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巨怪淡水魟(湄公河发现4米长的魟)

探险家们发现,湄公河黑暗的水底似乎是地球上一些最大的淡水鱼的避难所。

河中巨怪淡水魟(湄公河发现4米长的魟)(1)

5月4日,柬埔寨北部的渔民意外捕获了这条重达近181千克的查菲窄尾魟。该物种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最常见于柬埔寨湄公河的深水区。摄影:CHHUT CHHEANA, WONDERS OF THE MEKONG

撰文:STEFAN LOVGREN柬埔寨,上丁——蜿蜒的湄公河从邻近的老挝流入柬埔寨,缓缓流过沙洲和森林覆盖的岛屿,常人很难想到其平静河水下面的丰富生命。在这条长约 161公里的河段中,每年产下的鱼卵多达2000 亿个,使4345公里长的湄公河成为地球上鱼类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深达79米的深水区是世界上一些最大和最濒危的淡水鱼类的避难所。这种生物丰富性通常是隐藏在人类视野之外的。但上周当渔民从湄公河黑暗的深处拖出一条 约4米长、重近 181千克的查菲窄尾魟时,这种多样性“浮上水面”了。这条鱼是在吞下一条带诱饵的小鱼后意外被捕获的。渔民们不想杀死这条雌性魟,于是叫来了一个救援队,救援队设法将它解开,称重测量后安然无恙地放回河里。对于长期研究湄公河巨型鱼类(包括极度濒危的湄公河巨鲇和巨暹罗鲤)的 Zeb Hogan 来说,捕获巨大的鳐类证明了柬埔寨湄公河上游的深水区所发挥的巨大的生态和生物作用,这一作用在Hogan最近对这些深洞的探索中进一步显现出来。 该地区还栖息着稀有的伊河海豚和巨型软壳龟。Hogan是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的鱼类生物学家,负责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的湄公河奇观研究项目。他说:“我们发现,这是地球上最后一个此类生物聚集在一起的地方。”在捕捉到这条魟的前一周,身为国家地理探险家的Hogan带领了一个科学考察队前往该地区。参与研究的国际团队还有另外两名国家地理探险者: 深海研究员Kakani Katija和洞穴潜水员、迈阿密大学环境人类学家Kenny Broad。这是探险队首次尝试探索湄公河最深处,他们使用配备灯光和摄像机的无人潜水器、悬挂在长电缆上的投掷摄像头和诱饵摄像机作为眼睛和耳朵。研究人员还采集了DNA样本,以识别这条河流中罕见的或以前未被发现的物种——尽管这些物种很重要,但研究仍然严重不足。

探秘深水潭湄公河发源于西藏高原,流经6个国家,最终流向中国南海,是全球公认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在其流域内发现了近1000种鱼类。它支撑着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渔业,为该地区数千万人提供生计。湄公河生产力的奥秘在于一场季节性的洪水,它会使河水上涨12米多,并将幼鱼分散到下游的洪泛区,这些鱼在那里觅食和生长。许多湄公河鱼类都是高度洄游的,它们会向上游洄游产卵,通常要长途跋涉到像柬埔寨北部的深水区这样的地方。研究人员早就知道这一地区和其辫状河道以及会被季节性洪水淹没的森林覆盖的岛屿,是许多重要湄公河物种(包括各种巨型生物)的旱季避难所。但由于地处偏远,研究这一地区非常困难,尤其具有挑战性的是要弄清河底到底发生了什么。Katija 是蒙特雷湾水族馆研究所生物灵感实验室的负责人,她发现湄公河的深水区与她的团队通常探索的深海环境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水深、环境光微弱和底部的水流。她说:“特别是从成像的角度来看,在湄公河工作具有挑战性是因为即使在最深处,河水的浑浊度也很高,能见度很低。”在几天的湄公河探索中,这一挑战变得清晰起来,因为Katija和她的团队在河底部署了一辆远程遥控车。研究人员在河面上的一艘船上,他们在电脑屏幕上观察到,车辆穿过厚厚的沉积物和淤泥,将能见度降低到只有0.3米左右。但水面以下76米传回的视频仍然捕捉到了几种鱼类,包括一种当地人称为trey chhwiet的洄游鲇鱼。该物种曾是老挝边境公共渔业的经常捕捞的,但由于这种鱼的洄游路径于 2020 年被老挝-柬埔寨边境附近的新唐萨洪大坝封锁,它们的洄游路径已不复存在。Hogan对这种鲇鱼的发现特别感兴趣,他在 20 多年前仔细研究了公共渔业,并试图确定自大坝建成以来鱼都移动到了什么地方。Broad长期在巴哈马等地的深潭中潜水,他将在湄公河潜水比作“在装满牛奶咖啡的浴缸里游泳”。 “还有强流、超过80米的水深和各种碎片,你将面对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探索环境,”他说。

