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灭辽之后什么样子(34小尧舜)

金世宗完颜雍(1161-1189)是金朝第五位皇帝,女真名乌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其在任期间知人善任,勤勤恳恳,轻赋重农,于国家政策上有出色的表现,更不用说完颜雍本人也十分节俭,从不穿丝织龙袍,以身作则,使举国上下繁荣昌盛、共赴小康,完颜雍本人也被称之为“小尧舜”。在这样一个盛世之下,为何会有很多乱民起义的现象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年中出现?

金人灭辽之后什么样子(34小尧舜)(1)

一、女真族是后期迁入中原的外地人

金朝是处于唐、元之间,与宋、辽同期的大分裂时期的政权,但由于现今相关的历史资料大多数以宋为主体叙述当时历史,辽跟金就自然而然地被忽略了,甚至连历史顺口溜“唐宋元明清”中也没有他们的身影。但其实辽、金与宋一样都属于正统王朝。

金朝是由女真族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与东北地区的政权。1114年,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于次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立国,国号金。并于1125年灭辽,1127年发动靖康之变,掳走北宋徽、钦二帝,致使北宋灭亡。

1130年,宋高宗赵构向金上降表,南宋成为金朝属国。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宋高宗借用“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随即宋高宗生父宋徽宗的灵柩与其母韦皇后方被金朝送回。金朝在当时可以说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女真族相比于偏居内陆的宋朝来说本就更加骁勇善战,更不用说宋朝内部早已被腐败蚕食、破败不堪了。

金人灭辽之后什么样子(34小尧舜)(2)

北宋覆灭后不久,金朝政权将女真猛安、谋克户大量迁入中原,其中猛安、谋克为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正式制定的军事编制单位,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也就是说,金太祖将大量的女真族战士迁移至内地中原,筑寨于村落之间,并授以官田,用以开辟新土地。

且金政府担心刚搬家的女真贵族与猛安谋克户的劳动力不足,政府在统一分配耕牛之后又另外补充奴婢。可以说,金政权对女真族本族人是十分优待的。

二、金世宗与前一位君主在汉族上的政见相反

金世宗完颜雍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金睿宗完颜宗辅之子,但他并非是从自己父亲手里接过皇位,而是从自己的堂庶兄弟完颜亮手中夺取的。在海陵王完颜亮杀害金熙宗完颜亶登基即位之后,由于完颜雍能力出众,在女真贵族中声望较高,导致刚登基的完颜亮对其难以放心,经常调动他的官职。完颜雍为自保就只能向海陵王进献珍宝,以缓解完颜亮的疑忌之心。

金人灭辽之后什么样子(34小尧舜)(3)

而海陵王完颜亮本人虽然于政事上励精图治、厉行改革创新,且极为喜爱汉族文化,在其在位期间充分宣扬汉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女真族的汉化。但其为人残暴狂傲,且好色成性。

当海陵王完颜亮要求随在外任命的完颜雍一起的妻子乌林答氏入京为质时,夫妻二人都深知不好。为不违抗君令,且保全自己的清白,乌林答氏在进京路上自杀身亡,且为完颜雍留下了绝命遗书,史称“上世宗书”。其内容深情地恳求丈夫不要一时心切而报仇,并且劝他等待时机,以夺帝位。

之后,完颜雍暗藏丧妻之恨,卧薪尝胆,且由于当时完颜亮厉兵秣马意图南伐宋朝,导致民不聊生、盗贼蜂起、统治不稳,完颜雍于1161年十月在辽阳拥兵称帝,并且下诏废除了完颜亮。

金世宗虽然是以反海陵王完颜亮而登基的,但他在部分国家政策改革上还是延续着完颜亮的路子走,因为完颜亮这人虽然暴虐成性,但其在任期间的改革措施效果颇为显著,完颜雍能够压制内心的复仇而延用发展其措施,就足以说明完颜雍此人在政治上的清明与能力。

虽然金世宗认同海陵王的执政能力,但有一点他与海陵王持相反意见——女真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合。海陵王是一个十分喜爱向往汉族文化的君主,且拥有数量可观的自作诗词,故其根本不会阻碍汉族文化的发展。

金人灭辽之后什么样子(34小尧舜)(4)

但是金世宗为了国家与母族女真族的稳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镇压了汉族人与汉族文化,与海陵王走上了截然相反的两条路。并且由于与海陵王的仇怨,金世宗废除销毁了海陵王完颜亮所作的诗文,只剩寥寥几首,那么这样看来,金世宗对汉族文化的压制或许还带着几分迁怒也说不定。

三、盛世之下暗流涌动

金朝在金世宗完颜雍的治理下实现了“大定盛世”的鼎盛局面,并且与南宋签署了《隆兴和议》,双方开启了四十余年的和平局面。然而就是在这样和平、繁荣的盛世之下,励精图治的金世宗统治的大定年间却起义不断,在这样的盛世之下还隐藏着些什么?

