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非遗龙舟 非遗广东船在水上行

据史料记载,梅州市平远县的船灯舞200多年前即由福建武平县传入,主要分布于差干、仁居、上举、泗水等12个乡镇。每逢春节、元宵、端午、中秋以及喜庆丰收之时,当地民间便制作、排演船灯舞。

广东非遗龙舟 非遗广东船在水上行(1)

平远船灯源于民间关于清顺治帝在闽西南汀江夜遇风浪受阻,得渔翁爷、孙相助,后便命乐府作【渔家乐】曲牌,并赐“渔家乐”金匾和夜明珠一颗的传说,故道具船头的正中须安一圆球灯,以象征夜明珠,下方镶嵌“圣旨”二字,船尾正上方则镶上“渔家乐”三字,并设有彩架,上挂一个灯笼,以示夜行照明。前后两灯与船身组合,便称“船灯”。

船长3.5米,高1.4米,船体两侧贴有对联,绘有三国、西游的人物故事,还饰有花束绸带,显得色彩鲜艳,华丽雅致。

广东非遗龙舟 非遗广东船在水上行(2)

平远船灯的表演形式为边舞边唱,歌舞结合。由一男饰老翁,一女饰孙女,古代渔家打扮,分别在船头、船尾表演,另一人则藏于舱内操纵彩船。

表演时,演员主要模仿划船的动作,操船者则模拟船在水中飘荡的情景,相互配合十分默契,在小溪、大江、急流、险滩、暴风骤雨等种种假定情景下,惟妙惟肖地营造出“船在水上行,人在船中舞”的艺术意境。舞蹈最初以驾船捕鱼,歌唱渔家乐为表现内容,后逐渐出现了男女情爱以至劝世讽俗等多种题材;原以单船表演为主,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为从两船、三船到五船、六船,甚至兼有大、小船等多船表演。

广东非遗龙舟 非遗广东船在水上行(3)

平远船灯的伴奏音乐,以唢呐、笛、三弦、二胡等民间管弦乐器为主,为使节奏明快、气氛热烈,有时也增加锣、鼓、钹、铛等打击乐器;曲调多为传统民间小调,如《渔家乐》、《闹元宵》、《卖杂货》等。

平远船灯在当地有广泛的群众性,有较为浓郁的粤东客家文化特色,也深受海外客家人的喜爱,平远县因此曾被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船灯)之乡”。

广东非遗龙舟 非遗广东船在水上行(4)

目前平远船灯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