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艺术特点(约翰.克里斯托夫)

献给世界各国受苦受难、英勇斗争取得胜利的自由心灵!——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

罗曼.罗兰(1866-1944),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出生于法国勃艮第区的克拉姆西,父亲是一名公证人,母亲从小教他学习钢琴,启迪了他幼小的心灵。15岁时,他来巴黎读书,1899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来到罗马的法国学校攻读考古研究生,回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从事艺术史、文艺创作等研究和教学工作,他的代表作有《名人传》和《约翰.克里斯托夫》。

克里斯托艺术特点(约翰.克里斯托夫)(1)

许渊冲翻译的《约翰.克里斯托夫》

《约翰.克里斯托夫》从 1890年开始构思,1903年3月20日正式开始动笔,1912年6月最终写完,前后经历20多年,是奠定罗曼.罗兰文学地位的一部集大成之作!

他因此书获得了1913年度的法兰西院士文学奖和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小说前后共有10卷,融自然景观、人物情感、音乐演奏和信仰追求为一体,被誉为“长河小说”,描写了平民出身的天才音乐家克里斯托夫为了追求纯粹音乐梦想,特立独行、艰苦奋斗的一生。

这部小说,不论从它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还是从它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个性鲜明饱满的人物形象、激情高昂的人道主义精神来说,都堪称浩浩荡荡的巨制鸿篇,包含了作者文学造诣、音乐修养、自由信仰和道义追求等多方面的内容,那到底采用了什么样的创作结构,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表达出作品的丰富思想呢?

罗曼·罗兰巧用用“河流”意向(小说中出现了百余次),交融绘制了五河,即自然、音乐、生命、心灵、信仰、生命之河归入人类和谐之河的壮阔画面。

01 自然之河:哺育生灵的家园

河流作为一种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频频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欧洲的山川河流,如阿尔卑斯山、莱茵河、多瑙河、塞纳河等在19世界被文学家雪莱、拜伦、歌德等代入了文学作品。

克里斯托艺术特点(约翰.克里斯托夫)(2)

克里斯托夫童年时期

小说里,全场1232千米的莱茵河自自家房子的墙角下流过,这是克里斯托夫的母亲河,也是他精神家园的象征,是生命力自然流动的体现。开篇,他出生在“江流滚滚,声震屋后”的莱茵河河畔;自记事起,他就感觉河流永远向前,在他童年时,河流是无忧无虑欢快的节奏;青春期时,莱茵河好像一直是阴涛黑浪澎湃,像是在发起挑战;中年时,河流奔腾往前,激起了一层层的浪花,是激昂向上的前进号角;老年时,是银光闪烁下的和谐巨流;生命弥留之际,他看到的是遥远家园的莱茵河直奔海洋。在家的时候,莱茵河是他随时可以倾听的小伙伴;在外地时,他把自己比喻成一个贝壳,经常能够听到故乡河流波浪澎湃的回音。

克里斯托艺术特点(约翰.克里斯托夫)(3)

莱茵河

莱茵河,这条自始至终贯穿全书的自然之河,体现着主人公对生命,对大自然,对故土的热爱和眷恋。

02 音乐之河:跳动音符的狂欢

这部小说,开创了音乐小说的先河,可以看成是贝多芬音乐在文学上的流淌。命运交响曲的生命感召力,即是贝多芬音乐的灵魂,也是罗曼.罗兰作品的核心。罗曼.罗兰酷爱音乐,在巴黎读书的时候,就经常去听贝多芬、瓦格纳等人的音乐会,练就了出色的钢琴演奏才能。1892年,他与音乐家克洛蒂尔特结婚,不幸的是,1902年他们离婚了。罗曼.罗兰感到备受打击,痛苦不堪的他来到了贝多芬的故乡波恩,借以触摸英雄的灵魂,寻找生活的信心。接下来,就像他说的,自己大病初愈了,并且和生活签订了一个新的契约,他完成了《贝多芬传》,也开始了《约翰.克里斯托夫》的写作。就这样,贝多芬成了罗曼.罗兰打通音乐和文学的桥梁。

克里斯托艺术特点(约翰.克里斯托夫)(4)

贝多芬成了罗曼.罗兰打通音乐和文学的桥梁

这部小说,是按照交响乐的创作形式设计的,侧重以音乐的气氛和调性来安排作品的起伏,就像音乐在流淌,文中多次出现“合奏”、“旋律”等音乐词汇。全书共十卷,分为四册,相当于交响乐的四个乐章。

