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却因发明了一个与女人有关的汉字,遭中国女性的谩骂,而且这一骂就是3年。他自己怎么也没想到,因为自己提出了1个汉字而会遭到这么多谩骂和攻击?3年以来,刘半农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他依旧坚定自己的想法并推广这个汉字的使用,正因为他在谩骂和质疑声中的坚持,如今现代女性才能有专属于她们的文字符号。

而这个汉字,就是“她”字。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1)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并蕴含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在字形上集聚美学韵味,还在字意上有较多的哲理意涵,中国汉字的象形魅力值得世人细细品味。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特定的故事,有些故事被广泛流传,而有些故事则无人知晓,正如现今大家熟知并广泛运用的“她”字,背后就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2)

发明1个汉字的刘半农

刘半农于1891年5月29日出生在江苏江阴,别名:刘复、刘承彭,他参加过辛亥革命,同时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刘半农有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的三重身份。

虽然刘半农在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中长大,但是他从小聪慧过人,在语言方面有着极大的天赋,再加上父亲的教育,刘半农6岁就能自己作出对联并咏诗。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3)

刘半农16岁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且名列前茅,一直保持优秀成绩的刘半农刚20出头就应聘回母校翰墨林小学任教,年纪轻轻便为人师表,在当时算得上年少有为。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刘半农参加辛亥革命,在革命军中担任文牍一职,后来性格刚烈的刘半农因不满军队内部的混乱散漫而返乡,回乡后他靠创作的文章投稿为生,1913年经人介绍在中华书局担任编译员一职,这期间他继续勤奋写作,先后在《时事新报》等刊物发表40余篇他翻译和创作的小说。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4)

刘半农在《新青年》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等文章,他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对文学革命从形式到内容提出自己深刻的见解,他的文学观点受到鲁迅等人的赞赏和肯定。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看到刘半农发表的文章非常激动,于1917年夏将他破格录取,正式聘他为北大预科国文教授。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5)

刘半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的同时不忘提升自己,1920年他到英国伦敦大学学习实验语音学,一年之后转到法国巴黎大学学习,大学毕业的时候刘半农已经荣誉加身,不仅成功取得法国的博士学位,还凭借《汉语字声试验录》一书荣获国际文学大奖。

回到祖国的刘半农依旧对中国汉字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组织并领导的“数人会”,经过多人多次讨论和研究的《国语罗马拼音法式》被拟定起草,面对众多繁体字,刘半农萌生了将繁体字简化的想法,这才有了《中国大字典》和《大学词典》的问世。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6)

刘半农从小异于常人的语言天赋,也许就注定了他在文学领域要有所作为,他简单的创作理念却给世人留下众多方便,语言表达中有了第三人称代词的区分,1个汉字背后的小故事令人敬佩。

“她”字的由来

刘半农提出女性的“她”字灵感源于自己的翻译工作,当时他翻译很多西方的作品,西方人称代词中有男女区分,即“she”和“he”,每次翻译到这两个代词都着实让他头疼,因为当时中国汉字中没有明确的男女代词之分,而统一用“他”字来表达。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7)

因为语言差异所带来的翻译麻烦只有刘半农自己能体会,遇见“she”和“he”的次数只增不减,所以刘半农萌生了一个想法,他想用一个汉字专门指代中国的女性,就像“他”指的是男性,让人一看就知道说的是男还是女。

就在这样的想法中,他反复多次研究“他”字,以及西方代词“she”和“he”,最终决定在“他”字的偏旁上入手,他想女性就用女字为偏旁,于是“她”字就这样出现了。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8)

1923年刘半农在文学领域内正式提出“她”字的使用,其实在这之前他就已经大胆使用“她”在自己的诗中,这首诗就是流传至今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此诗优美完整的词韵中表达着伤感,朗朗上口中感情深沉。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9)

此诗是1920年刘半农在伦敦大学学习期间创作,当时他身在异国他乡,诗中的“她”是首次被使用的第三人称代词,也就是专属女性的“她”,文内人士猜测诗中的“她”指某个女性,当然也有人说指“祖国”,因为在西方英语中“祖国”motherland一词是阴性,诗中将异国学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在语言和诗歌文化中有着重要意义,一首诗中首次用“她”字,他这样的创作表达受到界内人士的称赞,1926年赵元任还把这首诗谱成曲子,并且广泛流传,诗与歌的完美结合中尽显独特韵味。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10)

