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烈网专题网页(在英烈名录上我找到了素未谋面的舅舅)

我对舅舅的印象是由外婆零碎的回忆拼凑起来的,而且,就像挂在姨妈内室已经泛黄的舅舅遗像和那张有陈毅、粟裕签字的褪了色的烈士证明书那样,还模糊不清。

遗像里的舅舅,不到20岁的样子,皮肤白嫩,眉清目秀,一顶新四军单帽端端正正戴在头上。他在微笑,满脸写着纯朴、友善。

舅舅没有后代,我们家就把小妹过继给舅舅了,了却了外婆一桩心愿,从此小妹姓“文”我母亲生前念着她哥哥,并引以为骄傲,其实她对她的哥哥了解甚少。我舅舅大我母亲十多岁,很早就离家了。至于我们后辈,对舅舅的了解就更加是停留在“三手材料”上了。我一直以为,舅舅只是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中普通一员,他不是喊着“向我开炮”的王成,不是用身体堵枪眼的黄继光,也不是战斗英雄杨根思,我从未有过写舅舅的想法。

中华英烈网专题网页(在英烈名录上我找到了素未谋面的舅舅)(1)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

不知怎么的,某一天,我尝试着网上搜索材料,想碰碰运气。在“湖南省文姓英烈名录”上,我居然找到了我的舅舅!

舅舅叫文德霞,是桃江县桥头河乡栗树巷人,1925年出生。据英烈名录记载,文德霞,1947年1月编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野第九兵团,同年加入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志愿军,编入第九兵团20军58师174团,任文化教员。同年12月在朝鲜大安里牺牲。

英烈名录记载我舅舅所在的华野第九兵团20军58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该师是有红军基础的新四军老部队,参加过著名的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苏中反清乡作战、天目山反顽作战、宿迁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等。部队机动能力强,尤其擅长野战条件下的攻防作战,亦能攻坚。有强大的突击力和贯穿力,曾在豫东战役中激战一夜,将区寿年兵团一分为二,为全歼该兵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该师战斗力强劲,被新四军军部去定为甲等旅,是三野(华野)头等主力师,亦是陈、粟首长极喜爱的部队,有“百旅之杰”的美称。

朝鲜战争爆发后,华野第9兵团于1950年10月中旬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11月初,志愿军第9兵团接到调往东北的命令。在11月7日,志愿军第9兵团第20、26、27这3个军,穿着单薄衣服,有的还操着三八大盖,通过铁路从东南沿海开到东北,进入朝鲜作战。我舅舅所在的第20军58师中的3个团,第172、173、174团,继续穿过山脉向东南方向的长津进发。他们将与友军一道,在长津湖地区对美陆一师和美步七师发起的一次围歼战斗行动。这就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最著名的载入军事史册的长津湖战役。

中华英烈网专题网页(在英烈名录上我找到了素未谋面的舅舅)(2)

电影《长津湖》。

在长津湖战役中,第20军58师打得惨烈,打得顽强,58师和友军60师两万多人,打到最后只剩下200多人了,但还是在拼死阻击美军,为志愿军26军赶来围歼美陆一师争取时间。

这场战役中,志愿军面临的最大敌人是朝鲜百年一遇的零下40多度的严寒,冻伤减员一半,20军有三个连的战士长时间埋伏在雪地战壕,伺机阻击南逃的美军,最后冻死在山头,援军部队赶来时,看到的是整连的志愿军官兵早已在寒夜里冻成了握枪瞄准前方的冰雕......

我舅舅那位上海籍的战友是最后200多人幸存者,战争结束后,他去过一次我舅舅的老家,告诉了我外婆,舅舅是在阻击南逃美军、只身打掉对方一个火力点时,不幸中弹牺牲的,生前已经把家里的地址和情况告诉了他。

我外婆有感应,她曾说过,就在我舅舅牺牲的那天夜里,村里的狗叫得很凶,她梦见舅舅回来了,然后又走了,找不着了。

中华英烈网专题网页(在英烈名录上我找到了素未谋面的舅舅)(3)

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