第一册包括黎明、青春、青春三卷,主要描写主人公少年时的生活。对应一般交响乐开篇的奏鸣曲,简洁欢快中又带有催促感,青春期的觉醒,就像激流般的强劲音符,席卷了他,暗示着命运即将到来的磨练。

第二册包括反抗、市场两卷,描写主人公与现实世界的斗争,其中有平静,有思考,有打击,也有崛起。对应着乐章,就像大提琴缓和之后,骤然爆发的铜管乐进行曲。

第三册包括安东尼蒂、楼中、女友三卷,从激烈的反抗转向深情宁静的呼唤,作者用温婉舒缓的笔调,描写了主人公的友情、爱情经历,最让人心动的是克里斯托夫和奥里维肝胆相照的友情,和葛拉齐亚心心相印的爱情。对应乐章,像一个处于振奋人心曲段之后的简短缓冲,其后又以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坚强音流入下一个乐章。

第四册包括燃荆、新生两卷,讲述了主人公跟情欲等人性弱点的搏斗过程,克里斯托夫终于在燃烧的荆棘中迎来了复旦的光明,他经历了痛苦, 变成了痛苦的主人,获得了名声却不为名利所困,真正的“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对应乐章,就是和弦奏出了辉煌而壮丽的英雄凯歌。

03 生命之河:跌宕起伏的人生

罗曼.罗兰认为:

约翰· 克里斯托夫的生命象一条河。生命是连续不断的死亡与复活。

全书从出生写到死亡,由死亡写到新生,完整的展现了主人公河流一样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自由流动,人生的坎坷曲折就像河流永无止息的流动和起伏跌宕。莱茵河,不仅象征着主人公热情奔放、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抗争精神,也衬托着主人公波荡起伏的生命历程。

克里斯托夫十一岁时就出入宫廷演奏,十四岁时,就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青春期,他和奥托、蜜娜、莎冰、阿达等不同的人发生了感情纠葛,经过了友谊的破坏、失恋的痛苦、情欲的欺骗等生活的考验。一次舞会上,他和一群人不小心打死了一个调戏妇女的官兵,只能被迫逃到法国巴黎,在光怪陆离的巴黎,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逐渐认识到法国艺术自身充满着腐朽和堕落的死亡气息,不惜代价的和巴黎音乐评论界展开斗争,后因年少时喜欢他的学生——葛拉齐亚的帮忙,才摆脱困境。在巴黎,他遇到了至交好友奥里维,他从好友身上学习反思,实现了自身音乐价值信仰向平民艺术观的转变。不幸的是,他们偶然卷入法国五一示威游行的浪潮中,在混乱中,好友身亡,他又流亡到瑞士。他后来重返巴黎,成为响彻欧洲的音乐家。他和葛拉齐亚心心相印的爱情又一次给他带来了生活的激情,葛拉齐亚死后,他认真照顾奥里维的儿子和葛拉齐亚的女儿,并高兴的看着他们通过婚姻结合在一起,彷佛感觉他这一生所有的友情和爱情都有了着落,心满意足的迎接死亡,奔赴新生。

在生命之河上,他架起了自己的小舟,艰难探索,从德国流亡到法国,其后又从法国流亡到瑞士,他始终以奔放的生命力,对抗生活。

克里斯托艺术特点(约翰.克里斯托夫)(5)

莱茵河就像跌宕起伏的生命历程

伴随着哗啦啦的流水声,克里斯托夫完成了这一生中几次重要的转变,从童年时期的无忧无虑到青年时期的热烈奔放,再到晚年时期的平静恬适,正好对应文章中河流描写的几个片段,从最初欢快的节奏,转到暗流涌动的起伏跌宕,最后回归到清澈平静的天光水色,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

04 心灵之河:此起彼伏的激荡

现代心理学认为:

人的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 而是处于永恒的流动状态中。“ 意识并非由一节一节构成, 而是一整片在那里流动, 最好莫过于用川或流等字眼来比喻。

罗曼.罗兰自身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让他的文学作品像音乐一样流畅。对他来说,大自然和人的心理情感,都是流动着的最美的音乐,因此,他能够不知不觉,在潜移默化中,把情感和心理活动描写放在首位。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安排人物和场景的设置。例如:在主人公音乐创作的最初阶段,是舅舅高弗烈特点醒了他,提醒他最好的在音乐在户外,在大自然。当他受到命运的打击时,舅舅又一次出现,告诉他,活着就要珍惜眼下的每一天,点燃他对生命的热情。

