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县城日常生活(行走在张北坝上的民调报告)

张北县城日常生活(行走在张北坝上的民调报告)(1)

国庆长假,和家人自驾行走草原天路,进入了张北坝上。过了小二台乡,过了《大好河山》的拍摄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得找一个住宿的地方。

傍晚六点,远处一些红红绿绿的灯光在闪烁,是酒店的霓虹灯,那我们准备就在这里找个地方住一宿吧。

路边有一条小岔路,一个人在向我们招手,看样子是招揽客户的,停车开窗,果然。

暮色中,风很冷,一位老人走过来,介绍他家的旅店:就在那边,有霓虹灯的那边,有烧烤,有篝火……。

直接问价格:一晚多少钱?

两人一间的70元。喔?这个价格有些吸引力。好的,我们自己开车过去看看。

还是我领着你们去吧!老人发动了他的摩托车,这才注意到旁边还有一辆摩托车。看来老人是不放心,担心我们去了别家旅店。

跟随老人的摩托车,去到了他家的旅店。是在两家灯火通明的酒店之间的一个院子,很不起眼的一家民宿。

院子挺大,可以停车,比较安全。正面是一排坐北朝南的正房,每间屋子都有很大的玻璃窗户,这是北方正房的特点,利用大玻璃窗户充分吸收白天从南面照射进来的阳光,这样屋子比较暖和,一般白天就不需要启动装置取暖了。西边有两顶蒙古帐篷,东边是餐厅和伙房。院子里静悄悄的,看来今天还没有旅客入住。

正房就是客房,进入看看,条件比较简陋,担心晚上会比较冷。说话间从餐厅出来一位老太太,原来这是家夫妻店。

老太太说,不冷,我们都习惯了。老头儿说可以加被子,还有取暖器。说着就不知道从哪儿搬出来一个电热取暖器送到客房里,老太太解释说,昨天刚买的。看出来我们还是有些犹豫,老太太说,这里天冷了,没有啥游客,一般过了十一假期就都撤了,已经撤了四家了,再过两天我们也要撤了。

本来还想再看看其他人家的条件,我家的司机大叔想起刚才这位老人在寒风中等待着游客,鼻涕直流的样子,心生恻隐,不忍拒绝,决定就住这儿了,大不了晚上和衣而睡吧。

放下行李进入餐厅,老太太问:想吃点儿什么呢?有烤全羊,有……,如果要烤全羊,就是老伴儿负责。

我们想想,跑了一天也累了,吃点儿简单的吧,莜麦是这儿的特产,吃点莜麦的吃食吧。

老头儿看看我们不吃烤全羊,没他什么事了,也不能闲着,又回到路口等待游客去了。

老太太介绍,莜麦可以做很多吃食:莜面饸烙、莜面窝窝、莜面鱼儿……,想想,吃碗热乎乎的莜面鱼儿吧。

我们以为莜面鱼儿是一款简单的吃食,却没有想到并非如此。

我对莜面吃食很感兴趣,是因为我的一位陕西战友非常喜欢莜面食品,常常很兴奋的介绍。现在有一位厨师现场操作,多好的机会,进入厨房观摩学习一番。

厨房挺大,设备很新很先进。老太太说是儿子租地给盖的这个民宿,一切设备都是儿子操弄的。喔,怪不得挺先进。

鱼儿的制作过程:切一点儿大葱、土豆条、大白菜叶子。这个过程中老太太让我看她的双手,都开皴了,她说,成天沾冷水,手都受不了了。她把切好的菜放到水里洗,不用手,用一把漏勺在水里晃悠,再捞起来。唉,这确实是个保护手不沾冷水的好办法!

然后,在铁锅里加水,端到燃气炉子上,这口铁锅挺沉,老太太端着有些吃力的样子。开火,这种燃气炉子是饭馆专用的,用点火枪点火,火苗轰的一声响窜起来老高,有些吓人。让老太太操作这个,哈,确实有些吓人!