1、金世宗好心做坏事,惠民政策产生偏差。

前面说了,金世宗是一名英明的君主,那么在一位英明君主的统治期间自然就会有层出不穷的便民政策产生,“通检推排”就是金世宗推出的数项措施之中无效、甚至负效益的一项。

金人灭辽之后什么样子(34小尧舜)(5)

《金史·食货》中有记载,“通检,即周礼大司徒三年一大比,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辇,辩物行征之制也。”也就是说,“通检推排”是对全民资产情况的调查,然后以此评定赋役,为的是调节社会人民的贫富差距,根据财力来分配赋役。这看起来是一项有利于民、造福于民的举措,理应得到支持。但其实现实与金世宗的想象产生了偏差,“通检推排”不仅没有解决贫富差距,反而增加了民众的负担。

这其实是因为金朝官场的腐败导致的,由于主持“通检推排”的官员邀功心切,草草了事,并没有按照真实情况为民众登记,反而给人民妄家财产,增大了基层民众的负担。就这样,本是利民的改革措施在经过下属官员的肆意妄为之后,反而使得百姓怨声载道,穷人更穷。

且不光如此,“金自国初占籍之后,至大定四年,承正隆师旅之余,民之贫富变更,赋役不均。”金朝建国初期百姓贫富变更,也就是说有人变富了却没有增加赋税,而“通检推排”从根本上来说,像是一种均富卡,也就是有钱人需要更多量的纳税与赋役。

金人灭辽之后什么样子(34小尧舜)(6)

富人们从来只愿意富者自富,哪里会愿意将自己口袋里的钱平白地分出去,富人也不愿意“通检推排”的推行。这样,“通检推排”就相当于遭受到了全民抵制,百姓的不满在四次的“通检推排”中累积,自然乱民不断,社会不安。

2、金朝过于优待女真族,引起汉族民众的不满。

金世宗在政治领域上有一条重要举措——“以女真为本”,也就是说在汉人几乎充当了整个基层社会的主力部分时,金朝政权仍然以女真为尊、女真为本。

但这一方面的弊端其实在金朝初建时就有体现,猛安谋克户在迁入中原几十年后,至大定年间已经被充分汉化了,他们已经习惯于中原生活,且丢弃了作为军户的素质,“习惯于奢侈游荡,酗酒骄恣,剥削虽多,还不够挥霍,生活上往往陷入贫困的境地”。

由于女真族的猛安谋克户在金朝初期时的扶持之下过得浑浑噩噩、日夜颠倒不知其时,导致到了金世宗时期则需要更大的改革措施以解决部分女真族生活困顿的境地。当时金世宗发布了一系列针对女真族的扶持政策,而这些政策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剥削其他民族来实现对女真族人的救济。例如将汉人的民田分给女真族人耕种。

金人灭辽之后什么样子(34小尧舜)(7)

或许我们如今没有具体意识,但是在古代耕种是大部分民众的生存技能与生活来源,没了土地就相当于没了吃饭的家伙,而当权政局这样的行为明确地将女真族单独拎出并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反而会增加女真族与其他群体的对立。一个母亲小小的偏心都会引来孩童的抗议,更不用说这涉及百姓的生死存亡,反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礼记》中有云,“苛政猛于虎”。虽然金世宗在发布这些措施时是出于好意,但也改变不了其根本上是带有苛政烙印的不利改革。一例真正的良政当是从出发点到落实处均回报于民意的举措,金世宗被称之为“小尧舜”,自然是一名优秀英明的君主,但其执政晚期由于年事渐高、急功近利,将未完善考虑的“通检推排”政策急推而出,且私心过重,既想社会安稳,又希望女真族不被汉化,能够独领风骚。

其保留女真族本质的意图并没有错,一个国家若想长久,那么必要将前朝留下的印迹抹去,但金世宗不该将女真族从众民族群体中剥离出,且给予了汉人不应该的苛待,反而加剧了民族矛盾,导致社会融合反向发展。

其实金朝早已逐渐趋向汉化,海陵王完颜亮就是一名极为喜爱中原文化的君主,在金世宗即位之时,女真族已经被逐步汉化了。金朝中期女真贵族改汉姓、著汉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就算金世宗频发禁令也无法制止。

金人灭辽之后什么样子(34小尧舜)(8)

即使金世宗积极倡导学习女真字、女真语、但仍无法挽回女真汉化的趋势,女真文化在无形之中丧失了存在感,而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汉人才更加地不服。一个趋同于我们的民族又凭什么凌驾于我们之上,我们又凭什么窝囊地苟活于这样的王权之下,反抗成了基层百姓的唯一解决方式。

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若要长盛不衰,那么各民族的矛盾就成了他们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家庭成员是否能够和平共处决定了这个家庭中家人们的成长氛围跟未来发展情况。我们不奢求能够得到额外的垂怜跟偏心,只求公平公正且未带歧视的中立态度。

参考文献:

《金朝史》

《廿二史札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