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空间布局(五个结合规划设计)

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尤其是上半年,人们的外出着实少了很多,因此难免会有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下半年,中秋国庆双节的长假期,整个旅游市场有所复苏,而田园康养正是大家的一个首选,因为田园康养,是将田园、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以乡村、田园为基础,通过农作、农事等内容建立的回归自然修身养性的康养度假方式。人们可以亲近自然,通过农事体验来缓解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

田园康养的客群,一般会是老人和小孩,行程会是一家五口之多。

从人口结构看,高达3亿的1962-1973婴儿潮人口陆续进入退休阶段,这群60后、70后是缔造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腾飞的主力,他们有钱、敢花钱、消费理念超前,有旅游习惯的比例也远超40后、50后。

如果有旅游习惯的50岁以上人群占比达到40%甚至50%,未来10年以老年人为主的“田园康养”广义市场规模最高将突破8万亿元

据相关专业部门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20%的高净值的家庭通过在具备某种自然疗养因子、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疗养地购置旅居房屋来旅居康养,还会有80%的家庭将在上述疗养地通过租房或参加健康服务机构组织的旅居康养游的方式实现旅居康养生活。

巨大的市场机遇期,很多投资商已经嗅到了。“田园康养”如何才能做起来,从哪下手,怎么策划,规划设计,才能盈利?下面,就带你了解“田园 康养”如何规划设计才能盈利?

康养空间布局(五个结合规划设计)(1)

1.农村与田园相结合

而所谓农村与田园相结合,就是村庄的田园化和田园的村庄化。

田园康养一定是以农村为根基的,包括田园、农村和自然三大块。在乡村这一载体中,以田园为主,以村庄为次,以自然为补充,因此,田园康养设计必须做到农村与田园相结合。

农村和田园的有机结合是完全可能的,关键在于将农村和田园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特别是将住宅建到田园中,建到田园的不宜耕的土地上,将田园变成住宅的庭院,变成研作作物的庭院。

2、自然与审美相结合田园康养,通过农作、农事和农活等形式来实现养生的,来实现回归自然、享受生活、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的,因此,在设计中,必须自然与审美相结合。所谓审美性,就是在田园的设计中,在做到体现自然性的同时,还必须使其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特别是符合养生者的审美需求。

康养空间布局(五个结合规划设计)(2)

3、“三农”与生产相结合田园养生是通过农作、农事、农活来实现的,特别是通过以农作为主的农作、农事、农活来实现的;同时,田园养生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做到“三农”与生产相结合。在对于那些不考虑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如不考虑农田的正常生产、农田的亩产量和农田的亩产值的所谓农作、农事和农活,则不能算作田园康养。4、养生性与生命性相结合养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和表现方式,也是人类生命与其他生物生命共生共存的一种方式。因此,在田园养生设计中,必须做到养生性与生命性相结合。所谓养生性,就是田园养生设计中所设计的景物景点及其存在、生活方式必须有利于人们养生;所谓生命性,就是田园养生设计中所设计的景物景点及其存在、生活方式等一切必须遵循生命、特别是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并有利于生命、特别是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所谓养生性与生命性相结合,则是田园养生设计中所设计、追求的是人们通过与健康成长的生命、特别是农作物的对话,实现养生的目的。

康养空间布局(五个结合规划设计)(3)

5、生活性与劳动性相结合田园养生既是生活,也是劳动,既是进行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等生活,也是从事农作、农事、农活等劳动,因此,田园养生必须做到生活性与劳动性相结合。

总的来说,田园综合体是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培育和转换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现有农庄、农场、合作社、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园以及农旅产业、乡村地产等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文旅、农旅、康养)项目前期的策划、规划设计,请关注“唯美乡村”微信公众平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