深水巨物几年来,“湄公河奇观”项目的科学家们进行了社区和市场调查,以收集有关深水区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信息。该项目还与柬埔寨渔业管理局合作,建立了一个上报巨型和濒危鱼类捕获量的渔民网络。

河中巨怪淡水魟(湄公河发现4米长的魟)(2)

柬埔寨北部的渔民正在处理一条巨大的淡水魟,准备将其放回湄公河。 这条重达近181千克的巨魟在吞下一条带诱饵的小鱼后意外被捕。在柬埔寨捕捞巨魟并不违法,但在东南亚却被认为不是一种很适合食用的鱼。摄影:CHHUT CHHEANA, WONDERS OF THE MEKONG

河中巨怪淡水魟(湄公河发现4米长的魟)(3)

柬埔寨北部的一位当地社区负责人向一个小男孩解释了在将查菲窄尾魟放回湄公河之前保护它的必要性。魟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摄影:CHHUT CHHEANA, WONDERS OF THE MEKONG

因此,当上丁下游偏远的 Koh Preah 岛上的渔民钓到一条巨大的魟时,他们联系了项目成员。成员们从金边出发,在夜间和大雨中奔波六个小时,上了岛。尽管查菲窄尾魟(Urogymnus polylepis)在 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但在柬埔寨捕捞它并不违法,虽然它在东南亚被认为不是一种很适合食用的鱼。相反,Hogan说,许多渔民现在认识到它是一个值得保护的物种。在捕获地,一大群村民聚集在魟周围,魟被暂时从水中移到防水布上以便测量和称重时保持湿润。研究人员用了几个百公斤的秤,确认它的重量为 180 公斤(近 400 磅),长度为 3.93 米(近 13 英尺)。虽然这条魟巨大,Hogan和其他人对在该地区工作的渔民进行了广泛的采访,他们说他们曾捕捉到几乎是它两倍大的鳐。这种说法很难证实,但有理由相信,查菲窄尾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物种。其他当地的大水兽,如湄公河巨鲇和巨暹罗鲤,能长到272千克重,3米多长。通常情况下,查菲窄尾魟会携带长达0.4米的锯齿状毒刺,尽管这只在被捕获时似乎没有。 Hogan说,由于各种原因,鳐类的刺断掉并不罕见。这是许多渔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鱼。当处理人员准备将这它放回河里时,当地公社的一位负责人Long Tha蹲在前来观看这条鱼的一个小男孩旁边。“这是一条巨大的魟。长大后你应该保护它。”湄公河奇迹项目负责人Chea Seila长期与这里的渔业社区合作,她说,由于这些推广工作,渔民对保护巨型鱼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她说:“一开始,他们担心如果报告捕捉到巨型动物,会被逮捕或坐牢。但我们对这种做法加以赞赏,并将他们视为保护濒危鱼类的榜样。”她还补充说:“我相信这不是我们最后一次将巨型濒危物种放回它们的栖息地。”多重威胁近年来,由于湄公河系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越来越大的压力,对这一湄公河河段的研究变得紧迫起来。在拍摄深河栖息地时,科学家们看到了塑料污染的广泛证据,即使是在保护区,还看到了“幽灵网”——一种渔民们已经放弃使用,但仍然可以诱捕鱼类的网。整个河流尤其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近年来,厄尔尼诺天气现象驱动和气候变暖加剧的干旱导致湄公河的季节性水位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上游大坝的运营者为了自己的需要而调节水流,情况变得更糟。尽管沿河建立了许多禁止捕鱼的社区经营的保护区,但巨大的捕鱼压力仍然是该地区的一个主要问题,小型的捕鱼营地紧挨着河岸。观察人士表示,电捕等非法捕捞方式也很常见。现在,据《金边邮报》报道,柬埔寨政府原则上同在上丁以北的湄公河上建造一座1400兆瓦的水电大坝。那里有深潭,而且是在一片被指定为具有国际重要性的湿地区域内。此前,人们认为柬埔寨政府至少在2030年前不会在湄公河主干上修建任何水坝。在访问该地区期间,研究人员看到了在拟议建筑工地周围放置的技术设备,这表明初步地质研究正在进行中。Hogan 目睹了附近的老挝栋沙宏水电站摧毁了那里的渔业,柬埔寨拟建的大坝将对河流敏感的生态造成严重破坏。他说:“这意味着渔业的损失,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部分人还将失去生计,大坝将会永远改变这个地区。”

(译者:七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