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当了官后是不是大度浪费粮食 李绅会说谁知盘中餐

提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谓是人尽皆知,它经常出现在餐厅中,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要浪费食物。这句话出自唐诗《悯农》,其上句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悯农》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辛苦耕作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天下百姓的深切关怀。或许,很多人只知道《悯农》的作者是李绅,却对李绅了解不多,那么,李绅是何许人呢?

李绅当了官后是不是大度浪费粮食 李绅会说谁知盘中餐(1)

李绅生活在唐朝中后期,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不过悲剧的是,他六岁时便没了父亲,成了孤儿,由母亲抚养长大。幸而母亲出身豪门卢氏,身怀才学,有能力亲自教育儿子,让儿子不仅能识文断字,还能精通文学。李绅天生聪颖,对诗歌的造诣匪浅,年纪轻轻就闻名乡里,被称为“短李”,所谓“短李”,是说李绅身材短小。

李绅创作《悯农》时尚未进入仕途,同一时期,李绅还写了另一首同名诗歌,全诗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自身的经历让他产生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又怀着拯救苍生的理念走向科举之路。

李绅历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在唐宪宗元和初年榜上提名中进士,正式进入了仕途。按唐朝的科举制度,“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或许,满腹才华的李绅是在“身”上吃了大亏,科举之路才不会那么顺利,而后,朝廷任命李绅为闲职国子助教,李绅大为不满,离开长安前往金陵闲居。

其后,李绅被镇海军节度使李锜辟为从事,为藩镇效力。在唐朝中后期,士人如果对朝廷给自己的待遇不满,是可以走藩镇的门路,借助藩镇这个平台展现自己的才华,吸引朝廷的注意力,以更高的起点回到朝廷任职的。李锜招揽人才,却居心不良,谋划起兵对抗朝廷,李绅眼见大祸临头,采取不合作态度,寻机离开李琦,来到襄阳,又为山南东道观察使效力。唐穆宗即位后,把已经闯出名气的李绅召入长安,任命李绅为翰林学士,李绅由此以高起点第二次成为京官,进入了朝廷的中枢机构。

李绅当了官后是不是大度浪费粮食 李绅会说谁知盘中餐(2)

李绅的雕像

在翰林院,李绅结识了影响他后半生命运的两个人。第一个人叫元稹。元稹八岁丧父,由贤惠的母亲郑氏抚养长大,培育成才。在唐诗的历史上,元稹和白居易齐名,两人的友情至深,他曾作《得乐天书》曰:“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乐天即白居易,这首诗真情表达了元稹对白居易的思念、关切之情。

第二个人叫李德裕,李德裕和李绅一样,也身怀才学,出自官宦世家,而且,其家世更加显赫——其祖李栖筠在唐代宗时期官至御史大夫,其父李吉甫在唐宪宗时代官至宰相。元和年间的政局波澜诡异,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唐朝中后期的政治格局,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李吉甫在科举考试中动用宰相的权力,排斥牛僧孺、李宗闵等考生,以及杨於陵等考策官。此外,李吉甫和另一位宰相李逢吉政见不合,也结下梁子。于是乎,李德裕入仕后便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他,还有他的朋友,成了政敌们重点打击的对象。

李绅、元稹、李德裕,三位才学出众,且有着某种共同经历的人聚在一起后,很快便成为好朋友,并成为耀眼的政治明星,被时人称为“三俊”。此时,李逢吉正担任宰相,他带着无尽的怨恨,对李德裕和他的两位好朋友展开了无情的打压。李逢吉运用权术,联合牛僧孺等,在政治场上和“三俊”进行博弈,唐朝中后期著名的“牛李党争”由此全面开始。此后,李绅的宦海沉浮便和“牛李党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牛党上台(李党下台)李绅沉,牛党下台(李党上台)李绅浮。

长庆(唐穆宗的年号,公元821—824年)初年,李逢吉接连排挤走元稹和李德裕后,又利用李绅性格刚强的特点,让性格同样刚强的韩愈和李绅共事,果然,李绅和韩愈因政见不合发生激烈争执,进而引起唐穆宗不悦,随后,李绅和韩愈被同时贬官,李绅被任命为江西观察使。不过,好在唐穆宗信任李绅,李绅通过一番解释后,唐穆宗得知这是李逢吉的阴谋,又改授李绅为户部侍郎,把李绅留在了长安。

