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儿都嫁给名人(4个女儿都嫁给了大咖)

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liu

民国时期有一位斜杠青年,他集众多标签于一身:

世家子弟、文学青年、昆曲骨灰粉、兴趣达人、开明教育家、国民岳父……

他很有背景。

他的祖父张树声是李鸿章的左膀右臂,历任两广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

他就是张武龄,字冀牗,合肥张氏的嫡传孙,一出生就坐拥良田万亩,可称真豪贵。

三个女儿都嫁给名人(4个女儿都嫁给了大咖)(1)

20年代,张武龄在寿宁弄8号

1906年,他迎娶扬州大家闺秀陆英,单嫁妆就排满了十条街,可谓盛极一时。婚后二人育有四女五子(陆英早逝,张续娶又添一子)。

四女分别为: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

三个女儿都嫁给名人(4个女儿都嫁给了大咖)(2)

每位都不一般。

大姐张元和:著名昆曲度曲家,与同为昆曲名家的顾传玠喜结姻缘;办曲社,教授弟子,致力于推广昆曲,80高龄还客串了电影《喜福会》。

二姐张允和: 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杂志主编,嫁给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

三妹张兆和:女作家, 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系,著有短篇小说集《湖畔》《从文家书》等,丈夫是著名文学家沈从文 。

四妹张充和: 书法、昆曲、诗词大家。 章士钊将她誉为才女蔡文姬,戏剧家焦菊隐称她是当代李清照; 书法师承沈尹默, 且擅丹青;后嫁给汉学家傅汉思。

与权势显赫、呼风唤雨的“宋氏三姐妹”有所区别,“张氏四姐妹”斯文如水,蕙质兰心,在文化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秦瘦鸥曾这样评价张家的四个女儿:“张氏四兰,名闻兰苑。”

叶圣陶亦曾感叹:“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而这一切,自然与张氏夫妇的教育密不可分。

张冀牗不像当时的纨绔子弟那样抽大烟、纳妾狎妓、喝酒赌牌。

所爱者二:书、昆曲。

所交者亦是蔡元培、蒋梦麟、陶行知等教育名流。

这位“非典型”老爸都有哪些教子之道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1两次迁居,“学区房”这样选

像张家这样的“非典型”家族,像张老这样“不走寻常路”的人物,如果当时也有微信群,我想他们家所处的画风大概是这样的:

房地产中介群

房地产商1:张先生,又有一栋房子要转手,位置顶呱呱,四周都是大商场、歌舞厅,四位小姐、六位公子可以随便消遣啦!

房屋中介1:张先生,这套房子要不要考虑下?链接:XX楼盘,豪华府邸,聚财西山!

房屋中介2:张先生,听说您要办学校?我锤爆这块地!XX地图位置:风水宝地!

学区房强迫症张冀牗:敬悉!暂无迁居之意!各位如有学区房需要,本人倒是可以提供信息!乐益女中附近学区房看涨!

辛亥革命后,张武龄怕孩子沾染陋习,举家离开闭塞的合肥,迁往上海,以开阔孩子眼界。

不久,又携家迁居天堂苏州,居于九如巷。

九如出自《诗经》: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

从此“合肥四姐妹”又多了一个标签:“九如巷四姐妹”。

迁居自然有各种原因,但教育后代是首要考虑。

在优美的环境里,学习成为乐事。

新家园“有水阁凉亭,有假山,有花草,有果树,粉墙黛瓦,幽美雅静,此景只应天上有”,深受孩子们喜爱。

“每天我们只要离开了书房,这里就不再恬静。我们有时文文雅雅地学王羲之‘临池洗砚’,更多的时候是疯疯颠癫爬山、玩水。”

张家孩子每天念书、唱戏、玩耍,滋养了乐观健康的人格。

三个女儿都嫁给名人(4个女儿都嫁给了大咖)(3)

四姐妹与父亲

古有孟母三迁,张父两迁自不为过。

无独有偶——

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也曾为让孩子安心成长,特意在郊区购宅,门前有溪流,后面有菜地,四处都是供孩子撒野的场所。

他们择地,相比外面的学区房,更加看重家中环境。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尽情玩耍,也有安静的书房可以恣意读书。

2张家人多爱书,看保姆就知道

张家保姆群:

保姆1:“牗”,哪位认得这个字啊?二小姐昨天教了,我给忘啦!

朱奶妈:“张冀牗”就是咱们家老爷的名讳!

保姆3:“讳”怎么读?

万奶妈:四声。

朱奶妈:还是万大姐厉害!

万奶妈:妹子,你去看了三小姐?可好?

