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团和鲁西化工(封锁往事中化集团)

在2020年6月将华为、海康威视等20家中企列为中国军方“拥有或控制”后,2020年8月28日美国国防部又在清单中新增11家中企。

新增十一家中国企业清单:

中国交通建设公司(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mpany)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CALT)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卫星,China Spacesat)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即中国联通集团)

中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中国化学集团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Chemical Corporation )

中化集团有限公司(Sinochem Group Co Ltd)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China Three Gorges Corporation Limited)

中国核建有限公司(China Nuclear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

中化集团和鲁西化工(封锁往事中化集团)(1)

美国防部在名单中新增11家中企(图自美国防部官网)

P.S 这里我吐个槽,大部分报道这个事的媒体的记者,中国化工,中国化学,二家公司都傻傻分不清。把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翻译成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Chemical Corporation 翻译成中国化工集团,读者不信可以去搜索报道。一个错,全部错,不熟悉央企名字啊,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应该是中国化学工程集团,China National Chemical Corporation 是中国化工集团,两者都是属于央企,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而且也不像中国化工和中化董事长都是宁高宁,准备合并。

这十一家企业因为各种原因,虽然被美国制裁,但因为业务原因,很多短期影响并不会特别大,例如中国核建,中国建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几家上了名单的,会受到一定影响,例如中化集团有限公司(Sinochem Group Co Ltd)。特别是知道中化集团的历史,会感到特别讽刺。为什么这么说呢,得先从中化的历史和业务说起。

先说历史,中化集团的前身的前身的前身的前身为中国进口总公司,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于1950年3月10日成立,但成立没多久,还没来得及开展什么业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开始对我国实行的“封锁禁运”,为了突破“封锁禁运”,打通同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的渠道,在伍豪同志的亲自部署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组建一个专门负责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的外贸公司,于是以原中国进口总公司基础的中国进出口公司于1951年3月1日成立了。对这家新公司的工作方向,伍豪同志特别指示说:“要重视在西方国家和亚非国家中寻找‘突破口’,争取从这些国家进口更多的急需物资。”

中化集团和鲁西化工(封锁往事中化集团)(2)

中化的前身们

1950年3月1日一成立,中国进出口公司立即委托华润公司作总代理,利用香港的有利地位,开展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争分夺秒抢购抢运了大量国内急需的橡胶、化肥、农膜等物资。只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中央下达的抢购抢运任务------除了采购上述物资外,还要求在美国采取禁运政策后,设法把冻结在国外银行的存款和正在途中的数千万美元的货物抢运回来。文字听起来平平淡淡,但当年做起来的难度,比2020年疫情下抢建火神山,雷神山的任务,并不逊色。

(这里提到的CP企业华润又是另外一个故事,因为宋先生的缘故很多人都知道,我就不用写他的往事了)

单单是靠短期的抢购,并不能解决物资缺乏和封锁禁运问题。于是中国进出口公司的卢绪章利用1952年4月在莫斯科参加的国际经济会议的机会,费尽心思,同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工商人士进行广泛接触,并成功与英、法、西德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签订了总额达2亿多美元的贸易协议和合同。同时于1952年夏天,成功在东柏林设立代表处,才打开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窗口(不依靠香港),让我国逐步建立与西欧国家的贸易关系。

中化集团和鲁西化工(封锁往事中化集团)(3)

1952年,中国进出口公司第一个海外机构——驻东柏林代表处成立

这里顺便提一下,这位做出重要贡献的卢绪章,卢先生是宁波鄞州人,中国对外贸易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经是一名“潜伏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部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风靡一时,卢绪章和他的部下杨延修,就是主角的原型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以经商为掩护,接受伍豪同志单线领导,在上海、昆明、成都、重庆等地,以“大老板”、“财神爷”的面目混迹在一群国民党上层的党、政、军、警、特组成的圈子里,利用关系,发展自己的公司为组织筹措经费。

中化集团和鲁西化工(封锁往事中化集团)(4)

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

例如利用军统和中央银行的关系大量贷款,转手高息放出;说到这,我忽然想起之前泛滥的民间借贷,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虽然不少正规的,但有部分也是利用银行关系,无抵押无担保(有的是虚假抵押物和虚假项目)套出钱转手高息放出,还有的是符合条件也不借款给你,逼你和他外面的关系人借贷,而关系人的钱也是从银行借来的,还好,这些故事,在2012年11月8日以后变少,很多都变成往事。

依靠喜欢肠道水疗的三小姐的航空委员会用飞机倒卖黄金、美钞;额,我又忽然想起红烧肉和野心优雅等人年轻的时候……还好还好,这也成了往事……

拉拢常凯申侍从室专员摇身变成上校、少将;通过某个娶了很多国内外loli的男人的儿子与那个冰天雪地的北方强国做生意,获取高额利润……额,又想起太多历史往事了,特别是柳州的假市……这里就不说了……但愿这些事情,以后都只能是往事,我们可以真正走出历史周期率,而不是阳光底下无新鲜事。

