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神话女娲是谁(女娲可以是夏娃)

@出山 兄,你好!

祝你在美国的学习生活,积极、健康、天天向上!

感谢你转来了几篇大作。

可是,急忙之间,怕是不可能一一回复,还需要花些时间,慢慢地品读。

远古神话女娲是谁(女娲可以是夏娃)(1)

先看了其中的第一篇《也谈“礼仪之邦”(3)——女娲、夏娃与诺亚》。

这篇文章,你“从女娲补天与挪亚洪水的七个方面比较”,“看到了两个记载的相似性”。

你的结论就是:“女娲造人是以夏娃为原型,女娲炼石补天是以诺亚为原型”。

我很羡慕你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的知识含量,更佩服你能够将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对比的研究方法。

效仿和借鉴你的思路与知识,必定会让我获益匪浅。

当然,结合我自己的向隅一愚,我也认为,将东、西方文化进行分析对比,首先还是要以找到东、西方文化各自的特征为基础。

只有先看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然后,再看到相互之间的相同,这样才能够全面、具体地看到整个东、西方文化的全貌及其细节。

这符合从局部看到全部的基本思路。

而先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相同,再去寻找其中的不同,那样就会受到既有的相同思维的干扰,使得研究没有方向感,不知道,要往哪里去寻找我们所要寻找的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而东、西方文化,又明显是不相同的。

首先,女娲、夏娃,与诺亚,他们的名号的来源,是一样的吗?

我们中国的神话人物,除了玉皇大帝、王母娘娘、观音菩萨这些明显的虚构人物外,很多都是对历史上真实人物的神话化。

他们的名号,都是后人根据他们的历史功绩或者各项特征,而追封的谥号。

如燧人氏,是因他发明了“钻木取火”而得名;有巢氏,是他发明了“筑巢而居”而得名。

那么,女娲氏呢?

我们分析这个“女娲氏”的“娲”字,是“女 呙”,而其中的“呙”,就是“鬲”的误写。

远古神话女娲是谁(女娲可以是夏娃)(2)

“鬲”是一种陶器,是后来的青铜鼎的原型。

而青铜鼎是一种祭祀祖先与神灵的礼器,所以,“鬲”也是一种祭祀祖先与神灵的礼器。

那么,“鬲”是哪些人祭祀祖先与神灵的礼器呢?

通过考古发现,我们就知道,“鬲”是仰韶文化的最后一种类型——马家窑文化类型中的典型陶器。

所以,“鬲”是马家窑文化族群祭祀他们祖先和神灵的礼器。

而且,“娲”音读“蛙”,而“蛙”就是马家窑文化族群的图腾。

远古神话女娲是谁(女娲可以是夏娃)(3)

这样,我们就肯定了,“娲”是马家窑文化族群的祖先。

“娲”中一个“女”,是说明,马家窑文化族群已经进入父系社会,而“娲”,是他们的母系社会的祖先。

至于“娲”的前面又加一个“女”,为“女娲”,那就说明,这个“女娲”祖先的性格特征,有些阴柔与平和,是比较女性化。

远古神话女娲是谁(女娲可以是夏娃)(4)

我们再看夏娃与诺亚,他们的名号是怎么来的呢?

因为,夏娃与诺亚是西方的神话人物,他们的名号是不能从我们汉字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我们只能从他们西方神话的本身,去寻找他们的名号的来源与意义。

上帝创造亚当,而亚当的本义是人与红土。

这是不是暗示,亚当所生活的地方,原来是一片红土地,亚当是这片红土地的主人呢?

上帝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根肋骨,而创造了夏娃。

这是不是暗示,亚当和夏娃是两个原始部落,夏娃是外来的通过侵占亚当的一部分土地,而生存的部落呢?

蛇比一切的活物更狡猾。

在蛇的引诱下,夏娃吃了园中善恶树所结的禁果,又给亚当吃。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

他们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

远古神话女娲是谁(女娲可以是夏娃)(5)

上帝知道他们吃了禁果,就对他们进行诅咒,把他们赶出伊甸园,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着发射火焰的剑,以把守住通往伊甸园之生命树的道路。

这里,蛇在上帝的眼中是邪恶的;但是,蛇的邪恶,是出于它的智慧。

而我们东方民族,很多都是以蛇为图腾的,也是因为仰慕蛇的智慧。

所以,夏娃受蛇的引诱而吃禁果,是不是暗示,夏娃是来自东方,是东方的一个以蛇为图腾的部落呢?

远古神话女娲是谁(女娲可以是夏娃)(6)

还有,夏娃的发音,是不是表明,夏娃自称为夏,她就是我们东方夏族的一个分支呢?

上帝将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又在伊甸园的东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通往伊甸园生命树的道路。

这是不是暗示,伊甸园的威胁来自东方,亚当和夏娃,是受到东方势力的压迫,而不得不向西方迁移呢?

所以,“女娲造人是以夏娃为原型”,这样的判断,符不符合东、西方神话中,所暗含的历史真相呢?