1924年鲁迅用刘半农创作的“她”字代替“伊”,胡适也多次使用刘半农的“她”字在文学作品中,从行内人士的认可中不难看出,“她”字的发明在语言和文学中是具有重要意义。

刘半农在诗中创作并使用“她”,也给《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使这首诗永垂不朽,我们记住诗的同时更会永记“她”字的由来,诗中除了唯美意境以外,更是刘半农在语言和文化中不可磨灭的贡献。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11)

“她”却引来中国女性的一片谩骂

刘半农创作“她”的初衷很简单,他就是想让中国女性有自己的代词称呼,与男性的“他”明显区分开来,这样能让汉字表达更精准,一目了然作者所指的性别个体和群体。

从思想文化中去更深层次地解读“她”字,不难看出刘半农想要表达的新思想,虽然刘半农出生在旧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他的思想一点也不旧,相反他在五四青年运动中主张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他深知当时社会中女性处在什么样的地位。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12)

“她”字的出现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刘半农想让女性拥有自己的姓名,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预示着女性将拥有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样的创作在当时算是超前为女性自由和地位发声。

然而中国女性并没有感受到这层真实意境,相反她们极端地认为“她”字的出现是对女性的歧视,第一人称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男女之分,而偏偏就在第三人称代词中有男女之分,刘半农的“她”字并没有在中国女性这里得到认可和支持,反而遭来一片谩骂声。

很多女性甚至不断写信给刘半农,信中除了谩骂就是质疑的措辞,她们认为刘半农此举带着严重的不平等性,“她”字的出现就是看不起女性,刻意将女性区分出来,明显就是为了抬高男性的身份地位。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13)

不少女性主义学家也纷纷提出不接受的意见,当中比较亢奋的学者直接痛骂刘半农,直言不讳地说道:现在已不再是封建社会,如今我们追求的是男女平等,新时代下这样的汉字出现是对女性地位的贬低。

反对声中最为强烈地出现在1920年4月3日,一篇名为《这是刘半农的错》的文章在《新人》杂志刊发表,文章直接用刘半农的错来命名,作者认为在第一和第二人称中没有阴阳之分,第三人称的区分也没有必要,况且“他”“她”的读音是一样的,从阅读的层面来看无任何意义。

文章内容直接表达抗议,对“她”字背后的始作俑者无情批评,并且作者主张立刻将“她”字废除。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14)

与此同时部分封建保守势力也对刘半农进行攻击和谩骂,来自不同领域的人都持反对态度,这样的谩骂声足足持续了3年时间。

3年以来刘半农则默默承受着这一份不理解和攻击,他继续坚守着对文学和语言的热爱,他的沉默正是一种等待,他坚信中国女性最终会懂得他的良苦用心,读懂他为女性在特殊时期下所带来的那一份尊重。

“她”字背后的文化浪潮

中国女性对刘半农创造的“她”当做对女性的公然侮辱,一片片谩骂声背后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当时正处于新文化思想潮流时期,新文化运动是由先进知识分子组成的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主张个性解放,这一场解放运动唤醒了一代青年。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15)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传播和新思想的解放,中国女性正处于觉醒时期,其实刘半农在新思想潮流下提出“她”字很应景,但是被中国女性误解为是对女性的不尊重,这样的误解是中国古代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留下的后遗症。

在新文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女性们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争取平等,有些女性还因为办学堂失败而自杀明志,如此慷慨激昂的时代下,女性对自身地位问题异常敏感,因为1个汉子牵引到女性地位问题,可想而知在文学革命中的艰险不比枪林弹雨的革命少。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16)

新文化浪潮中刘半农也迎来业内人士的质疑,1920年4月文学界内对刘半农的“她”争议达到高潮,除了4月3号《新人》杂志刊上的直接攻击,同月《新人》杂志的主编王无为收集了在《学灯》《新人》等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她”字的文章,专门做了一期关于“她”字问题的辩论主题。

支持废弃和反对废弃的语言学者自成两派,双方从字形使用合理性等专业角度展开激烈讨论,此辩论中寒冰自始至终坚持废弃“她”字的看法,即便处在以一敌百的处境也非常坚定。

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刘半农听闻这一主题辩论会,他从《时事新报》中看到寒冰的严厉批判,刘半农首次对使用“她”字发表言论。1920年6月6日刘半农专门写了《“她”字问题》的文章,寄给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刊,于1920年8月9日发表。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17)

