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大智若愚(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

详细解读《道德经》46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大智若愚(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1)

轻装疾进向光明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注释〉

有道:明道,遵循道。

却:退却。

走马:战马。

以粪:用于耕田。粪:形容耕田。

无道:不明道,背道而驰。

戎马:战马。

郊:郊野。

祸:灾难。

莫:没有。

咎:罪过。

欲得:贪得无厌。

足:满足。

常:长久。

〈译文〉

如果天下大道畅行,战马就会退役去耕田。

如果天下背道而行,战马就会在郊野生子。

天下最大的灾难就是不知足,

天下最大的罪过就是贪得无厌。

所以,知道满足的这种满足,才能真正长久的满足。

〈解读〉

本章主要是以国家战争为例,阐述生活中修心为道,做到知足,知止,不贪得无厌的重要性。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天地间,“有”提供的只是工具,“无”产生的才是功用。道坚守无的根本,做到无我无为玄德,生养万物,产生了天地大用,这就是天之道。

修心为道,明白道,效法德,尊道贵德,人生就能体悟到无、无我的本质。遵循天之道,坚守无的根本,做到无我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就能体现生命存在的意义,创造出人生的最大价值。如此,大道就能在天下畅行。

世人受滚滚红尘诱惑的遮蔽,就会迷失自己的本心,体悟不到生命的无、无我本质,颠倒认知,产生了自我。自我则私心私欲而有为,背道而驰,如此,天下背道而行。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如果天下大道畅行,人们都会遵循天道。君王遵循天道,就能体悟到无、无我的生命本质,做到无我无为来领导国家,处无为之事,没有私心私欲,公平,包容,慈爱,善利万物而不争,以百姓心为心,时时处处以天下为己任,以百姓利益为重。君王没有了自我贪欲,就不会为了满足贪欲而发动对外扩张掠夺的战争,国家没有了战争,天下太平,百姓休养生息,军队的战马也就派不上用场,军改民用,战马用于农耕。

如果天下无道,君王不明道,体悟不到生命的无、无我本质,就会自我。自我则私心私欲膨胀,贪婪享受,贪得无厌。为满足自我贪欲,就会发动掠夺战争。“春秋无义战”,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火连连,攻城略地,为土地,为人口,为宝物,为面子,都会轻易发动战争,百姓因此生灵涂炭。战争频繁,战马必须长注郊野备战,母马也只能在郊野生小马。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大到国家,小到个人,为什么灾难重重,亡国丧身?根本原因就是不明道而违背天道。

不明道,就不能体悟无、无我的生命本质,颠倒认知而自我。自我者,生活中表现出争名夺利的功利心,争强好胜的虚荣心,不知足的贪欲心。自私自利,自傲自大逞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争名夺利,勾心斗角,损人利己。人生不知足,贪得无厌。

好比“舍得”的道理,人人都明白有“舍”才有“得”。明道者无我无为,勇于“舍”,一直在舍,反而成就了一生辉煌。

不明道者,不敢“舍”,不敢无,反而是一直在争,在求,不知足,贪得无厌,把物质名利作为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身、心都填得满满的,看似富有,实际上人生已成为物质名利的俘虏。一生忙忙碌碌,生命耗磨在名利,虚荣,贪欲的纷扰,烦苦,纠缠,争战之中,充满灾难和危险。自己反认为很聪明,很富有,到头来一场空,一无所得。

“知足之足,常足矣”。物质名利只是人生赖以生存的工具,不能创造人生的价值,人生穷于追逐工具,只会迷失人生存在的意义。做到无我无为,就是遵循天道,才能创造出辉煌的人生。

生活中,面对物质名利,怎么办?做到无我无为,发挥无为的人生大用,顺应天道的自然馈赠,不求,不争,不贪得无厌,知止,知足。则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知足者富。知止知足方能长久。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大智若愚(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2)

志向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