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评追加好评有用吗(刷了好评刷差评)

网络购物,因其价格优势和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深受网民喜爱。但在网络购物中,网友隔着屏幕,对商品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依赖店铺的信誉度、成交量以及其他网友对商品和售后的评价来判断商品的好坏,进而决定是否购买。

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还是有很多商家在商品的销量和评价上动心思,虽然在近年来一直在规范整治,但却难以根除,针对这一现象,《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差评追加好评有用吗(刷了好评刷差评)(1)

刷单删差评渐成产业链

在北京某大学读大四的王艳曾经做过刷单工作,“那个QQ群至今还很活跃,有人还在刷。”

据王艳介绍,刷单的商品主要是衣服、鞋帽等商品,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都有商家在刷单。淘宝查刷单比较严格,给淘宝商家刷单要求账号的淘气值在700以上,而且每天最多只能刷七单,但是给淘宝刷的收益也高,一单能拿到5-7元。京东、拼多多这样的平台要求相对较低,每单只能拿到3-5元,但每天能刷的数量较多。

“我们在下订单的时候要将商品链接复制到另一个叫‘消费者联盟’的平台上,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垫付货款。为了确保记录真实不被查出来,店家一般会给刷单员按照订单上的地址寄一个价值一两元的小礼品,这一单基本就完成了。”王艳告诉记者。

李楠是一名刚生完孩子的家庭主妇,经常靠刷单赚外快,从刷单员干起,目前做到了“讲解员”的职位。

“‘讲解员’的工作就是刷单员通过不同渠道加入刷单行列后,要向他们讲解具体操作流程。每为一个新人讲解一次我可以获得3元,操作比刷单简单多了。”李楠说,“刷单成员扩展有点类似于传销组织,刷单人员介绍新的刷单人员可以拿到一定数额的佣金,我们称呼上家为‘师傅’,介绍一个新人的话师傅可以赚15元左右。”

李楠说:“商家向‘公司’购买刷单服务,再通过中层人员(其实也就是平台管理员和QQ群管理员)联系刷单人员。目前刷单生意查的严了,但还是有人做,每天群里也不断加入新人,这种兼职不需要去公司,有空闲时间做一下,很受学生和家庭主妇的喜欢。”

“差评”成为一种赚钱工具

买家够买商品一看销量二看评价,删除差评提高商品的好评率也是商家惯用的手段之一。

“有时也会有店家要求给某个店刷差评,佣金给的比刷销量高一些,但是由于麻烦比较多也缺德,店主老来骚扰,所以我们都不太做。”李楠说。

据了解,除了可以刷好评差评,还可以删除中评和差评,记者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删差评”,搜索出的结果充斥着大量的相关信息。

差评追加好评有用吗(刷了好评刷差评)(2)

记者尝试添加网页上的联系方式,QQ名称为“冷眸”的网友表示他可以提供两种服务以供选择,分别是售卖传授删除差评方法的学习视频和由他删除差评,教授删除差评的视频价格为100元,由他删除则一个差评81元。

记者询问大概是什么方法,他说道:“通过技巧和软件配合,让客服判断为恶意差评,直接删除”

据记者了解除此外,还可以评论区外包,记者在“猪八戒网”找到了这样的服务,名称为“淘宝买家和评论的采集”,提供售前售后客服外包、电话邀评、店铺评价维护,记者询问是否可以删差评,对方表示“是外包业务中的一项,包括在内的。每条好评两元,差评另收费,根据差评时间不同价位也不一样,7天以内的差评每条50元,7天以上的差评每条70元。”

差评买家详细信息被曝光

据记者了解,由于差评对商品销量造成的直接影响,许多商家为此很是气愤,甚至会在贴吧论坛曝光“差评人”的相关信息。

商家淘宝店主周先生告诉记者,百度贴吧“差评吧”内有大量被卖家公布的差评师,并附有他们详细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有的可能真的是差评师,有的可能也就是跟店家没有沟通好,被店家公布了信息泄愤。”

