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人喜悦的收获(蜜蜂有自己的活法)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由于环境气候的突然变化,常常导致那些体质弱抵抗力差的人生病。在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下,我们很容易把蜜蜂患病归结为蜜蜂自身抗病力差,但是我们却很少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蜜蜂抗病力差。有时养蜂人会很郁闷,为什么好好的一群蜜蜂却突然患病?是什么原因导致蜜蜂自身抵抗力下降的呢?其实归根结底病根还是养蜂人引起的。

养蜂人喜悦的收获(蜜蜂有自己的活法)(1)

中蜂烂子原因:高温或低温提脾检查造成幼虫死亡烂子;蜂少子多哺育不良烂子;感染中囊病毒烂子

每个养蜂人都很喜欢诱捕野生中蜂和去野外寻找野生中蜂,本能就认为野外的中华蜜蜂比人工饲养的中蜂要好。因为养蜂人亲眼看到了野外中蜂能维持大群、产蜜高、蜂王体大饱满产卵力强。但是养蜂人却无法判断出看到的野外中蜂的来源,有些可能也是人工饲养的中蜂分蜂到野外的。所以养蜂人看到的野外中蜂比人工饲养的好是因为野外中蜂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存,而人工饲养的中蜂却是按照养蜂人的意愿生存的,两者一对比就知道为什么人工饲养的中蜂容易患病。

养蜂人喜悦的收获(蜜蜂有自己的活法)(2)

野外石头洞中的野生中蜂

野外中蜂大多以石洞、泥洞、树洞安家。这些筑巢点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冬暖夏凉和隐蔽。蜂群结团筑巢,中间巢脾大,两边巢脾小,蜂群容易结团保温,基本都是蜂多脾少,哪怕是小群抗逆性强,都不容易患病,而且发展还很快。现在人工饲养的中蜂除了土法木桶养蜂保持蜜蜂自然习性外,活框饲养很少能按照蜜蜂的生活习性来。一方面活框饲养蜜蜂不能有效的结团育子,另一方面人为干扰过多,再加上蜂箱不能保证冬暖夏凉,导致蜜蜂体质在幼虫期就先天不足,常常导致蜜蜂无法抵抗病菌而患病。

养蜂人喜悦的收获(蜜蜂有自己的活法)(3)

泥洞中的野生中蜂

那么蜜蜂体质先天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养蜂人导致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容易患病蜂群都有一个共同点,养蜂人勤检查勤摇蜜。首先养蜂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开箱检查蜂群,但是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开箱检查的。如果是低温或高温天气,开箱检查容易导致巢温失调,温度的变化对幼虫的损伤是很大的,可能导致蜜蜂幼虫死亡,封盖的幼虫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导致不能正常羽化,就算羽化出房后体质也是打折扣的。

养蜂人喜悦的收获(蜜蜂有自己的活法)(4)

提脾检查蜂群,蜜蜂紧贴巢房抖动身体产热给幼虫和封盖子脾保温

摇蜜对子脾和幼虫的损伤很大。摇蜜首先要抖蜂,已对幼虫和封盖子脾造成影响,再加上摇蜜时的离心力作用,幼虫和封盖子脾被转的晕头转向,体内翻江倒海,严重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封盖幼虫的羽化。有些蜂农为了不让水蜜和封盖成熟蜜混一起,会先把水蜜摇出,然后再割封盖蜜房再摇一次,幼虫和封盖子脾经过两次的离心力作用,不死也残了。同时这段时间幼虫无法得到工蜂的正常饲喂,摇蜜后蜜蜂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秩序,清理巢脾上剩余的蜂蜜,蜂巢也没有充足的成熟蜂蜜饲喂幼虫,而且幼虫经过摇蜜离心力的影响估计要断食一段时间。要知道幼虫从卵孵化后到封盖,每日要接受工蜂饲喂1300余次,所以说摇蜜对幼虫的哺育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化蛹期的幼虫造成损伤。特别是大流蜜期到来,基本每隔几天就要摇蜜一次,幼虫和封盖子脾受不了这样频繁的摇蜜折腾,流蜜期结束后蜂群群势严重下滑。所以说摇蜜的蜂群要比只割蜜的蜂群发展慢,而且残疾蜂多,蜂群整体寿命短。摇蜜之后几天会看到蜜蜂脱子和蜂箱前有很多残疾的新蜂爬行,蜂群的整体抗病能力弱,抗逆性差,如不能保证蜂多脾少,很容易感染病菌患病。

养蜂人喜悦的收获(蜜蜂有自己的活法)(5)

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把蜂蜜从巢房中分离出来,有的幼虫也会被甩出来

现在养蜂人喜欢人工培育优良蜂王,觉得只有优良蜂王才能维持强群,增强蜂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当然好的蜂王有好的基因,能对某种疾病有特定的抵抗力,但是却不能对所有的疾病都有抵抗力,这也是治标不治本。再好的蜜蜂也经不起养蜂人频繁的打扰折腾,养蜂重在“养”,养蜂人不能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养蜂,而要按照蜜蜂的野外生活习性养,做到管理上能符合蜜蜂的生活习性,这样才能养出体质健壮的好蜂,从根本上减少蜜蜂患病的概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