上面提到卢先生经营的这一家公司,叫广大华行,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这并不是用组织的经费建立的。公司创建于抗战初期(1933年),是当时卢绪章、杨延修、张平、田鸣皋和郑栋林五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为给抗日活动筹措固定经费,打算靠经商赚钱,集资创立的。之所以取名“广大华行”,就是要区别于上海滩上大批的外国洋行。这五人都曾是外商公司的高级职员,熟谙经营之道,他们立誓要为中华民族理财赚钱,为中国崛起而进一份力,而不是当买办和外国势力代言人。现在的年轻人读到这里可能觉得他们所想很中二,但这就是那个年代人的想法,他们那个年代给外企打工,和我们现在给外企打工也不一样,中国今天的幸福美好,也正是那些热血的年轻人奠定的基础。虽然有人觉得现在并不美好,那是因为读书太少,并不知道过去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在这五个年轻人的努力下,这家300元起家的皮包公司,很快便成了拥有200万资本的西药商行。

赚到第一桶金后,不忘初心,依然积极参加抗日游行示威和宣传活动的卢先生在1937年10月参加了上海地下组织与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联合举办的抗日救国干部训练班。由于表现突出,成功引起了地下组织成员四川杨浩庐的注意,在他的介绍和发展下,卢先生加入了组织。

在卢先生的发展下,于1938年,公司的2个合伙人张平、杨延修等也先后成为地下组织成员。他们成立了支部,并将广大华行变成地下组织在上海活动的秘密据点。再后来广大华行这家公司,又被地下组织改建为组织的秘密工作机构,负责执行组织的任务。伍豪同志更是特别叮嘱卢先生“广大华行由伍豪同志单线领导,广大华行内的组织成员由卢先生单线领导,不许同重庆地下组织发生横向联系,广大华行内的组织成员的一切活动必须做到社会化、职业化,对任何人都不能暴露身份,包括自己的亲人。要在商言商,做好生意,对外广交朋友,利用一切社会关系作掩护,使这一机构长期保存下去,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改组成为秘密工作机构后,广大华行成了组织最可靠的眼睛和钱袋子,向根据地秘密输送情报和大批急需物资;更给组织一线、二线机关和延安送去了大量经费。连刘伯承的假眼睛,也是他们想方设法弄到的。解放后,广大华行将积存的资产全部上交组织。从现存的广大华行自身档案中,读不出任何地下组织活动的蛛丝马迹。唯有一份《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关于组织成员卢绪章等捐献股份已办妥接管手续的报告》,在无声验证着这段历史。

卢先生的故事就说暂时说到这里,或许以后有机会我还会继续写写他和广大华行几个合伙人的往事,他们不但创建了中化,还创建了太平保险,后来更是创建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家民营企业----A股上市公司爱建集团。爱建集团的民营,国营,民营,从李嘉诚到明天到均瑶也是一段段复杂的往事,这是A股最有故事的一家公司,但我感慨的只是在爱建集团的高管和大股东名单上没有看到那几位的后人。

言归正传,回到最初的主题,被制裁的中化。我们都说三桶油,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其实中国除了这三桶油,还有第四桶油,这第四桶油因为加油站不多,而且名字没有带有油字,所以很多圈外人士并不知晓,没有错,这第四桶油正是中化。

中化集团和鲁西化工(封锁往事中化集团)(5)

三桶油

中化是中国石油和化工贸易的先锋,也是中国仅有的5家拥有国营原油进口贸易资质和5家拥有成品油出口配额的国营石油贸易企业之一,主要客户包括国内及国外的炼油厂及贸易公司,当然他的炼油能力也并不弱,也达到千万吨级别,只是不如三桶油而已。

在石油行业,中化主要利用各种贸易政策,和自己先发积累的人员和经验的优势(中国第一家进出口公司),买卖原油、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从市场波动中获利。

具体说,就是左手从海外市场(主要是中东、西非和南美)的国际石油公司、国家石油公司和贸易公司购买原油,再转手卖给三桶油和以山东地炼企业为首的地方炼油厂们。右手从国内外炼油厂以及贸易公司购买成品油产品,并将成品油产品销售海外客户。嗯,有点类似过去钢铁行业的中钢,中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并不生产石油,也不做C端(加油站),而是像农夫山泉一样,中化只是国际石油的搬运工,在国际石油市场中赚差价。看到三桶油因为掌握终端市场(加油站),赚得风声水起,而作为国内最大的石油进口商,三桶油不少油都是和中化买的,中化甚是眼红,于是也开始布局加油站。