朱奶妈:三小姐和三姑爷尚好!顺便浏览了小姐的书架,看过巴金等辈所作,不过如此。

万是张元和的奶妈;朱是张兆和的奶妈。

张冀牗与陆英夫妇极知环境的重要。

陆英为了形成书香家风,又担心保姆们有不好的习惯影响孩子,便发动保姆认字读书。陆英母女甚至亲自教她们。

保姆们在九宫格纸上练大字,在煤油灯下读小说,梳头时以互认生字为乐……

多年以后,朱奶妈去看望张兆和、沈从文夫妇,把书房里所有巴金、矛盾的作品读完后,评论道:“不过如此。”

这不禁让人想起郑玄家婢女皆读《诗》,二者仿佛也。

张武龄本人更嗜书如命,在他的带动下,四个女儿也个个都爱看书。

不信你看——

张家不务正业群:

张元和:谁有好书推荐?

张允和:爸爸的书房已被翻烂……

张兆和:妈妈的书房也已翻烂……

张充和:库房马上翻烂……

张冀牗:我已经@了书店老板,明日送新书来家。

张元和:续命成功,鼓掌!

张允和:续命成功,鼓掌!

张兆和:续命成功,鼓掌!

张充和:续命成功,鼓掌!

张冀牗:……

张武龄与书店老板极熟。后来凡有新书,书店都直接送到张家。

张家一楼有四个大书房,父亲一间,母亲一间,孩子们共用两间;二楼则是藏书的库房,古籍以千计,亦有五四新作。孩子们可以自由出入父母书房,畅游书海。

张允和小时候做过实验,与父亲同看一本书,一页没完,父亲却要翻页了。遂感叹:“我是一目十行,爸爸是一目十二行。”

饱读诗书的父母,充满书香的环境,对子女的影响无法估量。

既是榜样,又是引领。

如此浸养出来的孩子,难怪四女如兰,六子栋梁。

3尊重自由,勇敢承担

张冀牗

小报记者:张先生,令嫒下嫁戏子,请问您怎么看?

张冀牗: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国民岳父群:

顾传玠:跪谢岳父大人!让我“赏心乐事”九如巷!

周有光:我很穷,怕不能给您女儿幸福。

沈从文:跪谢岳父大人,让乡下人喝到了甜酒!

傅汉思:谢谢岳父大人,让我品尝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部分!

张冀牗:雨我无瓜!

张武龄对子女一视同仁,并且极尊重儿女意愿,尤其对四个女儿的婚姻。

他反对门第观念,主张儿女婚姻自由,想清楚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只要合适20岁也可下嫁,不合适35岁也不高攀。

大女儿元和与昆曲名角顾传玠缔结姻缘,一个名门闺秀,一个伶人,惊世骇俗,小报甚至大炒《张元和下嫁顾传玠》的花边新闻。

三个女儿都嫁给名人(4个女儿都嫁给了大咖)(4)

张元和与顾传玠

张武龄淡然对待:“儿女的事情,自有他们主张,与我无干。”

此态度有两层意思:给予充分自由;既然自己选择,便须承受后果。

四女所嫁的人,当时的门第都无法与张家并提。

张允和嫁周有光,后来成为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当时周有光曾给允和写信:“我很穷,怕不能给您幸福。 ”

张允和则回了十页信纸表达:“ 幸福不是你给我的,是要我们俩一起去创造的!”

三个女儿都嫁给名人(4个女儿都嫁给了大咖)(5)

张允和与周有光

张兆和嫁给了文学家、“乡下人”沈从文,留下那篇著名的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三个女儿都嫁给名人(4个女儿都嫁给了大咖)(6)

张兆和与沈从文

张充和以才女之名,让诗人卞之琳一见倾心;可直到35岁,遇到美籍德国人傅汉思她才走进婚姻。

傅汉思曾在北大教授拉丁文、德文和西洋文学,后来成为著名汉学家。他曾说过妻子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致的部分。

三个女儿都嫁给名人(4个女儿都嫁给了大咖)(7)

张充和与傅汉思

后来,四姐妹随着时代沉浮,爱情、婚姻、生活经历各种坎坷,但既然选定,都能坦然面对。

猜想,这与父亲当时对她们的“放手”和支持紧密相关。

三个女儿都嫁给名人(4个女儿都嫁给了大咖)(8)

四姐妹晚年

4

最根本,独立之精神

给张校长捐款未遂群:

姑苏商会张老板:张校长,听说贵校在翻修校舍,鄙人愿意捐款十万元资助。

商贸公司李老板:张校长,听说贵校免除贫寒子弟学杂费之事,深感震动。鄙人愿意长期出资,以资助学生。当然,能设立一个我李某人的奖学金那就最好不过了!在下丹心可鉴哦!

蠢蠢百货陈老板:张校长,鄙人别无所求,就想捐款给贵校!

乐益女中校长张冀牗:敬谢各位!敬谢不敏!

