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伤感电影梦想与现实(失望是梦想的本质)

微信ID:iwenxuebao

『 文学 照亮生活 』

治愈伤感电影梦想与现实(失望是梦想的本质)(1)

治愈伤感电影梦想与现实(失望是梦想的本质)(2)

当今以色列最富影响力的作家阿摩司·奥兹发表于2002年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一向被学界视为奥兹最优秀的作品,短短五年就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的译本。

这部近六百页的长篇小说把主要背景置于耶路撒冷,以娓娓动人的笔调向读者展示出百余年间一个犹太家族的历史与民族叙事,抑或说家族故事与民族历史。家庭与民族两条线索在《爱与黑暗的故事》中相互交织,既带你走进一个犹太家庭,了解其喜怒哀乐,又使你走近一个民族,窥见其得失荣辱。

今天小编要推荐的是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由演员 娜塔莉·波特曼自导自演,在今年戛纳影展特别单元播出后,引起关注,通过电影故事的二次改编,我们将看到一个流动的温暖与悲伤的故事,一个有关理想本质的故事。

治愈伤感电影梦想与现实(失望是梦想的本质)(3)

导演: 娜塔莉·波特曼

编剧: 娜塔莉·波特曼 / 阿摩斯·奥兹

主演: 娜塔莉·波特曼 / 马哈姆·胡里 / 希拉·哈斯 / 吉拉德·卡哈纳 / 奈塔·里斯金...

制片国家/地区: 以色列

语言: 希伯来语

治愈伤感电影梦想与现实(失望是梦想的本质)(4)

处女作《这个杀手不太冷》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作为新人导演和明星的娜塔莉·波特曼,本人便是出生于以色列耶路撒冷,她可是一个正经的学霸,不仅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学士,也在希伯来大学攻读了研究生,甚至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过客座讲师,课程话题则是“全球反恐”。或许,如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何她要改编奥兹这部小说了。

下面通过对电影故事的讲述,让我们进入这个“爱与黑暗”的故事中。

淼淼 / 文每个房间都有天堂和地狱

“从前有一座村庄,所有的村民都弃它而去。”

“一只老鼠都不剩。”

“村庄无言伫立,被遗弃了若干年。雨水敲打着街面,冲刷掉行人的踪迹。风停雨住,鸟儿掠过村庄,数量多得遮天蔽日,白昼如同黑夜。这时一座小屋里……”

“一个小男孩打开了门。他是这座村庄里唯一留下的人。”

这是童年时阿摩司和母亲范妮娅最常做的游戏——睡前故事接龙。母亲在38岁时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因而在白发苍苍的老年阿摩司眼中,她的模样永远定格在那个年纪,优雅美丽。他在耶路撒冷古老的街道上蹒跚而行,却讶异地看到年轻时的母亲和父亲牵着还是小男孩的自己,并肩向前走去。

范妮娅·穆斯曼自幼生长在罗夫诺一个富有的磨坊主家庭,那里曾经属于波兰,如今划归乌克兰,她从小学习希伯来语,在反犹太主义肆虐欧洲时,她内心向往着以色列——那片在传说中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丰饶之地。在她充满英雄主义的幻想中,始终有一个生来便武装了一切的英俊的青年男子,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他热爱文化,拥有丰富的灵魂和广博的知识。然而,反犹太主义迫使穆斯曼一家搬离故土,两天之内,罗夫诺有超过两万三千名犹太人被屠杀,范妮娅美好的童年记忆随着这人间惨剧灰飞烟灭。那是她内心巨大的黑洞。范妮娅是父亲最爱的孩子,同时也是母亲宣泄情绪的对象,当穆斯曼一家离开罗夫诺的豪宅,身无分文地前往以色列,范妮娅的母亲歇斯底里的咒骂持续了整整四十年,日复一日地摧毁着生活的安宁。

治愈伤感电影梦想与现实(失望是梦想的本质)(5)

在希伯来大学就读时,范妮娅认识了阿里耶·克劳斯纳,结婚不久后怀孕,她中断了学业,生下唯一的孩子阿摩司。阿里耶懂得十几种语言,他在图书馆工作,成日埋首于书本,闲暇时以创作希伯来语小说为消遣,然而他的成就始终屈于学术上更为出色的伯父,犹太复国主义学者约瑟夫·克劳斯纳之下。

