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的最后一天(老舍先生二三事)

(一)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老舍先生创作的一个话剧剧本《方珍珠》,首先被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搬上了舞台,相继上海电影制片厂也拍摄了故事片。《方珍珠》的故事发生在曲艺界,因此最初选定主演方珍珠的演员是曲艺家魏喜奎,后来又改由京剧演员小王玉蓉饰演。因此,老舍先生特别修改了剧本,增加了一个角色,尽管这个角色在剧中仅有一两个镜头、几句话而已,但终于使魏喜奎登上了银幕。后来,魏喜奎在北京市市政协八届的一次会议上,谈到了老舍先生对北京曲剧诞生的贡献。在会上,他还特别提到了老舍先生曾对他的帮助。

老舍先生的最后一天(老舍先生二三事)(1)

老舍 新华社供图

(二)1953年春节期间,北京市文联曾举办春节联欢会,这是老舍先生提出的创意,其特点是:“外行演戏,请内行看戏”。以此慰劳专业演员整年演出的辛苦。

在这台晚会上,有文艺处戏曲科的干部袁韵宜的《宇宙锋》,有王雁饰鲁肃、张胤德饰曹操的《群英会》,还有武戏《界牌关》。

《界牌关》这出戏是老舍先生鼓励文艺处的一位小青年出演的。这个小青年本是文艺处的一名勤务员,因工作需要常奔走于各剧团,尤其与北京市京剧一团的李万春非常熟悉。兴趣所致,他与京剧一团的武行们多成为了朋友,并跟他们学会了拧“旋子”和“入洞”的特技。所以,这次联欢会上老舍先生鼓励他“登台露一手”。可是这出《界牌关》又名《罗通扫北》,是够有特技的武戏,即使演选场也不能完全没有情节,起码“盘肠战”在演出中必不可免。于是相关组织者便特邀了京剧一团的专业演员前来助演,安排专业演员在戏中饰与小青年对打的王伯超。

这位小青年虽然也曾学过打“快枪”,但技巧尚不过硬,故而在这次演出中有点跟不上“尺寸”了。当演到双方对打时,但见他边打边说:“慢点,慢点!”引台下大笑和掌声不断。不过演到“盘肠战”后,小青年连续拧了七八个“旋子”和“入洞”,他蹿上桌子的动作干净利落,竟引得李万春和姜铁林带头为他鼓掌。

(三)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叶,社会提倡商业老字号。于是在1956年,“内联陞”由廊房二条被安置到了大栅栏,“都一处”由鲜鱼口南的一间门市迁到了鲜鱼口北与“通三益”为邻,扩大了门面,俗称“鸟枪换炮”了。有一次文联几位先生在闲谈,金寄水先生提到了“都一处”的匾,应如何看待为是。

老舍先生有大致这样的话:此事不妨信其有,不信其无。因“都一处”是一家小饭铺,还够不上饭馆的规模。其自身条件,不论文化、经济和社会关系都不具备宣传自身的可能。更何况店就在前门大街上,距皇城很近,那匾如一点也没谱,二百来年不会传到如今,店家也难免杀头之罪。(按:“都一处”匾额传说由来已久,不过以往并没有“皇帝除夕赐名”的说法。“除夕”的说法仅出现在最近的一二十年。)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u019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