寒冰看完刘半农的文章,当天就写了《续论〈“她”字问题〉》一文进行回应反驳,8月12日同样刊登在《学灯》,一场书信的文字较量引人注目,新思想文化潮流中仅一个汉字就能引发学派之间的争议,更不要说打破传统封建思想的路途背后需要过多少难关。

就像著名文学家鲁迅后来评价刘半农说的那样:创造了1个“她”字,犹如打了一场“大仗”,从评价中高度赞扬了刘半农的创作精神,也客观突出了他因为文字创作而承受的巨大攻击。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18)

随着业内人士对“她”字的使用次数越来越多,文学界的著名人物鲁迅、叶圣陶、周作人、胡适等多次使用“她”字,从一开始的简单使用到后来借住“她”字鼓吹女性解放,将汉字背后的政治内涵明确在中国女性眼前。

再加上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赵元任的谱曲,中国女性慢慢接受“她”字,从“她”中解读到了独有的美韵和深意,对刘半农的谩骂也随着认可慢慢散去。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19)

伴随着国语运动的发展,192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国语普通词典》中,用“她”来做“伊”的解释词,暗示着“她”字的使用越来越正规和普遍。

无论哪一个时代下,新事物的出现需要经历被检验,检验过程中支持和反对声都会有,有些欣然接受而有些异常亢奋,只因大家所站的角度不同。

创作1个汉字本来就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新的汉字要符合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种种需求,从文字象形到内涵,再到普通大众的接受度,最后还不得不考虑汉字背后的政治性问题,虽然刘半农的“她”只是打开了一个微视觉,却足以看到文学革命中多少文学之士的伟大之处。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20)

“她”在现代经久不衰的流行

如今“她”字广泛使用在多个场景,现代社会中“她”字不仅是专属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还用来指代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故乡等,最值得一提的是用“她”来指代祖国母亲,现代人并没有觉得不妥反而用得十分贴切和柔美。

有了“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语言表达或者文章阅读更精准,当代女性更是用得不亦乐乎,这是刘半农留给中国后代女性最好的礼物。

“她”字经历了汉字的演变,能在现代经久不衰的流行,离不开刘半农的推广和坚持,更离不开那些语言学家们的支持,“她”的普遍使用也将刘半农这一类的语言学家追求精神的现代性原则完美体现。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21)

“她”经历近百年的历史沿用至今,汉字要足够精确才能被认可,而过分精确又上升到人性的完美主义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只有精确还不行,还要具备简约性,二者同时具备才会被公认为合理,而“她”符合精确和简约的现代社会需求。

“她”在当下的流行和应用,折射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只看字的形式和创意,“她”身上自带的现代性更值得世人揣摩。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22)

1934年7月14日刘半农因感染急性传染病而逝世,年仅43岁,他的离世使得众多界内人士惋惜,逝世后的1个月鲁迅在李小峰的要求下写了《忆刘半农君》这篇悼文,最喜欢的一句是:“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文章语句真实客观表达,自然真实的表达中看不到虚伪,相反爱恨分明中将刘半农的性格完整呈现,鲁迅概括刘半农短暂的一生,最后也表达了对刘半农的深深的缅怀和不舍。

反观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从原始的图画—甲骨文(商朝)—金文(周朝)—小篆(秦朝)—隶书(汉朝)—楷书)(魏晋时期)—行书,汉字发展演变史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华夏文明史,中国汉字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象征。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23)

像刘半农这样走在文化改革前列的伟人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热爱的文学事业为改革做贡献,他们在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文学创作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便他只推广了一个汉字,也值得我们后人永远纪念,他在文学革命中做出的辉煌战绩更值得记入史册。

中国土地无比广阔,天南地北中有众多的南腔北调,同一个地区能细分出多种方言,正因为有了这些优秀的语言文学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华儿女,才能在五湖四海的相遇中无障碍的沟通交流,全国各大城市才能畅通无阻的互通交流贸易。

老太太发明的汉字(因发明一个与女人相关的字)(24)

参考资料:

光明日报:“她”自何处来——现代女性指称的源流考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