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为什么自尽(李云龙为何那么豪横)

一、经典人物:李云龙

《亮剑》中的李云龙,堪称是经典人物之一。但同时,越经典就意味着越“反常”,因为不反常,就不足以构成经典流传的要素!

如刘备屈尊三请诸葛亮,这才造就了经典的“三顾茅庐”。

武松三拳两脚干死老虎,这才有了经典流传的“武松打虎” 。

《亮剑》中的主角李云龙也是这种套路。比如,正面硬杠坂田联队,围攻平安城等,硬生生把这些“反常”,变成了自己独特的标签,故而李云龙给人以豪横无比的感觉。

李云龙为什么自尽(李云龙为何那么豪横)(1)

但毕竟再反常(经典),也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否则就变成“反常为妖”了!就如刘备,他若不是因为自己过于弱小,会三顾茅庐去请乡村青年诸葛亮?武松若不是为了活命,你就算给他金山银山,他也绝不会赤手空拳地去单挑老虎。

所以,李云龙的经典(反常),也必然要有现实依据。除了他性格、能力外等因素外,还有什么,是造成李云龙豪横在《亮剑》中的关键因素呢?

其实,看看李云龙的经历,就一目了然了。

李云龙为什么自尽(李云龙为何那么豪横)(2)

二、李云龙的经历

在《亮剑》原著中,李云龙是属于四方面军的将领,除了天天战斗外,其余的一概不知,他也不操那心。论出身,他根正苗红,论打仗,他勇猛无比,论文化——咱还是谈如何打仗吧……其他的事,还跟他有关系吗?毕竟生存下来才是关键。

显然这一时期,李云龙的老首长是徐向前元帅!他那时是四方面军的总指挥!但随后就发生问题了,四方面军跟中央红军分裂。

但再大的问题,对于一线指挥作战的李云龙,也是不明所以,就跟着四方面军走呗。可偏偏这时却出了意外,一觉醒来,队伍呢?咋都没了!

李云龙为什么自尽(李云龙为何那么豪横)(3)

原来四方面军的传令兵,在给他传令途中,被茫茫草地给吞噬了,自然相关命令就没法传达到。就这样李云龙,稀里糊涂地率着队伍开始寻找组织。所谓天下红军一家人,这是李云龙的最真实的想法。结果让他找到了红一军团,要加入。

一军团的军团长是林彪元帅。李云龙的团,是四方面军的主力团,自然欢迎李云龙率团加入。由此李云龙就变成了一军团的战将,老首长变成了林彪元帅。李云龙这段“稀里糊涂”的经历,相当于救了他。

在长征结束后,四方面军的不少将领都接受了审查,比如著名的许世友将军,就是在这一时期,差点拉走队友去打游击,还跟毛主席发生了矛盾,但最终被毛主席说服。反观李云龙却啥事没有,根本没受影响!

李云龙为什么自尽(李云龙为何那么豪横)(4)

随后,就到了大家都熟悉的抗战时期了,此刻的李云龙,被划归为了刘伯承元帅的129师,这也是为何李云龙一见刘伯承元帅,就张口闭口老师长的叫,还敢那么嬉皮笑脸的原因,毕竟刘帅宽厚。

随着抗战进行,李云龙配置给了386旅,旅长就是陈赓大将,他成了李云龙的直属上司!面对陈赓大将,李云龙算遇到“克星”了。

这一段时期,彭德怀元帅自然也就成了李云龙的老首长了,毕竟李云龙的队伍,曾为了保护彭总,跟山本一木的特工队血拼过。

李云龙为什么自尽(李云龙为何那么豪横)(5)

接下来就进入到解放战争时期,李云龙转换了门厅,被华野给要走了,陈毅元帅是其老首长粟裕大将则成了李云龙的直属上司。因为李云龙的这支队伍,是被强行“借”来的。且以李云龙的资历、能力和喜欢抗命的臭毛病,谁能管得住?

只能是由粟裕大将,直接对其发号施令才管用!比如李云龙血拼楚云飞时,粟裕大将就说:“拿5吨炮弹,换下李云龙!”

瞅瞅李云龙这离奇且丰富的经历,也难怪他受伤后,一二三号首长都急眼了,不约而同下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救回李云龙!

李云龙为什么自尽(李云龙为何那么豪横)(6)

5位元帅是他老首长,2位大将是他直接上司,这背景有多硬?再加上他性格和能力,想不豪横都难!也就是说,无论李云龙走到哪儿,他都有老熟人,在哪个“山头”上,他也都能插上一脚。

因此别看是师长,却敢硬杠王副军长——就算不为了抢田雨,就凭李云龙这资历,王副军长也要掂量掂量。

这同时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军事学院学习时,李云龙敢带头捣乱,还只能是刘帅来降服住他的原因。

李云龙为什么自尽(李云龙为何那么豪横)(7)

三、总结分析

《亮剑》之所以不属于“抗日神剧”,道理也在这,能经得住推敲。李云龙的豪横无比,也并非“空中楼阁”,是有其渊源和背景在里面。

就如对《亮剑》的评价:这部小说坚持从生活出发,从客观事实出发,写出了战争开始、高潮、结局等发展过程中的偶然性、曲折性、复杂性。

也许有人会问,李云龙这么豪横,为何最后还是遭了陷害?其实道理也在这!

所谓,优点有多耀眼,缺点也就有多可怕,两者有时是一回事。李云龙虽跟哪里都沾着关系,但哪里才算是他真正的根基?这便是李云龙最薄弱的地方!关于这点,在《亮剑》原著中,有过精彩描述,就不复述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