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建立大清(皇太极开启大清王朝宏图霸业)

帝王档案

姓名:爱新觉罗·皇太极

年号:天聪,崇德

在位:1626~1643

享年:52岁

庙号:太宗

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

陵寝:昭陵(沈阳北陵)

子女:11子,14女

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继位人:福临(顺治)


打击三大贝勒 终得南面而王

皇太极即汗位以来就倾心于学习中国历代专制主义的封建统治,不断地加强集权。他上台伊始,设了八大臣管理国务,称八固山额真,在旗内总管一切事务,国家有事,与诸贝勒“偕坐共议”,狩猎出师,各领本旗兵行,还负有稽查责任。固山额真的设立,削弱了诸贝勒的权力,加强了汗权。皇太极又处心积虑以获得南面独坐权。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皇太极即汗位,四去其一,其余三大贝勒仍“分月掌理”,这是一种分权制度。皇太极刚登汗位时,与其余三大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与三贝勒莽古尔泰)共同当政,群臣上朝时均南面而坐,这突出不了皇太极的地位。他处心积虑争取南面独坐,借用各种机会把其他三贝勒打压下去。

皇太极建立大清(皇太极开启大清王朝宏图霸业)(1)

四大贝勒共同理政

天聪四年(1630),皇太极以阿敏从滦州、遵化等地败归,心怀异志僭拟国君等16条罪状将他幽禁籍没。第二年,皇太极以持刀“向前”(行刺皇太极)为罪名处置了莽古尔泰。在明白了皇太极杀鸡给猴看的手法后,代善便自个儿要求下台。自此,皇太极终于可以“南面独坐”了。但是皇太极对代善还不放心,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又以代善轻视君上、贪财违法的罪名削了代善的贝勒爵号。第二年代善封和硕礼亲王。第三年、皇太极又斥责他越分妄行,轻君蔑法,迫使他闲居。

天聪六年(1632)、皇太极再次率军远征林丹汗,长途奔袭至归化城(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林丹汗星夜逃遁。此后,蒙古察哈尔部逐渐分崩离析,林丹汗逃至青海出痘病死。天聪九年(1635)正月,蒙古的牧羊人发现一只三天不吃草的羊,用蹄子老刨同一个地方,牧羊人在羊刨的地方挖出一块玉玺,上有汉文篆字“制诰之宝”,据说这是汉朝传下来的是传国玉玺,元顺帝北逃时带走,后来就不知踪影。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命令多尔衮等再次率军攻打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儿子额哲率部归降,献上传国玉玺。皇太极大喜,认为这是“一统万年之瑞”的天赐之宝。

皇太极建立大清(皇太极开启大清王朝宏图霸业)(2)

皇太极得传国玉玺

接下来,皇太极巩固和完善了八旗制度,扩编蒙古八旗,加强对蒙古的统辖创设理藩院,专门处理民族事务设立内三院、六部、都察院和理藩院,形成所谓“三院六部二衙门”的政府架构,基本完善了政府组织的体制和架构。

霸业初成 建立大清

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即公元1635年11月22日,皇太极正式下令把族名定为满洲“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从此以后,满洲族简称满族,这样无疑凝聚了整个满洲内部的力量。天聪十年(1636)四月十一日,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在盛京笃恭殿举行盛大典礼,大贝勒代善用满文宣读表文,额哲用蒙古文宣读表文,汉人孔有德用汉文宣读表文。这就意味着皇太极不仅是满洲人的皇帝、蒙古人的皇帝,也是汉族人的皇帝。

皇太极建立大清(皇太极开启大清王朝宏图霸业)(3)

沈阳故宫

此举充分显示了皇太极的远见卓识。首先,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金朝(1115~1234),曾经残酷掠夺和压迫过汉族人民,是汉族人仇恨的对象。废去“女真”族号和“金”的国号,正是为了避免刺激汉族人的历史记忆,减少民族抵触情绪。第二,明朝的统治者姓朱,按汉族传统说法,其中的“朱”、“明”两字,均含有“火”之意,按五行相克的说法,“火”克“金”,这在明金对峙的形势下,对金不利。改“金”为“清”,汉字的“清”及“满洲”等字,均以“水”为旁,而“水”是克“火”的。另外,明朝当时的年号是“崇祯”,即崇尚祯祥,表明明朝统治者重天事。而皇太极改年号为“崇德”,表明他重视的是德治。在封建社会中,种种迷信观念深入人心,皇太极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不仅取悦于民,而且展现了与明朝争夺天下的决心和抱负。

