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郭云深简介(形意拳的六合乔枫云)

形意拳郭云深简介(形意拳的六合乔枫云)(1)

武术文献中“内三合”与“外三合”最早的概念

“内三合”与“外三合”是现在中华武术所有拳种的共同理论名词。“内三合”与“外三合”其具体概念究竟是怎样的?事实上从来有许多人是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与解释,应该说有关“内三合”与“外三合”的各种各样的理解与解释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人类所有民族的语言都是这样的,无非是一个一个的壳,壳里填装什么东西可以随各人的便。因为语词无非是完成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符号,某词汇究竟应该是什么概念是没有专利法的,而且永远也不可能有的。草本药物在过去的全国各地既有同物异名的也有同名异物的就是很好的例子。比如相同的草本药物名称在不同的地域却是不同的草本药物,你说那对那错?但是由于人类的语言是用以完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所以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某一个地域的某一个社会群体中,某一语言的概念必须是约定俗成统一不变的,不然这一语言在这一个社会群体之间就无法交流了。

所以,某词语的概念如果是符合约定俗成的就是正确的,不符合约定俗成的就是错误的。当然约定俗成也会改变,这主要是要看约定俗成的合理与被群体接受的广泛程度。所以自古以来随着交通的渐渐方便、地域交通隔阂的渐渐消除,全国各种草本药物的名称也渐渐统一了。这体现了人类语言发展变化的共同规律。“内三合”与“外三合”的概念也是这样的,不论是谁在何时发明的,不论最开始所要表示的本意是什么,经过许多代武术家的各种不同理解与解释的磨合,其共性的概念终归是要统一为最适合所有武术需要的,同时不同武术对于“内三合”与“外三合”的特殊概念在同一武术交流中必然也会统一。

从查阅现存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献可以知道,经史子集等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历史文献里是没有“内三合”与“外三合”词汇的。“内三合”与“外三合”的语龄其实也是并不长的,大约是民国初年才在武术界出现。现在我可以查到的最早出现“内三合”与“外三合”名称的书籍是凌善清先生1929年出版的《形意五行拳图说》。《形意五行拳图说》一书的“形意拳六合”一节是这样说的:“形意拳最重要之点在一合字。动作合则姿势正而获其益;动作不合则姿势乖而气力徒劳,不可不知也。

所谓合者有六:身无偏倚(谓不可歪斜)、心平气和、意不他动、动作自然。谓之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内三合也。动作时两手扣劲,两足后跟向外扭劲,是曰手与足合。两肘往下垂劲,两膝往里扣劲,是曰肘与膝合。两肩松开抽劲,两胯裹根抽劲,是曰肩与胯合。此外三合也。总名之曰六合。学者能熟知六合之法,则练习时自能触类旁通而一举一动无不合法。”该书紧接着又说:“盖内三合之外,还须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外三合之外,尚须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也。

观此可知形意拳动作之间无论内外莫不有阴阳之分,即莫不寓有互相联合之理。学者当体会及之。”该书在《岳武穆形意拳要论》一节的“要论”小节中除了重复了“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外,又补充说明了“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之与左亦然,”,接着又说“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就是说这些也都是“外合”,接着又说“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孰非内合”,就是说这些也都是“内合”,最后结论就是“岂但六合而已哉。然此特分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形百骸悉用其中矣。”

通阅该书的这些论述,很明显这“合”的意思就是相互对应协调,与汉代董仲舒的政治哲学名著《春秋繁露·基义》里的“凡物必有合”一语里的“合”的意思是相同的。当时的形意拳家就认识到练好形意拳就需要有很多的“内合”与“外合”,所谓的“内三合”与“外三合”并不是说“内”只有“三合”、“外”也只有“三合”,而是以“内三合”与“外三合”作为代表,说明形意拳要练好,也就是能够高效与自然发挥形意拳的武术作用,“内”与“外”的很多关系需要相互对应协调也就是需要有很多的“合”。用现代语言表述,以“内三合”为代表的很多“内合”,就是随时随地要求达到最佳的生理状态,以“外三合”为代表的很多“外合”,就是随时随地要求达到最佳的符合武术需要的解剖结构状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