两首悯农都是李绅写的吗(李绅闵农诗二首)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唐朝李绅的《闵农二首》,李绅,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宪宗元和进士,武宗时拜相,出为淮南节度使。李绅幼年丧父,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二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品味这两首诗:

两首悯农都是李绅写的吗(李绅闵农诗二首)(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首》是我们每一个小孩在小学初学古诗时的必背诗目,即使长大后,上了大学,毕业后出来工作,在食堂的墙上也大多有这两首诗的诗句。张贴的劝导语也大多会有《悯农》有关。这看似两首诗简单的诗,何以流传并应用得如此广泛,何以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教育孩子中的经典古诗?

两首悯农都是李绅写的吗(李绅闵农诗二首)(2)

文字浅显易懂,自不必说,音节富于韵律感,便于记诵,也仅是原因之一。最主要的恐怕是蕴藏于浅显文字背后的深刻寓意和情感寄托吧,让我们广大读者能够产生感情共鸣。

第一首诗,开篇描绘了一幅四海之内“无闲田”的富饶景象,劳动人民都在积极地耕田种粮, 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换来了粮食的大丰收。 春天的“一粒粟”,在金秋收获时可变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写,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

两首悯农都是李绅写的吗(李绅闵农诗二首)(3)

偌大的土地上,春天会播撒多少个“一粒粟”,秋天又会收获多少个“万颗子”啊!描绘的尽是丰收的景象。照理来说是应该可以生活得很幸福的。但最后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给我们视觉的冲击造成内心的震撼,之前有多极力的渲染底层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伟大贡献,最后一句就有多让人心痛。

两首悯农都是李绅写的吗(李绅闵农诗二首)(4)

迫使我们在阅读的同时不得不舔尝农民的辛酸苦难,进而深人下去,牢牢牵引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不得不思索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究竟是谁,制造了这样的悲剧?多少农夫在辛勤劳作,就有多少人忍饥挨饿。诗人并没有说明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留给读者自己揣摩,但这种藏而未说即已将普天之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刻画得入木三分。

两首悯农都是李绅写的吗(李绅闵农诗二首)(5)

第二首诗,把第一首诗中农夫种田的行为细节放大给我们看,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诗人为我们呈现幅农夫辛勤劳作图,烈日当空,农夫还在田间辛勤耕种,豆大的汗水顺着脸颊和肢体不停地滚落下来。才知从“一 粒粟”到“万颗收”会经历多多个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的日子。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就在日复一日本,年复 一年的辛勤劳作中。在贡献着自己的心血和和智慧,也贡献着自已生命的全部,诗人的用意远不止于此。

两首悯农都是李绅写的吗(李绅闵农诗二首)(6)

如些用滴滴汗水浇灌出的粒粒粮食,诗人在看到朝廷的权贵者们却在肆意浪费粮食,而辛勤劳作的农夫们却在忍饥挨饿,那是在对劳动人民生命的鄙夷和对生命的践踏。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千古尽人皆知的名句,看到万千农夫劳作的场面,诗人不禁感慨道,这世上又有谁徒知道这盘中的粮食,每一顆都是由辛劳的汗水换来的,有谁能知道其中的艰辛呢。

两首悯农都是李绅写的吗(李绅闵农诗二首)(7)

这一深沉的慨叹,凝聚了诗人无限的同情与愤慨,让我们也审视对待粮食的态度和行为。它所蕴含的亲切的劝导、真诚的同情,也使其成为后世妇孺皆知的千古名篇。

今天的就分享到这里了,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来聊一聊,欢迎您关注我,还有您的点赞,评论和转发,也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感谢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