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地方半班戏(义安记忆旧时义安目连戏班)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地方半班戏(义安记忆旧时义安目连戏班)(1)

(网上下载)

今天跟读者朋友们,聊聊旧时义安目连戏班的故事。

在没聊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关目连戏的知识。

我查了一下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1999年版),上面记载了有关目连戏的知识,抄录如下:

目连,全名摩诃目犍连,亦略作目犍连,意译采菽氏。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相传初与舍利弗同从六师之一删阇耶毗罗胝子出家学道。后舍利弗遇马胜比丘,知有佛法,遂同至竹林精舍,为佛弟子。传说他神通广大,能飞抵兜率天,故称“神通第一”。《盂兰盆经》说他为救生母脱离饿鬼道而设盂兰盆会。中国过去也流行“目连救母”的故事。

目连救母,宋杂剧名。南宋盂元老《东京梦华录》:“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明郑之珍的传奇《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清张照的传奇《劝善金科》以及不少剧种的“目连戏”,都以目连救母故事为题材。故事源出佛经《盂兰盆经》,写目连母不敬神明,被打入地狱,备受折磨;目连遍游地狱寻母,终于重逢,同升仙界。有些片段如《思凡》、《下山》等,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单出戏。

目连救母变文,全称《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另有题《目连缘起》者,敦煌变文之一,作者不详。根据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演变而成。叙述佛弟子目连遍历地狱找寻母亲青提夫人,终于依仗佛力救出母亲的经过。篇中极力铺叙地狱的恐怖景象,其主旨虽在宣扬因果报应思想,但描绘生动,能启发人之想像。

目连戏①戏曲中以目连救母故事为题材之剧目的统称。如北宋时的《目连救母》杂剧(见《东京梦华录》),明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川剧、湘剧的连台大戏《目连传》等,以及发展为单出戏的《游六殿》、《思凡》、《下山》、《女吊》等。

②戏曲的一种类别。是专门演唱目连救母故事之剧种的统称。如山西的翼城目连戏、江苏的高淳目连戏、安徽的南陵目连戏等。大多以唱高腔为主。演出中常穿插杂技表演的关目。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地方半班戏(义安记忆旧时义安目连戏班)(2)

(网上下载)

我又在网上查找了有关目连戏的资料,是这样说的:目连戏是以宗教故事“目连救母”为题材,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古老剧种,是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剧目,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戏祖”

目连戏将佛教与儒家所主张的孝道结合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戏曲中影响广泛的一出戏,也是佛教与中国戏曲结合的代表作之一。其最早文字记录,见诸于南宋盂元老撰《东京梦华录》。 明万历年间,安徽祁门清溪人郑之珍在过往杂剧、变文及传说等基础上撰写出《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大为流行。不但原有目连戏的声腔剧种多以之为演出蓝本,而且在北方流传开来。清代,目连戏的演出遍及全国,并进入宫廷。目连戏一度广泛流传,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山西、河南等地,随着佛教的传播,目连戏甚至远传到东南沿海及川滇等地。其中以安徽省徽州目连戏、湖南省辰河目连戏和河南省南乐目连戏为代表。

目连戏是个复杂的文艺现象,是各种思想历史积淀,它涵盖多元思想,包容多种艺术。在思想内容方面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在艺术形式上,目连戏演出时,有脚色行当、唱做念打,包容各种杂技、歌舞、百戏,以及大量的民间风俗,并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矛盾冲突的安排,具有结构艺术的整体性,对研究中国戏曲的形成及发展衍变都是一个极好的剖析个例。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安徽省徽州目连戏、湖南省辰河目连戏、河南省南乐目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引用上述小知识的目的,是为聊聊旧时义安目连戏班的故事,作铺垫用的。

下面,言归正传。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地方半班戏(义安记忆旧时义安目连戏班)(3)

(网上下载)

