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的传承方式(盛营花鼓戏的坚守与传承)

花鼓戏的传承方式(盛营花鼓戏的坚守与传承)(1)

花鼓戏源出于湘南民歌,经过多年时间,逐渐发展为一旦一丑的表演形式。

当前,全国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400余个,音乐曲调300余支,均具有粗狂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茴村镇盛营村的盛营剧团是现今我市仅有的一支花鼓戏剧团,被称为豫东花鼓戏。

花鼓戏的传承方式(盛营花鼓戏的坚守与传承)(2)

花鼓戏的传承方式(盛营花鼓戏的坚守与传承)(3)

豫东花鼓戏是豫东平原极具民间特色演唱风格的稀有曲目剧种之一,表演形式较为特殊,有歌有舞,有说有唱。花鼓戏的最初说唱形式,以民歌、小调为基础,是艺人用来上门乞讨的演唱形式,演唱者自敲自唱,装扮简单,女角(由男扮演),头顶彩球,男角身侧挎鼓,二人对唱,以鼓为乐,因而得名“花鼓戏”。

花鼓戏的传承方式(盛营花鼓戏的坚守与传承)(4)

花鼓戏以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不过因语言不同,师承起源及流派的不同,每个地区的花鼓戏都有各自的风格特色。

花鼓戏的传承方式(盛营花鼓戏的坚守与传承)(5)

花鼓戏的音乐主要是以极具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以及唢呐、琵琶、笛子、锣鼓等民族乐器作伴奏,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而发展至今,盛营花鼓戏主要以梆子伴奏,采取清唱的表现形式。

花鼓戏的传承方式(盛营花鼓戏的坚守与传承)(6)

永城市第四代花鼓戏传人——朱保立先生(1940-2022)

74岁的朱保立是我市第四代花鼓戏传人。据朱保立介绍,1951年盛营村戏剧团请来花鼓戏师傅授课,当时正上小学五年级的他被花鼓戏词所吸引,从此便对花鼓戏格外着了迷。

花鼓戏的传承方式(盛营花鼓戏的坚守与传承)(7)

2012年夏,朱保立在郑州大学

花鼓戏的传承方式(盛营花鼓戏的坚守与传承)(8)

图为,2012年夏,朱保立在郑州大学

朱保立告诉记者,1963年是永城花鼓戏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全市共有3支花鼓戏班。刚一开始,盛营村花鼓戏剧团只有男角,演出时则以男扮女装进行表演。说到兴起时,朱保立现场唱了一段《绕口令》,并演绎了一把《黑驴段》的女腔。

花鼓戏的传承方式(盛营花鼓戏的坚守与传承)(9)

2012年夏,朱保立在郑州大学

作为该村花鼓戏剧团的第一名女角,高玉英今年已经69岁。她19岁嫁到盛营村,因曾学过豫剧,婚后便开始跟随夫家学习花鼓戏,并进行演出。虽然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两位老人却仍坚持唱花鼓戏,并希望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让这门艺术得以传承。

花鼓戏的传承方式(盛营花鼓戏的坚守与传承)(10)

图为演员在家中练习花鼓戏

作为我市唯一传承花鼓戏的剧团,盛营花鼓戏因其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深受百姓们的喜爱和认可。多年来,盛营剧团也在不断招收学员,将花鼓戏更好地传承下去,为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花鼓戏的传承方式(盛营花鼓戏的坚守与传承)(11)

目前,盛营剧团共有成员20余人,其中骨干力量均为40—50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