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唱民歌(苏武山下唱响富民曲)

武陟唱民歌(苏武山下唱响富民曲)(1)

农商行创新服务,支持实施的“设施农牧业 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助力设施葡萄、枸杞等农产品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武陟唱民歌(苏武山下唱响富民曲)(2)

有了农商行的金融活水“浇灌”,“美国红”辣椒等特色农产品蓬勃发展。

武陟唱民歌(苏武山下唱响富民曲)(3)

农商行的惠农信贷不仅培育了民勤肉羊产业文化,也奠定了肉羊产业发展的富民基础。

苏武山不仅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苏武命名的地域名称,民勤县亦有“中国肉羊之乡”美誉,苏武牧羊的故事在这里家喻户晓。悠久的养羊传统积淀了深厚的肉羊产业文化,也奠定了民勤肉羊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

特别是自国家将民勤列为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县区,省上将民勤确定为荒漠类草原落实草原补奖政策试点县以来,为民勤县肉羊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民勤农商银行根据县委、县政府发展肉羊产业强县富民的战略部署,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普惠金融服务,惠农信贷助力民勤肉羊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养殖设施化程度和良种化水平空前提高,特色设施农产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和精细化方向迈进。

惠农信贷助力百姓“发羊财”

最近,从省城兰州传来喜讯,经省农牧厅审核,甘肃凯伟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羊肉系列产品成为专供文博会农产品生产基地。

位于民勤城东工业集聚区的凯伟农牧业科技发展公司是一家集肉羊新品种繁育推广、清真牛羊鸡屠宰和精深加工、饲草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该凯伟农牧业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屠宰、排酸、分割、包装……一筐筐包装好的肉类产品随着传输带进入仓储冷库。“近三年,民勤农商行累计投放信贷资金达6600多万元,支持建成30万只羊、5万头牛、10万只散养鸡屠宰生产线,包括屠宰加工综合车间、速冻间、冷藏库、办公楼、无害化处理房等,安装屠宰加工、冷链及无害化处理设备3套,年屠宰肉羊30万只,年产分割羊肉2600吨、羊排860吨。”该公司总经理赵明红介绍说,目前,该公司建成饲草料种植基地1200多亩,养殖基地存栏羊达到2000多只。同时,在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该公司采用公司 农户的发展模式吸纳农户1300多户,散养鸡达到5万多只;同时在东湖镇维结村兴建了养殖园区,流转周边农户土地700多亩种植饲草,打造种、养、加一体化养殖示范基地。

民勤羊肉因肉羊以食饮碱水碱草为主,具有无腥无膻、蛋白质含量高、肉质鲜嫩等品质。凯伟公司充分发挥民勤县“中国肉羊之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成功注册了“巴腾羔羊”和“民羊天下”商标,着力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于巴腾羔羊色泽鲜亮、不油腻、膻味小、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该公司的羊肉产品远销北京、天津、成都等地。同时通过网络交易平台,拓展“巴腾羔羊”产品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上年度销售额2000多万元,成为民勤羊肉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

近三年,农商行累计投放信贷近200万元,支持裴承杰成立了祥龙养殖合作社,养殖规模从当初的300只羊,逐步发展到了2000多只。

“前几年家里穷,从2011年开始靠农商行的信贷支持,我开始发展养羊产业,目前存栏羊2200只,年均出栏羊7000只,销售收益有700万元;家里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大变样!”苏武镇新墩村四社养羊大户裴承杰高兴地说。

近年来,民勤县把调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作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和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出台草畜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建设养殖场(小区)。农商行紧紧围绕地方政府提出的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创新信贷产品,扩大投放范围,竭力支持地方肉羊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该县已建成规模养殖暖棚面积9.1万亩,户均1.66亩,其中养殖小区904个;先后建成省(部)级肉羊标准化示范场 6个,县级设施畜牧业标准化示范点50个。目前,该县畜禽饲养总量超过500万头(只),畜牧业增加值达5.9亿元,比上年增长9.25%;人均牧业纯收入达2215元。

金融活水“浇灌”绿色产业

一场秋雨洗去了夏日的酷暑,天气有了些许凉意。漫步在民勤的乡村田野,一派繁忙丰收景象。

走进隆顺庄园的葡萄园里,一排排绿色长龙平行排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密布其间,不仅是葡萄长势很好,田野里红彤彤的枸杞和水灵灵的李子也丰收在望,再有十来天就可采摘收获了,80后的主人张东文忙碌而幸福着!