克里斯托艺术特点(约翰.克里斯托夫)(6)

罗曼.罗兰将人的心理活动比做河流江海

191 3 年《纽约时代书评》上的有篇文章断言:

“ 罗兰不是一个小说家, 而只是一个心理学家。”

这样的评论,从一定侧面衬托出了罗曼.罗兰超群出众的心理描写技巧。伴随着生命之河向前奔涌,那流动的清波使得克里斯托夫的情感流动而不凝滞。作者通过“海洋”、“水波”、“思想的湖”、“泉水”等字眼,形容主人公的心理,那充满矛盾和苦恼的内心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例如:当他遇到人生知己好友奥里维,就像在大海中找到了一处避风的小岛,他们彼此相互影响,相互进步,满足并完善了他的心理情感。同时,作者为了从各个侧面丰富了主人公心理情感的变化,也加入了很多人物,如被比喻为“百鸟齐鸣”的宽慈仁厚的苏兹老人,无私忘我的像雾一样的法国女教师安东尼蒂等等,他们都是主人公心理变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主人公经历了从童年的欢快到青春的暴躁到中年的反抗再到老年的宁静,他那渴求自由的意识流使他战胜了自身的弱点, 像贝多芬一样, 从痛苦走向欢乐,得到了心理的宁静和和谐。

05 信仰之河:向往自由的流动

1908年,罗曼.罗兰曾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下面这句话:

我不是在写一本文学作品。我是在写我的信仰。

河象征了作者对于自由的追求,罗曼·罗兰开创先河的将克里斯托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自我生命,不懈追求自由的体验者、思考者和追求者。在年少时,他就讨厌讨好观众和侯爵,拒绝在台上向公众飞吻,不肯向贵族人士表达敬意。在他心里,音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是用来武装自己的,更不是用来取悦别人的。他对于艺术纯粹的追求,也注定了他不会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牺牲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他常常肆意批评德国音乐届的重要人物,认为他们的音乐虚伪浮躁,缺乏生命力。

克里斯托艺术特点(约翰.克里斯托夫)(7)

音乐的洪流对生命的重要性

一路走来,克里斯托夫甘守清贫,并不想成名,只想关起门来为自己活,为喜欢的人活。在工作上,从没有把别人的批评和讽刺当作阻拦,为了音乐的纯粹和信仰的自由,坚守底线,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横冲直闯,特立独行,因而遭到了评论界的攻击和舆论界的反对。可他不管什么时候遇到挫折,都能够重新从大自然和音乐中汲取力量,从内心感念生活的美好和生命力的顽强,坚信自己的信仰,如河流般奔腾向前。

06 和谐之河:自由平等的追求

交响乐,就是一起响的意思。以上的几条长河在小说中构成了一个激情彭拜的交响世界,它们相互交叉,彼此融合,统一送融合到人类和谐发展的长河中去。

克里斯托夫这个人物形象自诞生以来,跨越时空,凭借自身对自由对真善美的追求,吸引了全球许多读者的青睐,很多人认为“我就是克里斯托夫,克里斯托夫就是我”。

克里斯托艺术特点(约翰.克里斯托夫)(8)

克里斯托夫在好友面前演奏

小说中,克里斯托夫通过和他的法国好友奥里维以及意大利亲密女友葛拉齐亚的交往互动,完成了自己追求的精神和谐。对应的,在乐章创作上,实现了“欧洲三重奏”,也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主人公音乐的最高成就是,将德意志亲切深沉的思想、法兰西丰富多端的和音和意大利热情奔放的曲调融合为一。

以“欧洲三重奏”为途径,使渴望友情和爱情的克里斯托夫获得了永恒的感情支柱,也将交响曲推向了高潮,象征了力量、理性和美的和谐统一,体现了罗曼·罗兰追求自由和平等,尽力追求人类和谐的博爱之心。

07 总结

由自然、音乐、生命、心灵和信仰之河构成的大河式的艺术结构和行文思路,多层次的表达了罗曼.罗兰爱祖国,爱自然,爱生命,爱和平的人道主义精神,实现了《约翰.克里斯托夫》整部作品思想美、形式美和艺术美的高度统一。


我是@笔下花文案,在文字的路上,与您同行,欢迎点赞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