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和李世民关系(违背父亲唐高祖李渊的意愿)

一转身,从汉平帝刘衎身亡到唐高祖李渊称帝,六百一十三年的时间过去了,乱哄哄的魏晋六朝之变和各色人等很快都化作了尘埃,时间走到了大唐。

定都长安之后,某一天,唐高祖李渊前往位于长安城东边三十公里处的华清池沐浴,随从的有内史侍郎封伦等一杆子人马。当他们经过秦始皇陵的时候,李渊给封伦说道:以前的帝王,耗费百姓很大的精力,费尽府库的银两,建造起山陵,这有什么好处呀。

封伦很会揣摩皇帝的心思,回答道:上行下效,好像迎风而动的苇草。从秦汉开始帝王厚葬,百姓纷纷效仿。可是那些藏有珍宝的丘冢,都被人挖开了。如果死而不知,厚葬只是浪费;假如灵魂有知,陵墓被挖开岂不更加伤痛。

李渊赏识封伦的见解,顺便告诉左右:从今往后,自上而下,一律薄葬。

听了唐高祖李渊的这番话,扭转从前皇帝厚葬的习俗似乎有了指望。

可实情并非李渊所愿。

唐高祖李渊和李世民关系(违背父亲唐高祖李渊的意愿)(1)

唐高祖李渊献陵西南侧

一个月后李渊驾崩长安,当时虞世南上奏唐太宗李世民:“汉天子即位即营陵山,远者五十余年,今以数月之间为数十年之功,于人力有所不逮”。李世民马不停蹄地为父亲修建陵墓。父皇为大唐开疆拓土、功高如天,怎么能潦草下葬呢?

唐太宗李世民没有完全按照父亲的旨意办事,他立即安排人马在长安城北面的三原县徐木乡为父亲修建身后之地。

按照都城的样子,唐高祖李渊的献陵规模很是宏大,坐北朝南,覆土为陵。营陵之初,陵园就有内外二城。在内城的四门(朱雀门、玄武门、青龙门、白虎门)分别雕刻了一对石虎。南门外矗立着一对高大的华表和石犀。封土如覆斗,底径东西150米,南北120米,高21米。陵园面积达十几万平方米。半年之后,李渊很隆重地把父亲埋葬在献陵。

也是由献陵开始建立了功臣国戚陪葬皇陵的唐代丧葬制度。唐朝廷下达了《赐功臣密戚墓地东园密器诏》,提出:从今往后,有功之臣死亡之后,赐葬在献陵左侧,并且优待葬事。

唐高祖李渊和李世民关系(违背父亲唐高祖李渊的意愿)(2)

唐高祖李渊献陵西侧

从此,大唐皇陵的陪葬模式以国家意志的方式形成。

在李渊入葬献陵之后,初唐时期的馆陶公主、楚国太妃万氏、清河王诞、河间王孝恭、韩王元嘉、襄邑王神符、彭王元则、郑王元懿、道王元庆、邦王元亨、虢王元风、邓王元裕、鲁王元夔、徐王元礼、密王元晓、霍王元轨、滕王元婴、江王元密、江王元祥、并州总管张纶、平原郡公张楷、荣国公樊兴、刑部尚书刘德茂、谭国公丘和、刑部尚书沈叔安、巢国公钱九陇等等近七十位皇亲国戚和开国元勋陪葬在李渊周围。

在平整的三原北塬上,这些平地而起的土丘如众星拱月一样环绕在献陵周围。

值得一提的是,唐高祖李渊献陵神道上后来还树立了石犀、石虎、鸵鸟等。尤其是献陵的石虎高大刚毅、浑厚健壮、气宇轩昂、豪放壮硕、神态生动,颇具南北朝风格。

唐太宗李世民给父亲修建陵墓的行为,为以后立了个样板。

唐高祖李渊和李世民关系(违背父亲唐高祖李渊的意愿)(3)

唐高祖李渊献陵石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