近两年来,农商行累计投放4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张东文流转土地500亩,发展经济林果业,观光农业和农家乐,目前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了300亩,同时建成了隆顺庄园观光农家乐,每年旺季日均营业额达20万元。

其实,隆顺庄园只是金融活水“浇灌”绿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了进一步让利于农,不断增强“服务三农”能力。近年来,民勤农商行不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规模,做好农户评级授信工作,既要合理简化流程,推进阳光信贷,又要扎扎实实按规定办理,发挥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小信贷、大市场”的作用;同时精准做细贴息贷款和扶贫贷款,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促进种养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该县累计发展酿造葡萄13.88万亩,今年挂果面积达9.62万亩,预计总产量将达1.5万吨以上,总产值4800万元。酿造葡萄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9月19日,记者走进凯茂农业公司,200多人正在火红的辣椒堆里分拣辣椒,包装外运。

“美国红”辣椒是民勤的特色农产品,农民赵多新做辣椒酱生意已有8年了,2012年,在农商行的信贷支持下,他注册成立凯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近三年农商行累计给予信贷支持2400万元。年均收购辣椒6000吨左右,年均产值1800多万元。

每年秋季的前后40天,是加工生产农产品最忙的时候,收购支付款项每天都有几万元,有了农商行的信贷支持,这些事情他从来就没担心过,每年农商行都提前审批确保不误农时,只需要他在确定用款的时间通知农商行放款即可。因此,赵多新感慨:“农商行办贷手续简便,放贷及时,放贷模式灵活多样,是小微企业发展的推进器。”

有了农商行的信贷支持,赵多新还办起了养殖场,存栏放养羊有2500多只,每年仅羊绒一项收入就达50万元。

“有了农商行的金融活水‘浇灌’,民勤的绿色富民产业蓬勃发展!”赵多新如是说。

的确如此,近年来,民勤农商行按照地方政府提出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扩大信贷投放,支持实施“设施农牧业 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大力支持发展以酿酒葡萄、红枣、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目前,全县累计发展特色林果47.12万亩,人均2.01亩;2015年全县建成出口林果产品基地5万亩,辐射带动10万亩,完成出口林果基地登记备案2.55万亩。去年全县特色林果挂果面积26.97万亩,总产值达1.86亿元。

同时,农商行创新信贷服务,着力培育发展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延伸林果产业发展链,提升产业效益。先后投放信贷支持建成甘肃天盛、民勤兴宝、腾格里、遍地红枸杞等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促进红枣、枸杞年加工能力达到4万吨以上。

创新服务成就小微大产业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民勤农商行创新信贷产品,助力创业者实现创业梦。特别是近两年来,该行积极与市县工商联、招商局、县域骨干企业对接,签署合作意向,宣传特色信贷产品,实现银政企高效对接,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项目融资难题。

万福彩印包装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农产品包装纸箱的小微企业,近三年,农商行累计投放信贷资金4300多万元,支持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日均加工纸箱3万套,旺季时可达到8万套左右,年均产值6000多万元,

“农商行办贷手续简便,放款速度快,方便的就像在银行提取自家的存款一样!”该公司经理张万福乐呵呵地说。特别是农商行成立后,放贷额度更大了,服务更好了,是小微企业成长壮大的坚实后盾。让张万福难忘的是,早在2013年,靠着农商行的信贷支持,短短两月建成了一个大型瓜果交易市场,成为当地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重要平台。

民勤生意人多,经济市场活跃,客户对信用相当重视,农商行在对市场深入分析之后,从消除客户不良记录着手,逐步给予客户重新发展产业的资金支持,一步步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壮大,使客户从内心真正感受到银行助力小微发展的力量。张万福深切感受到,民勤农商行审批贷款及时高效,不误农时商机,从行领导到信贷员都对各类小微企业的产、购、销时间点把握得很准确。特别是农商行成立后将网银、手机银行业务作为服务小微的重要平台,提高了业务效率,极大地方便了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

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政策,农商行及时调整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严格控制“两高一剩”领域的信贷投放,引导企业去产能、去库存,培育新的增长动力,积极投放信贷支持涉农企业由粗放经营向信息化、科技化转型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涉农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其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品种类、提升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充分发挥金融的资金引导和杠杆撬动作用,促进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着力解决小微“贷款难”和“贷款贵”问题,确保了“三农”领域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今年上半年,该行投放小微企业贷款60560万元,较去年同期多投放34901万元。

焦炳樵从事农产品运销已有20年了,农商行近三年累计给其投放信贷资金达1.2亿元,支持他注册成立了富春贸易有限公司,规模化收购、加工大板瓜子、红瓜子、葵花籽等农副产品,年购销生产量达1万多吨,销售额1.6亿多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个体工商户到成功企业家,焦炳樵和他的企业在每一段成长发展的路上都有农商行的鼎力支持,信贷资金从当初的5万元到如今的上千万元,事实证明,农商行成了小微企业快速发展、成为强县富民大产业的坚实“靠山”。

金融扶贫“贷”动乡亲奔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如今,扶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因此,民勤农商行创新金融服务,在深化精准扶贫上下功夫,竭力帮助贫困地区的乡亲们发展富民产业脱贫致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民勤县属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自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围绕地方政府提出的扶贫开发总体部署,农商行以“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基础设施、践行普惠金融服务,深入开展“双联”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不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竭力扩大金融覆盖面,努力让每一个需要金融服务的贫困人口都能便捷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为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撑。

