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论语及其译注(国学经典之论语)

温馨提示:点击右上方“关注”,可随时分享到本号精彩内容。

国学论语及其译注(国学经典之论语)(1)

《论语》简介:

《论语》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本书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义”、“礼”、“智”、“信”。《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黄帝阴符经》、《易经》、《道德经》,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

国学论语及其译注(国学经典之论语)(2)

孔子介绍:

国学论语及其译注(国学经典之论语)(3)

孔丘,孔姓,名丘,字仲尼。祖籍河南商丘夏邑县,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申时(前551年10月4日,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辰八字为庚戌年、乙酉月、庚子日、甲申时)在山东曲阜降生,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原籍河南商丘,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系贵族出身。后来宋国人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hé)。孔子其七世祖先然父嘉在宫廷内乱中被华督所杀(存疑),其子木金父为避难逃到鲁国邹邑,从此以后木金父以其父亲的字为孔我氏。相传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国学论语及其译注(国学经典之论语)(4)

《论语》(节选十)及译文: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试译:孔子说:“君子关注德行,小人关心土地;君子关注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试译:孔子说:“唯利是图,怨气就多。”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试译:孔子说:“能够以礼让治国吗?那是不难做到的!不能以礼让治国,搞那些礼节又有什么用呢?”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试译:孔子说:“不担心没职位,只担心在位没本事;不发愁没人了解自己,只发愁没什么本事让人了解。”

4.15 子曰:“参(shēn)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试译:孔子说:“参啊,我的道是用‘一’贯通的。”曾子应声说:“噢。”孔子走了,其他门人问曾子道:“什么意思?”曾子说:“他老人家的道,就是忠恕,没别的。”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试译:孔子说:“君子通过道义明白事理,小人通过利害懂得事理。”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试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就心中反省自己。”

4.18 子曰:“事父母几(jī)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试译:孔子说:“好好侍奉父母,提建议要恭敬柔和;假如父母一时不乐意接受,态度仍然要恭敬,虽不轻易放弃自己建议的初衷,却仍然精心服侍,毫无怨言。”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试译:孔子说:“父母在世,子女平常不要出远门,要出远门,那一定是方向对头,方针正确,方位不错,方式得当。”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试注:参见(1.11)那一句,这里是重复的。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试译: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惦记。一是因此高兴,一是因此担心。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试译:古人轻易不说话,是因为有耻辱感,怕自己说了做不到。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试译: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过失的,少啊。”

4.24 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试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迟钝,行动要敏捷。”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试译:孔子说:“有仁德的,就不会孤单,一定有相好。”

4.26 子游曰:“事君数(shuò),斯辱矣;朋友数(shuò),斯疏矣。”

试译:子游说:“侍奉君主,如果劝说太频繁,就容易受辱;劝朋友太多,也容易疏远。”

国学论语及其译注(国学经典之论语)(5)

欢迎转发、留言、点赞,以及添加关注,阅览本号的其它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