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奇女子辛十四娘大婚(聊斋辛十四娘八)

聊斋奇女子辛十四娘大婚(聊斋辛十四娘八)(1)

(书接上回)

今天是这个故事的结尾了,上回说道,冯生被冤进了牢,还背判了绞刑。十四娘派自己的丫鬟去皇上那告了个御状,救了冯生。这以后冯生和十四娘的生活很怎么样呢?凡人和妖真的能走到一起吗?

1原文

婢以此情告生。生急拜,泪眥双荧。居无几何,女忽谓生曰:“妾不为情缘,何处得烦恼?君被逮时,妾奔走戚眷间,并无一人代一谋者。尔时酸衷,诚不可以告愬。今视尘俗益厌苦。我已为君蓄良偶,可从此别。”

狐狸丫环把这件事的经过跟冯生讲了一遍,冯生听完了,赶紧下拜,算是谢谢吧。感动得是热泪盈眶。

就这样,过去几天,一家人都安稳了。这天,十四娘忽然对冯生说:“我呀,要不是跟你结婚,哪会有这么多的烦心事啊。

你被抓起来的时候,我实在是没辙了,去到处求咱家的亲戚,可没一个伸手帮忙的。那时候我心里的苦衷,是真不想告诉你啊。“

看来亲戚,自古就是如此啊。没事的时候,比谁都亲,一遇上事,躲得比谁都远。就跟着起哄有本事。能真帮你的,少之又少。所以说,珍爱生命,远离道德绑架的亲戚们。

十四娘接着说:”经过这一场事,我对世事实在是厌恶了,你也知道我不是人类。我也有我的事。”

可我要是这么一走,你这就没人管了。就跟现在工作辞职一样,你得提前多长时间通知,否则就给人留下个坑。

我给你新找了个老婆,让她来代替我这个职位。我呢,从今天就要辞职了。

2原文

生闻,泣伏不起。女乃止。夜遣禄儿侍生寝,生拒不纳。朝视十四娘,客光顿减;又月余,渐以衰老;半载,黯黑如村妪:生敬之,终不替。

冯生这刚消停两天,十四娘忽然要走,冯生不同意啊。一边哭,一边跪在地上,抱着十四娘的大腿,不让走啊。

十四娘一看这样,也走不成啊,那就先不走了。可到了晚上,十四娘安排禄儿去陪冯生睡觉。冯生不要。

可转过天来,冯生再看十四娘,象是比平时老了很多。又过了一个多月,老得就不成样子了。

过了半年,十四娘变得跟村里的老太太一样了。满脸的皱纹,不知道是不是牙也掉没了。可冯生没拿这当回事,还是像当初一样的敬重十四娘。

这也是冯生有良心的地方啊,知道自己这条命是十四娘救的。没有因为十四娘衰老,而嫌弃她。

这点就比现在好些人强。看新闻里好多,条件一变好了,就抛家弃子。等钱花光了,没人要了,或者听说原配发了财了,就又回来找原配的。这些人说到底,就是个自私。自己合适就行,不要脸就不要脸。

3原文

女忽复言别,且曰:“君自有佳侣,安用此鸠盘为?”生哀泣如前日。又逾月,女暴疾,绝饮食,羸卧闺闼。生侍汤药,如奉父母。巫医无灵,竟以溘逝。

又过了些日子,十四娘又跟冯生说:我还是得走啊。你说你这有这么漂亮的老婆了,你还要我这难看的老太太干啥。

原文写鸠盘。这是句梵文,翻译过来就是冬瓜鬼,后来就用来形容长相丑陋的女人。

冯生不听啊,还是跟前些天一样,一边哭,一边抱大腿,弄得十四娘也是没法没法的。

就这样,又过了一个多月,十四娘忽然得病了,也不吃了也不喝了。这是眼看着要死啊。

冯生赶紧给请大夫看,开药,冯生伺候十四娘,跟伺候自己父母一样。无微不至。最后连跳大神的都请来了。

你说这不是胡闹嘛,你老婆是狐狸,你请个跳大神的来。有用才怪。结果没几天,十四娘死了。

聊斋奇女子辛十四娘大婚(聊斋辛十四娘八)(2)

4原文

生悲怛欲绝。即以婢赐金为营斋葬。数日,婢亦去,遂以禄儿为室。逾年,举一子。然比岁不登,家益落。

冯生一看,人死不能复生啊。大哭了一场,拿着当初皇上给狐丫头的那一百两银子,就把十四娘给埋葬了。

丧事办完了,又过了几天,狐丫头也走了。冯生就按十四娘生前嘱咐的,娶禄儿为妻。

又过了一年,生了个儿子。这算是人生大事。可忽然的连年欠收,家境日渐败落。过去的人就是指天吃饭,一闹灾,那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5原文

