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七个步骤(家长可以试试这几种方法)

当父母在用“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如何如何”教训孩子的时候,孩子也在用“你看,别人家的父母是怎么样的,而你又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别人家的家长那么通情达理,而自己的父母却……”

是不是有一种,以前你的父母怎么对你,现在你就怎么对你自己的孩子?

是不是突然觉得教育是一场轮回?

但是我想说的是“NO”。

孩子不听话七个步骤(家长可以试试这几种方法)(1)

家长会觉得是一场轮回,那是因为家长还是用以前父母的方式来教育现在的子女。

不听话,骂,打。

不写作业,骂,打。

过度玩手机,骂,打。

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回家骂,打。

一根祖传藤条,越用越好用。

那么,当年你怎么“嫌弃”、反抗你父母;

现在你的孩子,就以同样的方式来反抗你。

孩子为什么会“嫌弃”自己的父母呢?

主要源于家长,不了解孩子成长的心理,导致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从而引起孩子“嫌弃”父母。

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都是不一样的。

家长针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应该随着这些阶段发生改变。

就针对今天的问题,我们来探讨下,为什么孩子会“嫌弃”家长?

家长究竟是什么做了什么事情导致孩子“嫌弃”?

孩子不听话七个步骤(家长可以试试这几种方法)(2)

一、无论是什么样的父母,都会被孩子“嫌弃”

如果家长很优秀,但孩子很普通,孩子会很“嫌弃”;

比如,相貌上的,你长得那么好看,你怎么不把我也生得好看一点?

比如,才能上的,你工作那么厉害,你怎么不把我也生得聪明一点?

如果家长很平凡,孩子也很平凡,孩子会很“嫌弃”;

比如,相貌上的,你看谁谁的妈妈那么有气质、那么漂亮,你怎么不去打扮打扮?

比如,才能上的,你看看谁谁的家那么大、那么宽,你怎么不多赚点钱,给我们换个大点的房子?

孩子不听话七个步骤(家长可以试试这几种方法)(3)

上面的话是不是让你有点难受?那我们来看看让孩子有点儿难受的话?

再回到家长对孩子说的话:

比如,生活上的,你看谁谁的孩子那么能干,你怎么不把房间收拾干净一点?

比如,学习上的,你看看谁谁的孩子成绩那么好,你怎么不多考几分啊?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其实都是相对的。

相爱相杀,这是一个比较普遍、比较正常的状态,我们有时候的互相“嫌弃”,其实是我们对更美好的事物的一种追求、更理想的状态的一种渴望,只是表达方式上有点欠缺而已。

也就是说,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就会像镜子一样反射到我们身上。我们尊重孩子,孩子会更加尊重我们,我们爱护孩子,孩子也会更加爱护我们。

孩子不听话七个步骤(家长可以试试这几种方法)(4)

二、不迁怒,不贰过,不要让孩子成为家庭的出气筒

一些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会给我们留言说自己的父母总爱乱发脾气,总是喜欢鸡蛋里面挑骨头。

家长在生活上、工作上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面对难题的时候会焦虑,会烦躁。如果此刻孩子有一点儿做得不如自己所想,可能就会借题发挥,大发雷霆。

家长冷静之后,可能心里会有点儿内疚,但是对孩子的伤害是已经造成的了,多次之后,孩子会更加惧怕父母,拒绝和父母交流。

要是到了青春期,家长对孩子的管教会更加无力,因为TA已经具备了走出家门的能力。所以,家长们,工作上的烦恼、生活上的烦恼不该迁怒孩子。他们懂什么,他们找你玩,有时也不是真的很想找你玩,只是觉得你好像很无聊,想让你开心一下罢了。

所谓人心换人心,如果孩子对你说了一些让你很难受的话,要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经常迁怒孩子。

孩子不听话七个步骤(家长可以试试这几种方法)(5)

三、生活需要仪式感

前几天有家长在群里问了一个问题:

孩子不听话七个步骤(家长可以试试这几种方法)(6)

生活的仪式感,就是让你在和家人、朋友闹矛盾的时候,还能想着他们的好。

比如,孩子第一天上小学,我们要煮一大桌的菜给孩子吃;

比如孩子过生日的时候,我们要给孩子买一件新衣服;这就是仪式感。

营造仪式感,有时候只要花一点很小的心思,孩子是能够感受到家长对她的重视,这能够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念想。

想起一个冷笑话,讲的是家暴问题,说是她老公每次喝醉酒回家就打她。她去找了医生,医生只告诉她一句话,你只要在你老公喝醉酒的时候,喝一口水,等到他睡着了再吐掉。一个月过去了,老公没有打过她一次。她高兴地跑去问医生为什么会这样?医生只是默默的告诉她,你闭嘴就没事了。

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不听话七个步骤(家长可以试试这几种方法)(7)

家长会被孩子“嫌弃”,很多时候是因为唠叨过多。

家长对孩子太爱惜了,对于孩子的一切比他对自己都还要关心。

冬天快到了,孩子要出门,赶紧让TA穿好秋衣秋裤;

孩子吃饭没什么胃口,赶紧嘘寒问暖,生怕他饿坏了身体。

而对于孩子来说,天气还没变冷就开始穿秋衣秋裤,在同学面前可能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偶尔没什么胃口,也可能是在放学路上和同学吃过零食了。

这个时候,家长们的殷切关心,对他们来说,反倒成了唠叨。

所以,家长们对孩子的关心千万不能只建立在“我觉得”上,还要尊重孩子,跟孩子好好沟通。其实,孩子们哪会真正嫌弃父母呢。在他们第一次睁开双眼时,在他们学会蹒跚走路时,在他们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的时候,你们一直是他们世界的无所不能的“神”。

所以,保持冷静,尊重孩子,善于跟孩子沟通,才能让家长重新做回孩子们眼中那个无所不能的“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