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首畏尾的对应的俗语(中华典故畏首畏尾)

畏首畏尾的对应的俗语(中华典故畏首畏尾)(1)

畏首畏尾 典出《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 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春秋时,晋、楚两国相相互争夺诸侯之 长。有一次,晋灵公在扈地(故址在今河 南省原武县西)会合请侯,但不见郑穆公(郑国介于晋、楚之间,当时是附从晋国 的),便以为郑君对晋有二心。郑公子归生 写了一封信给晋国的执政者赵宣子说: “·我君(指郑穆公)在三年中,先后三 次朝见晋君,我国虽小,对晋国已尽了最 大的力量。现在你们晋国还认为郑国的表 现不够令你们满意;这样,郑国只有亡国 而已,不能再增加对晋国的礼节了。常言 道:“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日:“鹿死 不择隐”。郑国现在的处境便是这样,既怕 楚国攻打,又慎晋国袭击。一头鹿被人追 赶的时候,是无暇选择能够庇护它的地方 的。如果郑国在被逼得无路可走时,也会 无暇去选择能庇护它安全的地方了。晋君 的命令好像是永远没有终极的,这使郑国 没有再好的办法。我郑君也知道国家要亡 了,只得将全国的力量集合起来,在国境 上等候晋国大军的光临。…

郑公子信中所引的“畏首畏尾,身徐 其几”两句,是非常抽象而又内容丰盒的 词句,意思是说:一个人既怕头部遭遇袭 击,又怕下部受到残害,这个人身上还剩 有多少地方不怕遭受意外打击呢?故后人 便将“畏首畏尾”引为成语,用来形容人 胆怯多疑,对什么事都怕,不敢放胆去做, 既不敢进,又不敢退,结果他什么事都不 能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