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各区投资资金(枢纽之城货流客流)

8月15日,穗港澳商会沟通中心(南沙),广州、香港、澳门三地制造业商会和广州市工商联等见证,广州物流与供应链协会、香港物流商会、澳门物流货运联合商会、南沙物流商会签约,共建物流联盟。

广州市各区投资资金(枢纽之城货流客流)(1)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提出,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三地商协会闻风行动,抢抓这个稳定制造业供应链的大机遇。广州市工商联市管一级调研员杨丹直言,“这次是商会组织间跨地区、跨行业合作的良好开端,未来还要促成更多的穗港澳商会牵手联姻。”

当前,广州稳供保链、畅通资源要素流动尤为重要。广州市统计局近期一份分析认为,二季度以来出现不少超预期因素,广州作为全国的核心交通枢纽和物流枢纽,城市特征使得部分行业面临波动。广州第三产业占比超过70%,流量代表活力、信心和预期,只要货流、人流、资金流逐步恢复,经济动脉便能逐渐畅通,不断凝聚复苏动力。

从数据升降之“形”来看,主要行业正在加快好转,因疫情引发的短期供应链不畅、接触性行业恢复受阻等影响正在消退。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广州流量,三流涌动:

货物周转量、机场货邮吞吐量6月分别增长2.2%、7.7%,铁路、航空客运量环比5月分别增长59.2%和92.6%;

“人间烟火气”重燃,6月餐饮业营业额当月同比增长44.6%,带动上半年同比增长1.4%,累计增速比1-5月提高7.7个百分点;

信贷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6月末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3.1%,增速比5月末提高1.8个百分点。

货流

交通运输业指标率先回暖

今年以来,货流是受超预期因素影响最为明显的领域,恢复情况很受关注。

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货物流通首当其冲。也正因如此,三地物流商会在15日签约共建物流联盟的同时,还专门召开研讨会,讨论如何精准对接提高运输效率,优化公路水运联运环节,增加仓储物流点,降低仓储费用等问题。

杨丹说,三地商协会在此时签约和研讨,正是大家都希望抓住《南沙方案》的机遇,搭建的跨行业、跨地域,甚至跨制度规则的商会对接合作平台,降低成本,提供跨领域多元化合作机会,优化政府与商会间的协同合作。

广州市保通保畅工作不负众望,根据广州市统计局最新数据,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经济运行先行指标率先回暖。6月全市水上、航空、铁路、公路旅客运输业营业收入环比分别增长51.4%、38.1%、32.9%和13.7%。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业当月营业收入15.54亿元,同比增长52.8%,环比增长29.3%。

这首先体现在物流周转的顺畅上,上半年广州货物量周转量保持了正增长,全市开行中欧班列243列,完成各类货物运输2.29万标箱,开行中亚班列50列,完成各类货物运输3132标准箱。

近日,在粤港澳大湾区开行密度最大的国际货运班列枢纽增城西站,一列满载麦芽、空调等货物的货运班列刚刚鸣笛出发,缓缓驶向老挝万象。“现在国际班列开行频次在加密,我们的货量也大幅上涨。”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有限公司国际班列业务负责人李思强高兴地说。

而在广州大朗站,广州速稳报关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萍见证了广州物流枢纽实力的增长,“在开往乌兹别克斯坦的线路上,珠三角企业制造的家电、LED灯具、服装鞋靴等深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消费者的喜爱,今年前5月发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倍多。”王文萍说。

重点枢纽经营平稳有序也是广州货流回暖的重要指标,白云国际机场上半年完成货运吞吐量99.32万吨,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

在重点业务上,广州快递业务量在占全国十分之一的“高基数”基础上,上半年全市完成快递业务总量51.06亿件,同比增长11.8%,其中异地、同城快递业务量同比分别增长11.4%、19.9%,增势良好。

在货流回暖的带动下,广州现代物流业营业收入力保近三年增幅,今年1-5月逆势实现营业收入1287.60亿元,同比增长19.1%,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初具成效。

客流

规上服务业营收由负转正

当前,广州积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人的流动殊为重要。最近,两个“正增长”为企稳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一是广州规模以上服务业6月当月实现营业收入1501.94亿元,同比增长5.4%,单月增速由负转正,比5月提高5.7个百分点。