早年,我在原铜陵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过10多年,主编过《铜陵文史资料》。当年征集文史资料时,文史专家姚介平、姚德成、耿宏志三位先生,给予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在铜陵,提起耿宏志先生,可谓大名鼎鼎,他不仅是资深文史专家,还是知名民俗专家和律师。当年我是晚辈,对于我的求教、求助,三位先生总是不吝赐教和施以援手,令我终身难忘!今天我把《铜陵文史资料》刊载的姚介平、姚德成二位先生合写的,耿宏志先生整理的有关义安目连戏班的史料,以及我搜集到的有关目连戏史料,一并整理成文,讲给读者朋友们听,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新中国成立前,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统治,曾利用《目连救母》的愚孝愚善主题,来遏制人民的反抗意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宣传科学,破除迷信。《目连救母》除一些改编得较好的折子,如《思凡》、《下山》等之外,已不再演出。但作为一个古老的剧种和剧目,目连戏在中国戏曲史研究上,仍有一定的价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少戏曲工作者开始对目连戏剧本、音乐和表演形式,开展挖掘、研究工作。《中国戏曲集成》将其列入专卷编写计划,1988年还在安徽省祁门县召开了全国目连戏学术研讨会。

新中国成立前,铜陵县民间常有目连戏大小会,出现过不少目连戏演出班团,如万福堂班、金榔方长安班、董店栋梁班等。其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演出范围最广的是,以陈文斗为首的万福堂班。

下面,着重讲万福堂班的故事。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地方半班戏(义安记忆旧时义安目连戏班)(4)

(网上下载)

据史料记载,万福堂班,俗称黑手班子。班主陈文斗,字梦魁,绰号黑手,铜陵县(今义安区)西湖乡(今西湖镇,隶属于铜官区)陈村人,生于1878年,卒于1952年,终年74岁。其父陈宏斌以种田为主。陈文斗家境较富裕,除本地外,朱村、顺安还有几处田庄,同时兼营机坊、染坊、肉店等。传说陈文斗出世前,其父曾梦见演出目连戏“跳加官”,魁星点斗(又叫天官点元),点赐他一个儿子,嘱称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后陈母分娩,果然是一个男孩,于是取名为“文斗”,字“梦魁”。

陈文斗10岁进私塾读书,自幼爱看民间故事、传统演义、戏文以及佛经等书。停学后,在家帮助父亲照料店务。为节省人手,陈文斗亲自学习染布,手常染黑色,此后即获黑手绰号。30岁后,有一次上山砍柴,不小心跌伤了腿,并发骨髓炎、虽经治愈,仍致残疾瘸腿。此后,他除料理店务外,就是看书。有一次,在陈贻端家借得一部医书,喜不自禁,渐渐便按图素骥,自行医业,服务乡里。由于民间文学、戏曲的重陶,加之多年经商行医,接触社会较广,又受同村目连戏江湖班首高本的影响,逐渐对目连戏产生兴趣,并与高本结义为兄弟。

1918年,陈文斗首倡办起了目连戏木偶戏班,邀集几位爱好者,做几具木偶,学几折戏文,置办些服装道具,便给乡俚村外唱起“愿戏”来。陈文斗的父亲知道此事后,极力反对,陈文斗就暗自私挪资金,为戏班支用,后来陈文斗的父亲见反对无效,加上自己年老体迈,管束不了,无可奈何,也就听之任之了。

当时正值辛亥革命后,本地战事不多,农村曾一度相对较为平静,筹演目连大会戏(由人扮演)的风气渐盛。黑手班子因多年演出,扩大了地盘,开阔了眼界,感到木偶小戏难以满足各地需要。

1926年,在江湖老友流潭目连戏班主姚生贵的协同下,合作创办了大戏班,号称万福堂。他们添置了大戏箱及盔、甲、袍、刀、枪、棍、棒等服装道具,两班人员合一,开唱大会戏。根据需要,时分时合。姚生贵,流潭姚村人,其三子和孙侄都是姚家班子唱目连戏的主要角色。长子姚五成,文化水平很高,他传唱的戏文手抄本,在本地区是最为准确的,且内容丰富生动,字迹端正清晰,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才被毁掉。姚生贵一家吹、打、演唱都有,不请外人,并与黑手班子结为干亲,班子办得很兴旺。黑手班子与姚家班合唱大会戏后,力量更强,流动演出活动更加频繁了。