截至今天按加油站数量计算,中化已经拥有中国第四大品牌的加油站网络。但是注意啊,第一和第四通常来说差距是巨大的,在石油这个领域啊,不要说第一和第四了,第三和第四差距也非常巨大,老四全国的全部自营联营加油站加起来,都不如老三一个省的加油站数量多。而且老大,老二,老三还很有默契联手瓜分市场,所以老四搞加油站不好整啊。所以如果您手上有加油站的资源或者想搞加油站,我建议您和老四合作,老四除了优惠价格外,还有很多支持,没办法啊,老四急着抢终端市场,搞一体化啊。

(友情提示加油站的点位是商务局批,这应该是这个部门最大的权力之一。

因为鉴于中化集团业务在石油市场贸易比重过大(占中化集团营业收超过55%),技术含量也不高,而且终端市场占有量也不高。与集团掌舵人宁高宁提出的“科学至上”理念仍有差距,所以中化提出了全面转型为科学技术驱动的创新平台公司的口号,集中精力转向三大技术:石油化工技术、清洁化工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化工技术。这次美国制裁名单一出来,中化的石油贸易会受到多大冲击不好说,但科学技术驱动的创新平台公司的转型和三大技术的发展,肯定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中化的主营业务石油和化工产业综合运营商虽然被制裁,但是影响可以预见也可以控制,毕竟我们还有伊朗,俄罗斯等朋友。但中化的第二快业务-------农业投入品(种子、农药、化肥)。我反而不是看得很清楚,毕竟我没在中化干过,也没有中化的朋友,从掌握的资料来看,虽然这块业务在中化营业额不大,但中化毕竟是全国最大的农业投入品公司。

农药这方面暂且不提。

中化因为是中国最大的化肥分销商(分销服务网络,覆盖了中国95%的耕地面积)、中国最大的进口化肥产品供应商,而且拥有逾60年的化肥国际贸易经验和国际贸易关系网络,所以向来是中国进口化肥的主渠道,而且每年承担国家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任务,负责保障国内紧缺化肥资源供应。国内逐渐减少用尿素,改为有机肥(现在最大问题是猪粪金属污染严重,没有办法做有机肥),而且进口也少了,不像以前需要从俄罗斯,乌克兰和澳大利亚大量进口尿素,影响冲击不大。

但中化不但是国内最大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商。也是中国最大的种子进出口和销售公司,不少进口种子的销售都通过中化的子公司。特别是这两年中化还收购了拥有最全的农药产品线。全球农药领域第一、种业第三大公司(农药销售占全球20%,种子业务销售占6%)的先正达公司,虽然说这家公司是2017年4月5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收购的,但介于华为和tiktok的先例,而且中化又上了名单,美国会不会耍赖,捣鬼,出什么阴招,真不好说。而且中化不允许从美国进口种子,会有多大的影响,作为局外人的我也真看不明白。

因制裁封锁禁运而生的中化集团,在成立70年后,成为了被制裁封锁禁运的对象,过去那一次封锁中,新中国通过与斯里兰卡签订了《米胶协议》(这是新中国同非社会主义国家签订的第一笔重大易货贸易协定,协定内容为我国通过中化的前身中国进出口公司每年以27万吨大米换取斯里兰卡5万吨橡胶),缓解一部分美国封锁禁运橡胶的影响。

但是中化并不是我国突破橡胶封锁禁运的最大功臣,毕竟外交和统战,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事情,当年国外敢封锁中国的橡胶,因为西方权威学者认为北纬15度以北是种植橡胶的禁区,中国无法实现橡胶自给自足,于是伍豪同志亲自挂帅,抽调全国精锐去海南,让沧白和王胡子亲自负责组建一所学院一所研究院,要创造一个奇迹,让北纬15度以北的地方能种橡胶,让中国能实现橡胶自给自足........

这篇封锁往事:中化集团,应该算是序,敬请期待封锁往事:两院,讲述那一群在海南艰苦奋斗的帮中国突破橡胶封的人。

BTW ,有人留言和我说中国现在一年消耗五六百万吨橡胶,中国现在的产量只有七八十万吨,那群人的努力没有意义,但是请注意,我们国家虽然是橡胶第一大消费国,也是第一大轮胎出口国,第一大橡胶制品出口国,换句话说我们国家大量的进口是为了加工出口赚钱,而且在那个年代,橡胶需求量并没有那么巨大,所以每年只进口斯里兰卡的五万吨橡胶,就解决了很大的问题。这东西你得有,得不怕封锁,别人才会卖你,如果没有,那就只能跪下。当年蒋百里在其著作《国防论》扉页所写一段话:“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这也是我创造封锁往事的动机,今天再难也没以前难,前辈们顶住了,吾辈也要顶住,努力创造奇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