陆英最初购置九如巷几十亩地,准备办学及发展纺织事业,未及而逝。

1921年,张冀牗在此创办“乐益女中”,四姐妹自然入读。

这是全国第一个女生敢剪短发的学校,教授国学、英文、数学、外国文学等。同时也有文艺创作和表演,如郭沫若的《棠棣之花》、英文的《一磅肉》等。

叶圣陶、侯绍裘、匡亚明、张闻天等多位名人先后在此任教。

三个女儿都嫁给名人(4个女儿都嫁给了大咖)(9)

乐益女中师生

有不少人主动要给学校捐款,但张冀牗态度坚决: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不接受任何资助。只有独立,才能坚持纯粹办学。为此他倾尽家产。

有人说他是傻子,他却不以为然,并且还分出一定名额让贫家女儿免费上学。

张家厨师之女几乎每年都去张家感谢。因为她考上了女中,后又考上体育系,从此改变了家族命运。

五公子张寰和曾经说:

“我们张家,外人更多地知道祖上当了大官,后来父亲办了学校,四个姐姐都很有才,都嫁给特别有才的名家,有昆曲名家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汉学家傅汉思,我的几个哥哥和弟弟也都很有才,我很佩服他们。

还有爸爸、大大(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也很开明,但是他们去世得都很早,生活上都不注重享受,很是辛苦。我们这一代主要还是依靠我们自己,但是我们一家很团结,无论是抗战时还是解放时,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不愉快。”

独立,是张冀牗的教育纲领。

5“非典型”老爸的“典型”格局

张家猫狗同笼群:

张冀牗:现在报数!

张元和:元!

张允和:允!

张兆和:兆!

张充和:充!

张冀牗:四双腿齐了。

张宗和:宗!

张寅和:寅!

张定和:定!

张宇和:宇!

张寰和:寰!

张宁和:宁!

张冀牗:六个宝盖头齐了。

张武龄给孩子取名,女儿们没有花草烟柳的脂粉妩媚,而是都有修长的两条腿,是希望她们迈开腿走向世界。

儿子们也没有金银珠玉的世俗土气,而是都有宝盖头,是希望他们留在家里,振兴家业。

三个女儿都嫁给名人(4个女儿都嫁给了大咖)(10)

对于不良习惯,张武龄处理起来也是非常有智慧。看看孩子们又是怎么吐槽她们老父亲的:

张家不务正业群:

张元和:妹妹们,准备上妆。《牡丹亭》要开演啦!

张允和:我还是春香?

张充和:我还是柳梦梅?

张兆和:当年咱们怎么想的?愣是被老张同学从掷骰子拐到了昆曲上!

张冀牗:小三毛你在说什么?

张兆和:……默默退下!

为啥会说孩子们被父亲从骰子“拐”到昆曲上了呢?

原来是某年除夕,孩子们和工人丢骰子、玩骨牌,每盘下注几分钱,恰被张武龄撞见了。

他对赌博深恶痛绝,即使偶然小戏也不行。

他马上和子女们谈条件:不玩骨牌,就可以跟名家学昆曲,还可以上台表演。

新鲜事物立刻引来兴趣。自那以后,四姐妹每周都在书房学唱,与昆曲结下不解之缘,且皆有建树。

三个女儿都嫁给名人(4个女儿都嫁给了大咖)(11)

80岁的元和在练习昆曲

元和成为昆曲度曲家,允和与俞平伯等人成立昆曲研习社,充和先后在耶鲁等多所大学教授昆曲,为昆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

名字和习惯,都会跟随人一生。 张武龄这个“非典型”老爸,用自己温柔敦厚的“典型”格局,为孩子的生命打亮了底色。

书香的浸染、自由独立的成长环境、适时的兴趣引导……他用言传身教告诉我们:

所谓名门望族,“名”在品格,望在“教养”。

参考书目:

《张家旧事》

《曲终人不散》

《最后的闺秀》

《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

川妈说说

这几天,二宝晚上睡不好,白天睡得少,几乎要挂在我身上,可把我熬的够呛。现在写这些字,头都有些懵,二胎妈妈真的不好当。

更大的挑战是,原来的育儿经验很多都是面向儿子的,现在养个闺女,真的要不一样。相比男孩,女孩更敏感、更感性,也更爱哭。需要更加温柔、细心的对待,给她安全感、帮助她变得更坚韧。但相比男孩,她们也更善于沟通、更体贴,妈妈的暖心小棉袄。

现在我己经充分体会到不同。只要困了、饿了、天黑了,二宝只要我,看不到就到处找,找不到就哭。吃饭、洗澡、上厕所,我都得偷偷摸摸,干活得趁她睡觉。小川小的时候,虽然粘人,但没她这么夸张。我常开玩笑说,她绝对是非典型的老二,根本不能照猪养。

好累。但架不住人家爱笑啊,怀抱温暖的小身体,看着她的笑脸,紧紧抓住我衣服的小手,一切都值得。

推荐阅读:

6个孩子,5博1硕,他的教育理念被称为家庭教育的“孙子兵法”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