1935年,繁昌团山脚举办唱水戏(祭水神,祈求不破圩),请来南陵马家园一个会唱平、目二腔的班子。其中,有个老师叫任甫齐,吹、打、做、唱全能,他带出的子弟“纸皮子嫩、口腔好”,技艺高超,广得人们赞赏。此时,铜陵黑手班子也被邀协助演出。任甫齐对陈文斗说:你陈黑手要想吃好江湖饭,就要“进门坎子”(即参加江湖上的艺人组织)。其实,陈文斗早已入过芜湖陶老子的“门坎”(当时高本徽班就属芜湖派的),但他敬慕任甫齐技艺不凡,便再三恳求,拜他为师。任甫齐见黑手班子行当全、行头齐,名声也不小,便乐意接受聘约,担任黑手班子的常任老师。此后,要求加入黑手班子的人越来越多。经过挑选,吸收了十几名条件好的青年学徒,举行了拜师仪式,班子的基本成员达到30多人。

经任甫齐随团传艺,黑手班子的表演水平不断提高,影响也更大了。为了扩大阵容,增添设备,陈文斗发动大家集资,并将自己在顺安焦埠的部分田产和稻谷卖出,全作班子建设经费。可以说,团山脚大会戏,是黑手班子的转折点,此后便进入活动地盘大,名声叫得响的空前兴盛时期

抗战初期,日军入侵,铜陵沦陷,民间戏剧活动停止了两年左右。及至伪政权建立,会戏活动又有所抬头。因为目连戏是信佛劝善,宣扬因果报应的,日军一般不予干涉。但是,名望较高的组织者,即当香头的绅士不敢出头领事。当时目连戏演出活动,多是为了除邪求安、祭山水火神、还愿酬事等。

1945年抗战胜利后,大规模的会戏(10年或20年一次,各地不等)活动又逐渐恢复,一直活动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黑手班子最后一场演出,是1948年底在顺安陶山胡家祠堂举行的。从此后,戏停班散,演职员或回乡务农,或外出经商,或到处流浪。

黑手班子几十年流动演出于长江两岸,给当地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常活动的地方有:青阳县的永春桥、木镇等,南陵县的包村、公孙方村等,繁昌县的团箕冲、杨面冲、毕家桥、旧县、横山桥、龟山鲁等,泾县的云岭、葛岭、茂林、叶林、陈堂冲等,无为县的开城桥、娘娘庙、古楼岗、老牛埠、土桥河等,枞阳县的周家潭一带,铜陵县的大通、牌坊头、大院佘、后冲、里湖、朱家嘴、老屋崔等地。另外,在流潭、永丰、仁丰圩各圩口,都有几十处台口(俗称圩口)。金榔、顺安、凤凰山等山区,更是黑手班子经常活动的地方。

接下来,讲讲黑手班子10大行当和演戏报酬。

黑手班子10大行当一是末角姚德培,二是净角黄应发,三是正生胡升甫,四是正旦蒋万如、王纪根,五是丑角姚治平兼武生,六是外角杨德发、姚占春,七是小生崔前和、胡升甫,八是者旦姚宝成,九是贴旦姚志其,十是花旦崔明铎、胡宏宝。

据黑手班子当年尚健在的艺人回忆,当时演唱大会戏的经济报酬,以每个台口的演出天数长短,一次性包价,有4日4夜、1日1夜不等。如江南一带,4夜红一般160元(光洋)。所谓4夜红,也就是说,从太阳落山时开始演出,一直演到第二天日出,连续4天都是这样。江北有的一次给360元。其计算方法按基本场次,每场日戏约40元,折稻20石。伙食为戏班自烧,一次包干。住宿由戏局(大会戏的组织机构)安排。戏局设在祠堂、庙宇或公堂内。

戏班总收人由箱主老板,即服装道具所有者,与演员二八提蓝,即分成。管衣箱人员工资由箱主老板付给。演员的80%中,还有5%要付给落票人。

讲到这里,多讲几句,讲一下落票人

落票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外出联系台口的人。

那么,台口又是什么意思呢?台口,是戏班子中间常用的一句话,意思是说,戏班子有没有接下来的演出活,即有没有演出任务。有台口,就是说有演出任务,没有台口,就是说没有演出任务。尤其是在旧社会,戏子们的地位比较低下,戏班子是一个没有保障的职业,演戏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就像人们要吃饭一样,台口就是戏班子生活的嘴,十分形象逼真。所以,台口这个词就这样沿用下来了。