差评追加好评有用吗(刷了好评刷差评)(3)

记者在差评吧看到,该贴吧有七千余关量注,两万六千余条帖子,这些帖子大都与删差评或者曝光用户信息有关,不少帖子用语极端,如“遇到这样的差评师真想杀了他!”、“曝光一个变态人、心理有问题,专门给人差评。”

记者看到,在差评吧内被公布的信息大多非常详细,包括姓名、电话、家庭住址、淘宝ID等等。

记者随机拨通了其中一个帖子中的电话,帖子显示,这个电话是一个白姓女士的联系方式,住在石家庄某小区,门牌号也记录地非常清楚。经白女士确认,贴吧内曝光的姓名、电话和家庭住址准确无误,她对于自己的信息被曝光表示恐慌。“我很少给店家差评啊,也不大记得跟哪个店家纠缠过,怎么就被曝光了呢?这件事情太可怕了!”

刷单删差评侵犯消费者权益

破坏正常的竞争秩序

专家建议提升失信成本降低失信收益

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 刘俊海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副教授 朱巍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律师 赵占领

刷单删差评构成虚假宣传

赵占领:首先,商家刷单和删差评行为相对比较隐蔽,一般是个人直接改的或者找刷单机构刷的,消费者或者其他商家举报刷单行为的时候很难提供相应的证据和线索,最多只是怀疑;其次,即使工商部门通过调查查到了证据并对商家进行行政处罚,这种处罚的力度也比较弱。对于商家来讲,违法成本很低。通过刷单伪造交易记录、伪造或者删除业务评价会对其他用户起到误导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商品销量,因此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经济利益。能够获得的较高的经济利益,和违法成本低对比,再加上刷单行为不好发现,难以取证,所以这种行为屡禁不止。

朱巍:刷单和删差评损害的是网络信用,这个信用不仅线下有,线上也有,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因为现在电商的口碑怎么样是通过交易量和好评度差评度显示出来的,刷单和删差评之后这个信息就是不准的,消费者参考了错误的信息,选择的结果也违背了消费者的消费愿望。所以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存在虚假宣传,损害了其公平交易的权力。

平台应承担监管举证责任

刘俊海:法律对电商和平台都有进行处罚的相应规定,另外还会将存在刷单和删差评平台和电商加入征信名单。另外刷单和删差评行为是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应该激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行赔偿,返还购物款,再加还购物款三倍的金额,这样就能起到惩罚失信者、补偿受害者、奖励维权者,警示整个电商圈,教育社会,对整个公众心理进行慰藉的功能。

朱巍:平台应对商家进行监管,而且有保存证据和举证的责任。作为用户,举证很难。按照网络安全法,平台有记录交易数据的责任,并且网络安全法规定,平台的数据保存不得少于六个月,电子商务法要求保存三年的,所以如果是民事诉讼的话,用户只要尽到了初步证明义务,平台必须向法院提交相关数据。如果是行政处罚,根据网络安全法,平台和商家有提交证据的义务。

减少刷单和删差评行为

需要多方面相互配合

刘俊海:关键还是要实现双升双降,提升失信成本、降低失信收益。对于商家和企业来说,要确保其失信成本高于失信收益;其次提高维权收益,降低维权成本,确保消费者的维权收益高于维权成本,避免“为了追回一只鸡,就得杀掉一头牛”。

另外监管者也应该多担当,现在市场监管部门也有严重的“肠梗阻”现象,总是让消费者自己维权打官司。监管者有公权力,可以调查也可以处罚,所以要冲在消费者的前面,进行事中事后监管,此外也应该建立事先预防机制。现在存在简政放权有余,事后监管不足的现象。

朱巍:除了法律的落实之外,还要将刷单、删差评和诚信结合起来,黑名单制度的落实,电子诚信记录体系的建立,包括平台对刷单和删差评行为的监测等都要跟的上,不能仅仅依靠法律。后面的技术层面、行业内部、处罚方面、信用连带等都要相互配合。

来源:法制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