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注解 沪科版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注解

二,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反应的是物质的吸放热能力,比热容越大,物质吸放热能力越强,比热容越小,物质吸放热能力越弱。反过来说也成立。

1)定义:

比热容的大小等于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的乘积之比

理解:物理学上,类似的定义很多,比如八年级学的密度ρ,重力系数g还有后面的热值,电阻等等。

公式:

沪科版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注解 沪科版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注解(1)

2)单位:像这种定义的物理量,它的单位也将由相关物理量的单位组合而成,一般我们称为组合单位或者复合单位。那么,相应的比热容的单位我们记作: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单位的物理意义:以水为例,水的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水每升高1摄氏度,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³焦耳。

总结:类似的组合单位的物理意义,我们只需把它所含的所有物理量变达清楚即可。再比如小米骑自行车的速度ν=3m/s,物理意义表达为,小米骑自行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3m。我们把路程和时间表达清楚即可。

3)特性:吸(放)热能力

既然是物质的一种自属能力,所以它跟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吸(放)热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打个比喻更好理解,比如金箍棒是有打妖怪的能力的,但是跟它现在是否在打妖怪没关系,打了,它有这个能力,不打它也有这个能力,只要它打,它就能打[吐血][吐血][吐血]

4)应用:

沪科版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注解 沪科版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注解(2)

课本上选了两个水的应用,左边水吸热,所以水的比热容最大,吸热能力最强,以水作为介质(冷却剂),当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能从发动机吸收最多的热量,所以冷却效果最好[得意];右边水放热,同样的,当热水从室内的暖气片流走,温度会降低,因为水的比热容最大,在降温的过程中,能放出最多的热量,所以制热效果最好[得意]。

第三个例子,是说沿海地区比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小。那么,自然环境中,太阳就是热源了,所以在同等条件下,我们可以粗略认为水和沙漠吸收的热量相同,水的比热容比沙漠大的多,所以它的温度变化就小的多。

5)小结:

沪科版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注解 沪科版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注解(3)

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物态变化图,在整个过程中,其实伴随着两种吸热现象,但是吸热的原理却是不同的:第一种是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熔化和汽化),温度不发生变化,吸收的热量用来挣脱分子间的束缚力;第二种是在物体温度升高时,物体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吸收的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这是比热容的作用。

2.比热容的计算:

比热容的计算非常简单,随后我会结合热机效率问题一起就着题目讲一下,效果会好一点!

关于计算题统一说一下要求,一定要熟练掌握公式,深刻理解公式中每个物理量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要会公式的变形,要有过硬的数学计算能力,最后要符合物理学科的解题格式就OK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