1945年的耶路撒冷尚在英国托管之下,和所有为这片“应许之地”努力的知识分子一样,范妮娅和阿里耶也始终在为以色列的复国而奔走。

一天下午,阿里耶提着一个包裹兴冲冲地回家,说:“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就像我的另一个孩子一样。”他摩挲着这部题为《希伯来文学之中篇小说》的精装书。为了庆祝,范妮娅专门邀请阿里耶的父母来家里吃饭,可她精心准备的饭菜却受到婆婆的百般挑剔。“如果你被迫在撒谎和惹怒他人之间作抉择,体贴入微好过直言不讳。”临睡前,她这样告诫阿摩司。

《希伯来文学之中篇小说》不出意外地成为滞销商品,阿里耶有些沮丧。而范妮娅则烦恼自己陷入了琐碎的生活,在和姐妹们喝下午茶时,她有意提起童年时的一件往事:邻居家的男人是个赌徒,总是把妻子当成赌注,终于有一天,可怜的女人跟别人走了。但她非常想念女儿,一次偷偷回来看她,不料女儿却狠狠地辱骂了母亲。悲痛至极的女人带着煤油走进小木屋,引火自焚。躲在桌子底下的阿摩司听着母亲叙述,吃惊得说不出话来。

每隔一段时间,阿摩司都会被托付给父母的朋友,和这对没有孩子的夫妇一起待上几天。在阿摩司的想象中,母亲需要这段时间去旧城墙边独自游荡。有一次,那对夫妻带着他去参加一个阿拉伯贵族的派对,两人紧张不已,反复叮嘱他必须遵守相关礼仪。问候了主人,阿摩司来到花园玩耍,看见一个美丽的阿拉伯女孩正在荡秋千,两人聊了起来,女孩说自己长大后会成为诗人,阿摩司便背诵起希伯来语诗歌,两个孩子都笑了。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阿摩司爬上高大的树,得意地摇晃着秋千链,不料链子突然断了,砸中坐在树下的女孩的弟弟。他不得不提前离开派对,留在记忆中的只有那女孩惊恐却美丽的大眼睛。

父亲试图打电话向对方道歉,不料却遭到婉拒,阿摩司为此自责不已。晚上,范妮娅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严格遵守清规戒律的僧侣,他们在徒步穿越整个印度大陆时,发誓在旅途中保持绝对沉默,哪怕梦中都要一言不发。有一天他们行至河畔,听到一个女人的呼救声,年轻僧人一言不发跳进水中,把女人背上岸。然后他们继续沉默地赶路,过了六个月,也许是一年,年轻僧人突然问同伴:‘我背了那个女人,我有罪吗?’同行的僧人反问道:‘怎么?你还没把她放下吗?’”

治愈伤感电影梦想与现实(失望是梦想的本质)(6)

几天后,父母带着阿摩司去郊外野餐,温情脉脉的场面很快被不知从何处传来的冷枪声打断。似乎就是从这天开始,范妮娅患上了严重的偏头疼,越来越依赖药物。城里人心惶惶,大家都在议论,耶路撒冷也许马上就要属于阿拉伯人。

这天,阿摩司放学回家,看见外婆站在厨房里歇斯底里地对母亲吼着:“我应该把你丢在罗夫诺,那样对我来说也许还好过点。”外婆离开后,啜泣着的范妮娅狠狠地抽了自己几个耳光。这时门外传来阿里耶兴冲冲的声音,她连忙躲进卫生间,擦干眼泪。阿里耶告诉范妮娅和阿摩司,开书店的朋友扎黑说《希伯来文学之中篇小说》已经卖掉了五本。

范妮娅提议去看电影庆祝,把阿摩司托付给扎黑照顾。在扎黑的店里,阿摩司看到五本《希伯来文学之中篇小说》被整齐地放在一角,扎黑不动声色地把书收起,两人心照不宣地保持沉默。

