妣这个字怎么读(考妣bi)

“考妣(bi)”新解文/汪建明,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妣这个字怎么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妣这个字怎么读(考妣bi)

妣这个字怎么读

“考妣(bi)”新解

文/汪建明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生标尺总是不断的缩减,在经历了畏惧死亡心理考验之后,放下一切对生活的释然显得尤为平淡,外出散步之际亦不放松对人生的的思索,每每的接近于坟墓的时候会驻足观之,遇到有碑文的偶尔也会细细读之,碑文也是大致相同,诸如“显考、显妣”等字样,看起来如出一辙,其实内涵却极为深遽,那么“先考、先妣”有何深意?待我慢慢道来。

很早的时候就知道有成语“如丧考妣”,出自《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这句话的意思是舜在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老百姓好像死了父母一般伤心。从这里来看考、妣指父母,并没有亡故的意思。那么“考、妣”从何时又与父母牵扯上关系呢?我们就要从历史的记载中寻找答案了。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嫔,妇人有法度者之称也”。“考,成也,言其德行之成也。妣之言媲也,媲於考也”。是说父亲以德仪影响和教育子女,把儿女养育成人,完成了自己的功业,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可以安心了。母亲相夫教子,对家庭亦有很大的贡献,其德仪与父亲的功业是可以媲美的。用这两个字指称父母体现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经济特点。这一模式同时规定了父、母在家庭中的责任与义务。在考、妣之前加一“先”字,意为父母已亡,“先”是“亡”的讳称,“先”又是敬词,与考妣合用就是对已故父母的敬称。古人在人死之后常用一个字来评定人的一生,也就是盖棺论定。盖棺论定出处《明史·刘大夏传》“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 指人死后装殓入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是非功过作出评价。父母对于子女都是有功的,都是应该肯定的。于是大家都用“考妣”称已故父母,“考妣”也就成了普通老百姓的通谥。

“考、妣”作为通谥,从家庭的角度肯定了父母的一生,更重要的是,这一通谥还责成已为父母或将为父母的子女,如何来尽自己的责任,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那么是“先考(妣)”、还是“显考(妣)”。“显”取其德行昭著,声名远播之意。普通父母与国家谈不上立功,一般也没有什么著述,立言就更谈不上。于是大家从“德”上做文章。“显考”、“ 显妣”用这溢美的词,说已故父、母德行显著,令名远播。

古人讲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本人认为“先考”、“先妣”比较妥帖,改为“显考”、“显妣”,模糊了“考妣”的文化内涵,一字之差,相去甚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