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风流儒雅(任性才子孟浩然)

有个人,李白为他痴,王维为他狂,不仅是山水田园诗的大家,还是唐朝诸多诗人的心中偶像。

他就是孟浩然。

孟浩然文学造诣了得,长相也仙风道骨。有人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就是长得很瘦、很帅气,而且他喜欢穿白衣服,个人形象倒真有几分仙气。

据说那时候半个唐诗圈子都是孟浩然的粉丝团,最知名的“大粉”是李白。与他离别时,李白写下名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他失意时,李白写诗赠他“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今天小乐就来说说任性才子孟浩然的故事。

40岁前,孟浩然要么在游学,要么在隐居,过得是相当随性自在。40岁那年,孟浩然决定进京赶考,没想到却名落孙山。幸好,在长安还有王维、贺知章等一众好友。

这一天,孟浩然去王维家玩耍,唐玄宗突然来了。孟浩然吓得不敢拜见,躲进床底,谁料却被唐玄宗察觉。孟浩然只好灰头土脸地从床底下钻出来,委实尴尬。

不知道是太紧张还是没情商,当唐玄宗命他作诗时,孟浩然居然任性地念起了《岁暮归南山》。

有多少好诗不念,偏偏这首满腹牢骚的。果然,那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下惹怒了唐玄宗:“是你自己不来求进,朕何来弃置人才?”这下坏了,他又被皇帝撵回南山。

仕途无望的孟浩然,走到山水之间,继续游历。看上去似乎没什么两样,但在某些时候,那份忧愁难以排解。

有一天黄昏,他的小船驶到建德江。烟雾朦胧,江水悠悠,站在江边的他是不是想起了意气风发进长安的日子,想起了遥远的家乡呢?总之,一首千古名篇《宿建德江》就此诞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全诗唯有一个“愁”字,其他都在描画风景如何美。这就是孟浩然,他把所有的思绪,都化作风清月明的诗句。

襄州刺史韩朝宗很欣赏他,请他一起赴京,准备向朝廷举荐他。可是等到约定那天,有朋友来找孟浩然,孟浩然便带着朋友喝酒吃饭去了。

孟浩然一不小心就喝高了,这时有人提醒他别忘了和韩刺史的约定。谁知道孟浩然大手一挥:“我现在全身都很痛快,哪有空管其他事情!”

此事一传出,再也无人想举荐他了。

孟浩然的这一次拒绝看似任性,其实是结束了大半生的挣扎。一直以来,他既渴望世俗的功名,又想着归隐山林。年近半百的孟浩然,此时终于看清楚了:自己生性就不适合官场,何必强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生活,才是自己理想的归宿。

几年后,朋友王昌龄被贬岭南,顺路来看孟浩然。他高兴极了,立马备上宴席,其中有一道菜正是襄阳的名产鳊鱼。

可是那会儿他背上长了毒疮,已近痊愈,医生再三叮嘱要忌口。但孟浩然这个人,一开心哪还想这些,只管大口吃鱼、大口喝酒。

结果,毒疮复发。没等王昌龄离开襄阳,孟浩然就去世了。

谁也未曾想到,任性断了他的仕途,也要了他的性命。或许到了晚年的孟浩然已经走到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活在当下。想要的,不想要的,合适的,不合适的……都不再纠结,而是自由自在生活。

孟夫子的一生让人有些唏嘘,却也让人羡慕。生活中总会有坎儿,但你依然可以任性一点,可以爱山川河流,喜风和日丽。毕竟,诗与诗人会一直被铭记。我们会记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惜春之殇,会记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淡淡乡愁,会记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胸怀大志……

孟浩然风流儒雅(任性才子孟浩然)(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