失望是梦想的本质

又过了几周,阿摩司种在院子里的蔬菜终于开始发芽。范妮娅在熨烫衣服时讲起一件往事:“在流亡途中,我父亲曾经租下一幢房子,里面还住着从前房东那里继承下来的房客,他是个波兰军官,很会讨女孩们的欢心。直到有一天,他对着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几天后,我在衣柜的缝隙里找到一张字条,那是一个爱慕他的女孩写的。这件事说明,没有一个人能真正了解别人,在浑然不知中生活,好过在欺骗中生活。”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将通过投票决定是否结束英国在巴勒斯坦的托管,以及是否要成立两个独立国家。整个耶路撒冷都在等待着,人们聚集在街头,紧张不安地倾听着收音机里直播的投票结果,当听到赞成票占大多数时,所有人都泪流满面地欢呼起来,范妮娅和阿里耶紧紧拥抱。

可仅仅几个小时后,枪炮声又在耶路撒冷响起,阿拉伯人发动的战争迅速席卷全国。犹太孩子们自发组成搜寻队,制作沙袋,寻找食物,支援本方战士。后来,连阿里耶也加入了组织民兵自卫队的行列。阿摩司家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好几户邻居搬进了他家的地下室,门外子弹横飞,所有的窗都被沙袋堵住,食物开始实行严格的配给制,他们被囚禁在黑暗和污浊的空气中,忍受着饥饿和恐惧,无处躲藏,无法挣脱。

治愈伤感电影梦想与现实(失望是梦想的本质)(7)

直到有一天,范妮娅的好友在晾晒衣服时被流弹击中身亡。从那时开始,范妮娅常常在夜半时分惊醒,发出凄厉的哭喊。“当悲剧发生在母亲钟爱的小说之外时,苦难对她来说不再浪漫了。”阿摩司不知该如何安慰母亲,只能在她惊醒时给她一个拥抱。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独立。然而在阿摩司眼里,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千百年来犹太民族对家乡的渴望消失了,而母亲似乎也失去了渴望与梦想,她再也不讲那些故事了。阿摩司在学校里常常受到别人的欺负,他也总是默默忍受着,最难过的时候,他学着母亲的样子,狠狠抽打自己的脸以获得平静。

范妮娅的偏头痛和抑郁越来越严重,成日躺在床上,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她茶饭不思,同时吞下大把药片。对于丈夫,她已经没有任何要求和牵挂,甚至主动让他去找别的女孩消磨时光。看着母亲一天比一天消瘦憔悴,阿摩司学着照顾她。“你就是她生命里的阳光。”范妮娅的朋友忍不住称赞懂事的阿摩司。

这天,范妮娅突然振作起来,给父子俩做了早餐,又去学校接阿摩司放学,两人一起来到阿里耶工作的图书馆。三人走进小餐馆,“今天我请客,你们尽管点最贵的。”范妮娅温柔地说。阿摩司和父亲点完菜,不知为何,突如其来的抑郁又摄住了范妮娅,“我只要白饭和黑咖啡”。

治愈伤感电影梦想与现实(失望是梦想的本质)(8)

几周后,范妮娅去特拉维夫的父母家小住,一天晚上,她吞下大量药片。在弥留之际,她感觉自己走到一条雨中的古老街道,透过路边模糊的橱窗,她看见阿摩司和阿里耶正坐在那里用餐,一转头,她又看见白发苍苍的老年阿摩司正注视着自己。她转过身,发现始终活在自己幻想中的那个英俊青年正站在街心,轻轻牵起她的手,她知道自己凝视着的,是无尽的深渊。在阿摩司看来,杀死母亲的,是庸俗,“她或许能够咬紧牙关,忍受艰辛、失落、贫穷,或婚姻生活的残酷。但我觉得,她无法忍受庸俗”。

母亲去世后的两年,十四岁的阿摩司离开家,前往基布兹,那是一个带有乌托邦色彩的集体农场,他在那里务农,学开拖拉机,“就算我的皮肤晒成小麦色,内心依然是苍白的,我保留了内心的苍白。保存梦想,充满希望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去实现梦想。带进生活中的梦想总是让人失望,这种失望,就是梦想的本质”。

虽然阿摩司力图摆脱父辈对学者身份的追求,将自己暴晒于骄阳之下,希望能成为一个粗犷强健的拓荒者,然而长大后的他依旧成为一个作家,并且执教于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希伯来文学系,了却了父母的心愿。

-end-

文学照亮生活

点击以下 关键词查看近期精彩

治愈伤感电影梦想与现实(失望是梦想的本质)(9)

悦读/书趣/美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