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古诗十二首(暮春四月牡丹花古诗六首)

岁月的光沿着四月的缝隙一点一点地溜走,庭前的芍药,竹篱的蔷薇,廊院的牡丹,在风中摇曳,在光中生姿,独立人间,香从天来。

牡丹一枝,行走在诗词书画里,点缀在美人眉心间,泪湿红笺,馨香传情,谁的眉目于花下舒展,谁的心间又添新的惆怅?

阶前牡丹红,晚来两枝残,谁在花下点红烛照红妆,惜把牡丹国色叹!

咏花古诗十二首(暮春四月牡丹花古诗六首)(1)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大唐长安,一条朱雀门长街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半,长安街西以私人名园而闻名当世,每当牡丹花开之季,但见车水马龙,游人如云。

牡丹花开,春天就要过去,豪贵们为“惜春残”,只顾争赏街西那红艳无比的紫牡丹,却无人喜爱裴给事家中那高洁清冷,清雅脱俗的白牡丹。

虽然紫牡丹名贵但未免俗气,然而这淡雅幽香,承天地玉露的白牡丹,才是诗人心中真正超尘脱俗的高洁之士。

四月,不妨就做一朵淡雅的白牡丹,不争不抢,寂静绽放,尘世纷扰,心中有花,何处没有芬芳呢!

咏花古诗十二首(暮春四月牡丹花古诗六首)(2)

牡丹

唐·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薛涛对牡丹的爱对牡丹的情意,字字句句,跃然纸上。

别后重逢,有兴奋也有无限的情思,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想到去年离别的感伤,泪湿红笺,和牡丹的分别就如同与情人分别那般的痛苦。

宋玉在《高唐赋》曾记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一事,楚襄王并没有楚怀王那么幸运,虽梦而不得神女。

诗人将牡丹化作情人,生怕这一别会像巫山云雨那样一散就不复再聚,然而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这是多么难得和喜悦!

花、人的重逢在诗人的笔下是那样的生动而富有神仙色彩,曲折尽致。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花和人相通,人与花同感,即便不语也尽知彼此,这相思溢满纸。

不管是盛开的牡丹还是凋落的牡丹,总会引得无数人为之倾倒,其实春归是必然,花落也是必然,既然不可避免,那就坦然待之,因为离别是为了再次相见!

咏花古诗十二首(暮春四月牡丹花古诗六首)(3)

清平调词三首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有人说,这是李白一生最高光的时刻,理想近在咫尺。

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后宫观赏牡丹,供奉翰林的李白,奉诏作了这组诗。

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起句便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妖娆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珠中更显娇艳,是花也娇艳,人也娇艳,天上的云朵就像杨妃的衣服,看到杨妃的衣服就想到天上的云朵,那牡丹花就似杨妃的玉容,杨妃的玉容更艳若牡丹!

花即是人,人即是花。

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唐时牡丹以紫、红最为名贵,红艳的牡丹不仅天然色美,花香,更有含露的娇美,眼前的杨妃,花容月貌,连那巫山的神女都及不上杨妃的半分。

哪怕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还要倚仗新妆,又哪里比得上杨妃的天生丽质!

咏花古诗十二首(暮春四月牡丹花古诗六首)(4)

前两首诗层层递进,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名贵的牡丹和倾城的美人总引得君王笑意盈盈,赏玩不尽。

每天能欣赏到这样动人的绝美姿色,“带笑看”的君王那“”自然是随之消散了,你看那月下倚栏赏花的一对璧人,多么风流优雅!

三首组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这大概是诗仙李白最妖艳的一组诗。将牡丹花的国色和杨贵妃的玉容交互融合,读来是满纸春风,满眼花光。

所以,千百年来,一说到牡丹就让人想到杨贵妃,一说到杨贵妃就联想到雍容华贵的牡丹,牡丹更成了美人的代名词。

咏花古诗十二首(暮春四月牡丹花古诗六首)(5)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国色天香的牡丹总是姗姗开迟,牡丹花开,一春花事将到尽期。

白居易看着庭前开得正盛的红牡丹,心中升起淡淡惆怅,哪怕到晚时才只有两枝残败,诗人也从这残败中看到了春将归去。

苏轼有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李商隐也有句云:“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细看来,都是从白居易,“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脱化而来啊。只有真正惜花爱花的人才会如此吧!

咏花古诗十二首(暮春四月牡丹花古诗六首)(6)

四月的最后一天,牡丹花开最盛之时,把花种在心上,四季便皆是芳华,下一个春天,我们不见不散!

(配图:清•恽寿平《牡丹图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