夫妻无计,对影长愁。忽忆堂陬扑满,常见十四娘投钱于中,不知尚在否。近临之,则豉具盐盎,罗列殆满。头头置去,箸探其中,坚不可入;扑而碎之,金钱溢出。由此顿大充裕。

冯生两口子没辙了,每天就是大眼瞪小眼。不跟现在是的,只要肯吃苦,怎么都能吃上饭。那时候一闹灾,连要饭都没地方要去。

两个人实在没辙了,冯生忽然想起当初结婚时,十四娘带来的那个大存钱罐了。记得当初十四娘老往那存钱罐里扔钱。不知道现在那个存钱罐还在不在了。

赶紧按照自己脑子里的印象,去原来那个地方找。到那一看,墙角堆着一大堆罐子,盐罐子醋罐子,什么都有。

两个人一点一点的都搬开,存钱罐就在里面放着呢。冯生找了根筷子,往里插,试试,看里面有没有钱。

结果一捅,根本就捅不动。过去的钱都是贵金属啊。当然,现在人民币要是塞瓷实了,一样捅不动。

两个人找块石头,把存钱罐砸碎了,里面的钱都流出来了,可见里面放了多少钱。从此家里吃喝不愁了。

6原文

后苍头至太华山,遇十四娘,乘青骡,婢子跨蹇以从,问:“冯郎安否?”且言:“致意主人,我已名列仙籍矣。”言讫,不见。

后来,又过了些年。有一回,家里的老仆人去太华山。去那干什么没说,是去旅游,还是去出差就不知道了。

结果在太华山上,碰到了十四娘。十四娘骑着一匹青骡子,边上跟着的还是那个小狐狸丫头,骑着一匹小驴。

熟人见了面,总是要打个招呼的。十四娘问老仆人:“我那个丈夫,冯生,他现在还好吗?”

也没等回答,又说:“你回去跟冯生说,我现在已经名列仙籍,我现在是神仙了。”说完这话,主仆两个就原地消失不见了。

神仙的这个技能还是挺好的,一下就没了。这太高科技了,咱是学不会啊。

聊斋奇女子辛十四娘大婚(聊斋辛十四娘八)(3)

7原文

异史氏曰:“轻薄之词,多出于士类,此君子所悼惜也。余尝冒不韪之名,言冤则已迂;然未尝不刻苦自励,以勉附于君子之林,而祸福之说不与焉。

蒲松龄说:轻薄之言,大多出于读书人之口,这是君子应该惋惜的。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有文化不代表有素质。

而且一般说些轻薄的话的人,确实也都是有文化的。因为那些没文化的人,他就是想说,他也不会啊。所以呀,好好学习,就要把知识用在正道上。别学完了是为了骂人损人,这就不好了。

我曾冒着不是的罪名说:“冤虽已经远去了,可为什么不刻苦自励,以勉附于君子之林,使祸福的说法于己无关呢?“

8原文

若冯生者,一言之微,几至杀身,苟非室有仙人,亦何能解脱囹圄,以再生于当世耶?可惧哉!”

就像故事里的冯生,就因为自己喝多了的一句话,自己被小人害得差点就没死了。要不是家里有个神仙,他怎么能逃脱得了这场官司呢?他肯定就活不成了。你说这事,想想得多可怕啊。

这个故事,感觉说的就是祸从口出。故事里的点睛之笔就是:轻薄之态,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人啊,无论是在人前,还是在人后,都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品质。我们经常看视频里能看到,那些没事喜欢说脏话的人。

这真不是个好习惯,可有些人就觉得无伤大雅。人前人后的,口头语老是妈的妈的。

当然,你这个样子,交浅不可言深。第一次见面的人,看你这样,人家肯定不会说你什么,只会笑笑,躲开你就是了。可人家心里会觉得,这人嘴不好,缺少家教。

记得前些年,刚去一个新的公司上班。结果坐电梯,一个九零后的同事抽烟。因为也不熟,我就看着他笑笑。没说话。

结果他看我这样,趾高气昂地看着我,跟我说:我就是这么没素质。

我心想,你不用说我也知道你没素质。但做了不对的事,还觉得自己这么光荣的,也真是没谁了。

当然我没跟他说什么。因为很多真话,真是说不得的。这就是故事里的那句话:真话不好听啊,如果你说了,对方是小人,不接受。那他就会记恨你。找机会就恶心你。

所以啊,我们还是远离这样的人,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开心,这才是最主要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