苏武镇新墩村四社的王光珍,过去是村里的贫困户,农商行近三年累计给其投放信贷300万元,支持发展养殖产业。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目前存栏猪300多头,年均出栏800头左右,年均毛收入190万元左右。

“没有农商行的惠农信贷支持,养殖场就办不起来,更谈不上脱贫奔走致富路!”提起农商行支持办起的养殖场给一家人带来的实惠,王光珍乐呵呵地赞不绝口。

不仅是王光珍,农商行每年给新墩村户均10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家家户户发展养猪、养鸡、养羊等养殖产业,目前该村成了典型的养殖业示范村。

近年来,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加强与财政、扶贫办、妇联等部门联系,大力推广双联扶贫贴息贷款、妇女创业小额贷款,不断探索金融服务“造血”机制,积极从信贷投放、网络布局、信用建设、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着手,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精准支持贫困乡亲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实现脱贫奔小康,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张语文是橙槽村的村民,过去一家4口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依靠农商行的信贷支持,张语文兴办养鸡场、逐步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尤其近三年来,农商行累计投放180多万元信贷资金,他家的养鸡规模也一年一个台阶,目前存栏鸡3万只,日产鲜蛋2.8万枚左右,年净收益40多万元。“一家人能过上小康生活,全靠农商行的不懈支持!”张语文伸出大拇指夸赞说。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省联社的金融惠民政策,今年以来,该行再次全面调查掌握辖内农户情况,准确补录农户信息,重新进行评级授信,实施普惠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支持农户发展传统种养业、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和农机具、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方便快捷的作用。在金融扶贫实践中,该行精准投放“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农户小额信贷”、“双联扶贫”等信贷产品,加大了对农村有志创业青年、创业妇女以及与“三农”有关的金融服务和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对“三农”的信贷资金,重点支持农业合作社、设施农业、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实体项目;创新信贷品种,广泛推行林权、土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多措并举,有力解决贫困人群贷款难的问题。今年上半年,该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净投放4373万元,余额18694万元,完成了省联社下达计划4200万元的104.12%。

有了农商行惠农信贷的积极参与,凝聚起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强大合力,民勤县“两个率先”目标指日可待。

创新机制推进跨越发展

今年1月10日,民勤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目前,该行下设一个营业部,18个支行,18个分理处。截至去年末,该行总资产68.73亿元,各项存款53.31亿元,各项贷款53.42亿元。

农商银行的挂牌开业,标志着民勤信合事业从此跨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该行将以体制、机制转型为契机,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切实转变经营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业务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充分发挥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金融主力军作用,不断改革创新,尽力把民勤农商银行打造核心竞争力强、业务辐射面广和区域影响力大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以优良的业绩回报社会、为服务地方经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年以来,该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经济工作、农村工作、扶贫工作和全省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增长、防风险、促转型的工作总基调,不断推动转型发展,努力促进改革发展提质增效,为全县“三农”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实现了业务经营速度、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截至6月中旬,全行各项存款余额561991万元,较年初增加2890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89462万元,较年初增加55295万元。

为了实施普惠金融服务,今年以来,该行举办了全县农村电商及“三农、惠农”终端业务培训班,目前不仅完成了三农终端的升级改造,还新布放33台惠民终端,为广大农村客户和农业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同时完成了多媒体发布系统及智慧WIFI 的建设,实现了利用各支行、分理处壁挂电视统一宣传金融业务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零成本精准推送各类产品的功能,为加快各类业务宣传速度和客户知晓度提供了有效途径。上半年新发行飞天卡8871张,布放POS 机89台,营销个人网银624个,营销手机银行1824个,营销微信银行612个,全行各项存款稳步增长,支持“三农”发展和信贷扶贫力度持续加大,资金营运能力不断增强,总体呈现健康、持续、良好的发展势头。

为了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该行党委召开了动员大会和推进大会,印发了学习教育方案和学习计划;在3人以上党员的支行、分理处设立了党小组。制定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年度学习计划,组织全体党员参加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章党规部分)知识测试》。团总支组织广大团员开展了“2016年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构建了以党建带群团、以群团促党建的工作新格局。

为了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该行制定和修订了《人力资源管理办法》、《信用信息查询管理办法》等74项内控制度。同时组织开展了中层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机制,通过自愿报名、竞聘演讲、业绩考核等方式,新提拔中层管理人员17名,进一步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发了员工内在潜力,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展示广大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工作活力。

民勤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苏子才表示:改革是推动力,必须不断深化;发展是驱动力,必须持续推进;市场是竞争力,必须奋力开拓;政策是生命力,必须牢牢抓住;员工是原动力,必须紧紧依靠。我们相信,民勤农商行坚持和发扬这些弥足珍贵的经验,就一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是民勤农村商业银行“创新、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又是实施新的“三年规划”、加快跨越发展的开局之年。

因此,民勤农商行继续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定位不动摇;充分利用当地特色优势资源,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信贷产品,切实加强对辖区特色经济的支持力度,确保信贷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支农效益。扎根苏武山下的农商行人,唱响普惠金融主旋律,正在加快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进程,为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努力奋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