然后,放一点儿清油,放一点儿花椒大葱炝锅,典型的北方菜做法。放入土豆条、大白菜叶子,翻炒几下,加水成汤,又是典型的北方菜汤做法。

那边汤在火上煮着,这边老太太取莜麦面粉,加入开水搅拌揉搓成团,开始坐下来搓成“鱼儿”。

取一小块面团搓成长条,夹在右手食指和中指间。然后从长条上揪一小块剂子,分成三小块,同时放到手心里,两只手搓成了三个长条,两头尖,中间宽一点儿,形状若鱼儿,故称“鱼儿”。

“鱼儿”搓成,放到笼屉上,这是怎么回事呀?原来以为“鱼儿”是直接下锅的。老太太说那也是一种做法,叫做“生鱼儿”,现在做的是先蒸后煮的“鱼儿”,确实比较麻烦。

一边看老太太搓“鱼儿”,一边跟她唠嗑,不知不觉的,一小笼屉“鱼儿”就搓好了。刚才那锅汤就成了蒸锅水,笼屉直接放上去蒸,一会儿功夫就蒸熟了,然后把蒸笼翻过来一倒,蒸熟的“鱼儿”倒进汤里,洒点儿盐,和一和,得咧。鱼儿就做好了!

老爷子没有拉到客人,也回来了,我们吃着热乎乎的鱼儿汤,他俩陪着我们唠嗑,倒也其乐融融。

做社会调查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陪着主人干活,一边做事一边唠嗑,一边吃饭一边唠嗑,这时候人是非常放松的,说出来的话常常就是真情流露。从做鱼儿到吃鱼儿的过程,一直在唠嗑,有时候和女主人唠,有时候和男主人唠,有时候和他俩人一起唠,这样对当地的风俗民情社情就有了一些了解,也生出许多的感动来。

老太太知道我们是从北京来,就说,我们在北京呆了二十九年,也算北京人了!

喔?二十九年,时间真不短了,真的可以算是北京人了!话题从这里开始:那你们怎么又回来了呢?

老太太回忆,二十九年前,她们到北京朝阳区去种地,这个情况我知道一些,就是现在京郊也有许多外地的农民租地来种。

后来,那里征地建房,房子越盖越多,可以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种了几年就无地可种了。于是,老头儿去做了保安,老婆儿去当了保洁。干了几年,有人说干保洁工资少,不如去当保姆。当时老人的二儿子考上了医学院,为了供儿子上大学,老婆儿去当了保姆,一干就是九年!

在这九年中,她二儿子本科读了五年,研究生读了三年,全靠她当保姆挣钱。听她说到这儿,我很感动,因为我认识的一位保姆的儿子媳妇也都是医生。保姆只是一种社会分工的不同,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我对这种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培养孩子的母亲非常敬重。

喔,你真不简单喔!你有几个孩子呀?我好奇地问。

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当了十几年的兵,现在是某市某局的副局长。哇,有两位让老人很自豪的儿子喔!

她们家住大二台乡,大儿子几年前给在黄花坪这儿租地盖房办民宿,让爸爸妈妈不要当保安保姆了,回老家办民宿吧。

小儿子研究生毕业在省城当了肿瘤医院的医生,老人可以不再当保安保姆,可以回家当老板了!

了!

那你们老家还有房有地吗?有呀!那你们还种地吗?种呀!那你们怎么能够两头顾得过来呢?我一连串的问题抛出去,太惊奇了,真是高手在民间啊!