由此可见,落票人是何等重要啊!传说,旧时落票人一般都是年轻漂亮的女性,银牙利齿,能说会道,能把一根稻草说成金条。只要她们出马,老板们都会放一百二十个心的。现今,单位领导有时也会遇到类似于落票人的推销员,大多是颜值高的年轻女性,她们上门推销戏票、电影票、专场演出票什么的。其实啊,她们很是辛苦,个中酸甜苦辣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和承担!为了剧团为了单位,她们总是赔着笑脸,低声下气地请求能做主的单位领导,购买演出票,哪怕买一张也是好的。她们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多卖出去一张票,剧团和演职员们就多一分收入,生活就会过得好一点。虽然她们的劳动报酬比其他人要高一点,但说句粗话:拿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的事,谁乐意干啊?她们为大家,不计个人得失,她们的劳动值得尊重,她们也值得尊重!

说远了,接着说演戏报酬。

演员的80%中,除了5%要付给落票人之外,剩下的75%,再由演员按艺技高低,评定底分,进行分配。

一般按10大行当,每角10分,名角为11分或12分,学徒和拉小场的为6分。打杂的只管饭。不够吃且得6分的学徒,表现好的,也可增加点烟茶费。用现在的话说,学徒工资太低,吃不饱肚子,怎么办呢?只要学徒好好干,听老板或师傅的话,老板或师傅叫他撵鸡,他绝不赶鸭。那老板或师傅呢,就会很乐意地给他点生活补贴,让他先吃饱肚子。如果学徒勤奋好学,极具天赋,是一块天生的当演员的料,又极具发展潜力,人品又好,接下来的事,就不用学徒操心了,学徒的好运会接蹱而至。比方说吧,日后学徒先是被老板或师傅招为上门女婿,后被作为接班人,全权掌管戏班,这些应该算好运来吧?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地方半班戏(义安记忆旧时义安目连戏班)(5)

(网上下载)

黑手班子4夜红的大会戏,实唱3天3夜目连戏和1天1夜平台戏(京剧)。1日1夜的1夜红,则不唱平台戏(京剧)。

经常演出的戏剧场目有:

第一天头本:开场,新年、出佛、挂幡、斋僧、遣等、斋尼、斋众、二何、毛雪、二体 、遣马、背金、还骨 、还金、中佛、四景、收幡、天门、开殿、挂号、烧香、别世、升天 、请僧、吊位、扫地、劝姐、灵椿、行路、拐骗、打甲、下旨、插旗、牺牲、开晕、跳和台、金刚山、望子、团圆。

第二天二本开场 、五马、六旬、香山、焰山、下山、小斋僧、三匠、砂锅、穆梭、训妓、化缘、施环、出帅、出神、披红、赶散、埋骨、议事、 恶奏、开殿、下旨 、行牌、中堂、三官堂、罚咒、阴会、嘱子、回煞、描容、祭奠、小议事、松岭、血眉岭、见佛、团圆。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地方半班戏(义安记忆旧时义安目连戏班)(6)

(网上下载)

第三天三本开场、请经、元宵、河桥、孤埂、打座、标白、游春、劝女、逼嫁、剪发、抢亲、寻查、逃难、到庵、一殿、二殿、骂鸡、巡风、三殿、审鸡、头苦、四殿、五殿 、赐饭、六殿、教妻、七殿、赐灯、挂灯、八殿、九殿、龙保、讨饭 、松岭、观音、郑公、打猎、遇犬、得犬、到庵、追犬、扫墓、盂兰、大会、设斋、建醮、大团圆。

三本目连戏中,共有130余场,实际演出时,可根据时间的长短,大会戏的规模和天数而取舍。

第四天平台戏(京剧)中,有三国戏刘备过江、孔明祭风、关云长、黄鹤楼、甘露寺、芦花荡、空城计、渭河水、定军山等,岳飞戏有八卦图等,祝寿戏有百岁图、郭子仪上寿等。另外,还有折子小戏平贵回窑、文王访贤、三娘教子。包公断乌盆、兰桥担水、背板凳、小补缸、小放牛等。以上平台戏(京剧),由戏局香首点唱。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中国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局势也发生了重大转变。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一定要摒弃封建文化糟粕,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深厚文化根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王先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