我们从马家窑文化族群以“蛙”为图腾的这个历史事实,就可以想象到,所谓的“女娲造人”,不过是马家窑文化族群,希望快速发展他们族群的人口。

他们就幻想,他们的祖先具有“神力”,能够像“抟土造人”一样,帮助他们快速地造出很多人来而已。

我们再看诺亚。

诺亚,在《古兰经》中叫做努哈,又译努海,与阿丹(亚当)、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尔撒(耶稣)和穆罕默德,并称安拉(耶和华)的六大使者。

他是拉麦的儿子,在500岁时生了三个儿 子,一个叫做闪、一个叫做含、一个叫雅弗、总共活了950岁。

上帝认为他是一个义人,选中了他一家,作为新一代人类的种子,于是要他们造一只方舟,让他的妻子、儿子、儿媳都进入方舟。

另外,还带了洁净的畜类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一公一母;空中的飞鸟七公七母,作为种子留下,将来在地上繁殖。

在诺亚600岁生辰,巨大的水柱从地下喷射而出,大雨日夜不停,降了整整40昼夜。

在旱地上靠肺呼吸的动物都死了,只有方舟里人和动物安然无恙。

远古神话女娲是谁(女娲可以是夏娃)(7)

我们从这个故事分析,诺亚在500岁时生儿子,在950岁时死亡,那么,他就既不是人,也不是神,而是一个族群。

这个族群在产生500年后分化成三个部落,在950年后族群解体,成为三个新的族群。

在诺亚族群产生600年时,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洪水,使人类毁灭,只留下了诺亚族群中的三个部落。

而人类毁灭的原因,不仅仅是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罪恶而遭受的大自然的报应。

那么,诺亚族群所遭遇的洪水,到底是爆发在什么时候呢?

女娲氏“炼石补天”,是以诺亚为原型吗?

我们要知道,中国的神话女娲氏“炼石补天”,是在“共工氏头触不周山”的情况下发生的。

远古神话女娲是谁(女娲可以是夏娃)(8)

而“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又是在共工氏与祝融,或者颛顼、帝喾、神农进行大战的情况下发生的。

那么,共工氏以及祝融、颛顼、帝喾、神农,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共工氏为什么要与那些人大战呢?

“共工”的本意,其实就是奴隶,他是燧人氏的后裔。

远古神话女娲是谁(女娲可以是夏娃)(9)

而燧人氏,就是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的主人。

也就是说,燧人氏、共工氏,是中原地区有史以来的土著。

在距今7000年的时候,裴李岗文化毁灭了,东北地区赵宝沟文化的主人伏羲氏,入主中原,成为祝融氏。

“祝融”就是统治者、奴隶主的意思。

所以,共工氏为什么“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呢?

他就是要反抗祝融氏的压迫,做回自己的主人。

因为,祝融氏就是伏羲氏,所以,他们都是以龙为图腾的。

后来的颛顼、帝喾,都是“龙的传人”,所以,他们也都和共工氏打过仗。

只有黄帝,与共工氏是友好的。

黄帝的保护神是“天鼋”,就是龟龙。

远古神话女娲是谁(女娲可以是夏娃)(10)

龟是共工氏的图腾,龙是黄帝的图腾。

由此可见,共工氏是黄帝的最忠实的拥趸。

那么,女娲氏“炼石补天”,是发生在共工氏和谁的大战期间呢?

当然是发生在共工氏和祝融氏的大战期间。

因为,祝融氏就是入主中原之后的伏羲氏,而女娲氏是和伏羲氏同时代的人,与其他的共工氏的对手,都不同时代。

我们要知道,女娲氏在“炼石补天”的同时,还“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从她“杀黑龙以济冀州”,我们就知道,是她帮助共工氏打败了祝融氏。

而她的“斩鳖足以立四极”,就是给天下制定规矩,从而开创了神农氏时代。

那么,女娲氏“炼石补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她是怎么“炼石补天”的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知道,当初的“五行学说”,与我们现在的“五行学说”有些不同。

远古神话女娲是谁(女娲可以是夏娃)(11)

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金属,当然就也产生不了“金”的概念,所以,那时候的“五行学说”里,就没有“金”,相应的概念是“石”。

也就是说,当时是“石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石;石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石”。

为什么共工氏要“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呢?

这就是由于,伏羲氏(庖牺氏)“代燧人氏继天而王”之后,就认为燧人氏是“水德”,他们自己是“木德”,他们取代燧人氏是“水生木”,所以,他们就自封为“木德王”,因为“木居于东,主春季”,所以,他们就要“注春令”,“东封泰山”。

而他们在“东封泰山”的时候,遭遇了泰山地区土著的“泰山石敢当”。

远古神话女娲是谁(女娲可以是夏娃)(12)

因为“石克木”,他们就与泰山土著们“龙马精神海鹤姿”,一时势均力敌,不能取胜。

而这时,又遭遇洪水爆发,共工氏相信他们部族的神灵是“水神”,洪水爆发就是他们的“水神”在帮助和保佑他们部族战胜“木德王”祝融氏。

所以,他们才会“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

虽然他们“不胜而怒”,他们还是“头触不周山崩”。

这个“不周山”,就是祝融氏的江山。

因为,祝融氏的江山,是需要他们的“木神”的保佑的,而由于泰山地区土著的“泰山石敢当”,他们“东封泰山”不顺利,他们的“木神”没有回到泰山顶上的东方正位,所以,对他们部族的保佑就不足,也就导致他们祝融氏的江山“不周全”,这就是“不周山”的来历。

而女娲氏“炼石补天”,就是因为当时的洪水对他们不利,造成了很大的灾害,所以,女娲氏就要通过举行“火克石”的仪式,来尽力阻止“石生水”,以达到制止洪水泛滥的目的。

女娲氏“积芦灰以止淫水”,也是为了通过举行“火生土”的仪式,来达到“土克水”的目的。

从女娲氏能够积极应对洪水,尽力减轻灾情的情况看,女娲氏所遭遇的洪水,与诺亚所遭遇的洪水,根本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诺亚所遭遇的洪水,倒是和距今4300年中国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被毁灭时的海浸差不多。

远古神话女娲是谁(女娲可以是夏娃)(13)

所以,女娲“炼石补天”,是以诺亚为原型吗?

显然不是的。

由于篇幅的问题,大作中的其它问题,我们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留待以后慢慢聊吧。

总之,从大作中我获益良多。

开阔的思路需要相互交流才能实现,我们现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祝我们共同进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