其二是广州上半年网络零售额快速增长,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个百分点,成为广州消费正增长的重要动力。

传统人流涌动,最可见的是线下实体。

最近的一个夏夜,2022年“中华美食荟”在广州塔二楼平台启动,醒狮、粤剧、粤菜等岭南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齐聚广州塔。广州塔旅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颇有信心地计划道,“要联动打造岭南之窗非遗展览、名家周末大舞台、潮墟等独具岭南特色的夜间文旅消费体验产品,形成丰富的夜间文旅消费产业链条。”

连炎热的天气都挡不住广州市民购物的热情,广州国美电器、苏宁易购等电器销售企业售额合计同比增长近2倍。奈雪、喜茶、丘大叔等奶茶饮品餐费收入合计同比增长超50%。

广州线下实体接触性行业半年数据降幅明显收窄,1—6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降幅比1—5月收窄5.4个百分点。6月当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20.6%,文旅服务业改善态势正在7月和8月延续。

新型人流涌动,最有力度的是线上的流量。

上半年,广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逆势增长7.5%;广州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互联网商品零售额逆势增长12.8%,拉动全市社零总额增长2.7个百分点;以“数字文化”为代表的广州文化产业新业态成了“主引擎”,一举拉动全市文化产业增长3.1个百分点,数字出版更是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倍的“大爆发”。

“人间烟火气”的重燃,与货流一道,让广州的流量涌动了起来,为下半年经济企稳回升增添了肉眼可见的信心。

资金流

“看不见”的涌动稳定拉动经济

相比可见的货流和人流,资金流随“躺”在“看不见”的账上,却同样热流涌动。

近年,广州金融业运行稳健,疫情以来一直发挥稳定拉动作用,上半年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6.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

6月当月的一组数据,更是体现了广州资金流的底气: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4.47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存款余额7.81万亿元,同比增长7.9%。贷款余额6.6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1%,其中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6月末,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7.6%和23.9%,增速比5月末分别提高2.7个和4.4个百分点,信贷对小、微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阳光雨露”。2022年7月22日是科创板开市三周年。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透露,截至三周年,广州市一共有32家企业申报科创板上市,已经有15家企业成功上市。1家企业市值超过了200亿元,2家企业市值进入100亿—200亿元区间。

实现广州企业科创板“零的突破”的方邦电子的案例,非常典型。方邦电子作为高科技企业,自主创新之路却并不平坦。“电磁屏蔽膜市场一直被日本两家企业垄断,售价很高,一般优先满足国外厂商的订单需求,剩余产能才分给国内厂商,我们甚至要先交钱再提货。”行业的共同“痛点”,让方邦电子董事长苏陟下决心要自主研发。历时两年多,方邦电子不仅打破垄断,推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磁屏蔽膜,还独创微针型结构产品,在一些重要指标上超越国外产品。“最难的时候,几个月做了3万多次实验。”苏陟感慨,如今其电磁屏蔽膜市场占有率已达国内第一、全球第二,推动产品市场价大幅下降。

“上市获得资金,是公司发展的重要一步。接着,我们顺利推出了极薄挠性覆铜板、超薄铜箔等新产品。”苏陟将此形容为“二次创业”。有了更加灵活的募资渠道,方邦电子将更多心血倾注在研发上,逐步形成电磁屏蔽膜、极薄挠性覆铜板和超薄铜箔三大业务并举的布局。

除了金融业之外,上半年广州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3.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2%,扭转了负增长势头。

广州高效精准统筹疫情防控、有温度的社会治理能力得到认可,企业在广州增资扩产、投资项目的预期较好。上半年,全市新签约项目658个,增长12.1%,其中投资额或年产值(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项目36个;注册项目869个,增长48.8%,其中投资额或年产值(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项目30个;注册项目协议达产年产值(营业收入)超8600亿元,增长14.4%。民间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势,同比增长49%,且完成投资已超亿元以上的民间工业项目达44个,同比增加16个。

当前,广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重大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担起广州责任、展现广州作为。在货流、人流、资金流三流涌动之下,我们有理由期待广州经济运行进一步企稳恢复,实现全年目标。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苏力

【作者】 苏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