及至唐穆宗驾崩,唐敬宗继位,李逢吉阴谋诬陷李绅反对唐穆宗立唐敬宗为太子,唐敬宗信以为真,乃贬李绅为端州司马。后来,尽管唐敬宗查阅宫中档案,知道了李绅支持自己的真相,但他依然没有召回李绅。此后,李绅的仕途起起落落,和李德裕等共沉浮,一直到唐武宗继位后才稳定下来。唐武宗全面支持李党,李德裕、李绅等李党成员在官场上由此迎来了黄金时代。

李绅当了官后是不是大度浪费粮食 李绅会说谁知盘中餐(3)

唐武宗的画像

一个人年轻时的理想是会变的,尤其是当他经历了无数大起大落后。李绅在党争中受尽折磨,他年轻时拯救苍生的理想一点点消失,最后沦为一个只关心集团利益、个人利益的政客。唐武宗继位后,任命李绅为淮南节度使,其后,李绅入朝为相。李绅为相四年后,再次担任淮南节度使。这时的李绅得宰相李德裕之助,权势非往昔可比,他用严刑峻法治理淮南,又收取苛捐杂税,老百姓苦不堪言,纷纷渡江外逃,当下属向李绅报告此事时,李绅毫无怜悯之心,淡淡地说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那些颗粒饱满的就会留下来,而秕糠就会随风飘走,以后这种事情不必来报。”

李绅滥施淫威,不仅百姓深受其害,就连下属有时也不能幸免于难。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被属下揭发贪污,李绅经过简单调查后,即断定吴湘“赃状明白”,把吴湘处死,并连惩吴湘的妻子和继母,把吴湘一家老小送回老家澧州。表面上看,这是一件普通的长官重治下属贪污的案件,然而,这个案件在当时便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争论,唐武宗亦派御史崔元藻调查此事。

崔元藻经过一番调查后,认为吴湘犯罪属实,但是罪不至死。李德裕对崔元藻的调查大为不满,于是贬崔元藻为崖州司户,用宰相的权威消除了异议。至此,吴湘案的性质发生变化,它不再是一件普通的政治案件。

原来,吴湘的叔叔吴武陵得罪过李吉甫,及李德裕为相,吴湘亦因贪污,遭李德裕贬官,其哥哥吴汝纳受到叔叔的牵连,仕途不顺,乃投靠牛党,和李宗闵、杨於陵的儿子杨嗣复等结党,处处针对李德裕。李德裕如今在朝中为相,又有好朋友李绅在扬州担任淮南节度使,两人里应外合,借机处死吴汝纳的弟弟吴湘,狠狠报复了吴汝纳。

“牛李党争”时期,政治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成为两党争权夺利,甚至肆意复仇的机会,吴湘案便是两党斗争的典型案例。在本案中,李绅无疑扮演了政治帮凶的角色,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出于李党的利益,而不是站在公正的立场。在古代的政治斗争中,贪污是打击政敌的绝佳借口,设想一下,吴湘若是李党成员,他的结局一定不会这么惨。

李绅当了官后是不是大度浪费粮食 李绅会说谁知盘中餐(4)

李德裕的画像

李绅在淮南节度使任上劣迹斑斑,却不妨碍他死后备享殊荣。846年,李绅病逝后,朝廷赠太尉,谥文肃。同年,唐武宗驾崩,唐宣宗继位。唐宣宗在政治上全面支持牛党,白敏中(白居易的族弟)等牛党成员利用吴湘案,对李德裕等李党成员进行清算,李德裕被一贬再贬,于849年死于崖州司户任上。至于李绅,他则被唐宣宗追削三任官告,子孙不得仕。

政治是美好人性的坟墓。当李绅在官场得意之时,他早已不是那个怜悯百姓的诗人,而是一个被现实羁绊的政治家,在政治家的眼里,美好人性对仕途晋升又有几许帮助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