老头儿今年65岁,老婆儿今年64岁,回来开民宿已经六年了。

他们家里不但有房还有近二十亩地,养鸡养羊还要种地。

公社化的时候,这里的农村主要是种麦子的,但是由于高寒缺水,麦子会退化,打出来的面粉发粘不好吃。种玉米也不行,也要退化,玉米个头太小。我们路上看见正在收割玉米,她说,那是种来喂牲口的。所以,都改种莜麦了。

过去这里的莜麦产量低,每亩只能打七八十斤最多百多斤,产量不如麦子,现在的莜麦种经过县育种公司的优化,每亩能打五百多斤了,大家觉得莜麦这样的产量够高了。

老太太一边削着土豆皮一边说:除了莜麦,这里还种土豆,这里的土豆个头儿大好吃。是的,我们一路上都看见路边卖土豆的,还有一种红皮土豆。她说,我们本地人喜欢吃这种黄皮的。

除了莜麦、土豆还产胡麻,胡麻油是健康食品,但是产量很低,一亩地只能打几十斤。

坝上主要是缺水,机井要打几百米才能出水,现在地底下的水也被用的差不多了。喔,那怎么办呢?

老头儿说,现在已经不主张打深井了,而且也不需要了,现在都是地里埋管子,哪里需要用水,需要用多少时间的水,都是可以控制的,所以现在种地省水多了。

这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人少,每个人能分上七八亩甚至上十亩地。而且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住到城里,住楼房,留下的人更少了。那你们怎么种得过来那么多地呢?

现在种地已经不需要很多人了呀。喔,为啥?

现在南方人过来承包土地,就是土地流转了,他们一承包就是几百亩上千亩的,我们都把地流转给他们,每亩地给我们200元租金。现在种地都是机械化了,从耕地、整地、播种、施肥、浇水到收割,全都不用人了,所以现在农村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了。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活儿都可以机器干,有些活儿还是需要人工干的,比如晒庄稼、扬场、打包,都还是需要人工的,我们就替他们干这些,他们再给付工钱。

喔!怪不得一路上都能看到农机在收割,也看到在村子附近的道路旁人们正在晒莜麦,看到人们正利用大风扬场。过去我以为中国只有在平原地区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没有想到这里的山区也能用上农业机械化了,看来我是孤陋寡闻,社会确实是进步了!

老婆儿说,我们家三四月份就种莜麦,莜麦是不用浇水,可以靠天吃饭的,到了七八月份就收割了。你看到现在还有人在收割莜麦,那是有不同的品种,有些品种是现在收割。

那你们怎么安排种地和到这儿来开店的两件事儿呢?

坝上很冷,过了五一还是很冷,这里的酒店都不开门儿,要到了七八月份才暖和,我们才上来,所以不冲突。一般过了十一各家酒店就撤了,再过两天你们再来就看不到我们了,我们也要撤了。

原来如此,真是种地、民宿两不误呀!

但是很累呀!老太太说。尤其是七八月份,游客很多,忙不过来,主要是太操心了。

那你们可以雇人呀?

雇人?那些小姑娘当服务员,啥事都不会干,连个客房卫生都打扫不干净,每个月工钱就要三千,大厨师工钱是八千!老人摇摇头,啧啧!

老太太说,真是太累了,我怎么是这样的劳累命!看着那么多游客来旅游,我真想也出去旅游旅游,我最远只到过省城,二儿子住的是楼房,干净暖和,就是当医生太忙了,我说他,你要找媳妇可不能找个医生,两个人都忙,怎么得了!

老妈妈的心声,孩子们听见了吗?如果有可能,趁着冬天没有活儿的时候,可不可以安排劳累一生的老爸老妈随团到南方旅游一下,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晚上,老爷子给加了被子,两床被子还有电热取暖器,一点儿也不冷,司机大叔好好地睡了一觉,感觉很好。

第二天一早,两位老人早早就起了床,腾好了花卷,煮好了鸡蛋,熬了一大盆稠稠的小米粥,很香!睡一宿,两餐简单的面食饭,共计138元。这是昨天夫妻俩一天的收入喔!

上车,启动,两老口送到大门口,挥手道别。

中国许许多多有出息的儿子们,就是由这样普普通通的勤劳质朴的大爷大娘们培养出来,他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父母,感激他们!

更新于 2020-10-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