东征西讨 扩大领地

但是,皇太极称帝之后亲自领兵攻打的不是明朝,而是10年前曾与他签定过“兄弟之盟”的朝鲜。自从后金与朝鲜结为兄弟以来,朝鲜仍与明朝藕断丝连,对后金政治、经济、军事的一些要求都寻找借口不肯应允。皇太极每有胜利,都不厌其详地告诉朝鲜,极力想把朝鲜从明朝一边拉过来,但收效甚微。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称帝大典上.朝鲜使臣拒不跪拜、衣服被撕扯破后,愤然离去。皇太极非常恼怒,崇德元年十一月十九日、皇太极以“朝鲜败盟逆命”为由,决定亲自征讨朝鲜。

十二月,皇太极第二次对朝鲜用兵,统率清军渡鸭绿江,前锋直指朝鲜王京汉城。朝鲜国王李徐逃到南汉山城,皇太极也率军到南汉山城驻营。第二年正月,李宗请降,奉清国正朔,向清帝朝贡。第二年,朝鲜军队在汉江东面的三田渡,设坛杀白马黑牛,焚香盟誓,朝鲜国王表示尊崇清朝的正朔,向清朝进贡,结成“君臣之盟”。皇太极此次用兵朝鲜,达到了一石三鸟的目的一是改变了朝鲜游荡于明朝和清朝之间的立场,二是得到了来自朝鲜的物资供应,三是解除了南攻明朝的后顾之忧。蒙古、朝鲜臣服后,东方、西方的牵制势力都已经扫清,皇太极开始专心对付南部的明朝。

皇太极建立大清(皇太极开启大清王朝宏图霸业)(4)

征服朝鲜

天聪八年,皇太极发动入口之战,饱掠而归。他建立大清国政权之后,加紧了对明朝关内的侵袭。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命多罗郡王阿济格等率军人关,凡56战皆捷,克16城,俘获人畜17万。崇德三年(1638),皇太极派多尔衮率军人关,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转战2000余里,攻克济南府城暨3州55 县,获人畜46万崇德七年(1642),皇太极派阿巴泰率军入关,横扫山东,俘获人口36万、牲畜32万余头。清军这几次对关内入侵,都是势如破竹,疾似飙风。皇太极命令他们“凡遇人口,即行俘之……凡物,见则取之。”清军蹂躏了明朝广大地区,掳掠了大批人畜和财物,使明朝一次又一次地大伤元气。

创立汉军八旗 收服“三顺王”

努尔哈赤所建的八旗,其成员绝大多数是满洲人,又称满洲八旗,各旗也有少数蒙古人和汉人。皇太极即位后,一方面积极从事扩张政策,另一方面仍然注意缓和民族和社会矛盾,他命令臣下做好“养人”的事情,尤其是对新掠取或来降的蒙古、汉人做好安置。归附皇太极的蒙古人和汉人官兵日益增多,以至八旗满洲无法容纳,于是皇太极在满洲八旗的基础上,于天聪九年(1635)建立蒙古八旗(2万5千人),此后又于崇德七年(1642)建立汉军八旗(3万3千人)。加上原有的满洲八旗,合满、蒙、汉共二十四旗。这就使八旗制度臻于完备,武装力量不断扩大。

汉军八旗的始创,须从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先后率众航海来归谈起。“三顺王”降后金是当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极大地壮大了皇太极的军事力量,与皇太极编制汉军八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皇太极建立大清(皇太极开启大清王朝宏图霸业)(5)

”三顺王“

孔有德(1602~1652)、耿仲明(1604~1649),均为辽东人。努尔哈赤攻克辽东,孔、耿二人奔皮岛(辽宁南大海中)明总兵毛文龙麾下。由于毛文龙屡为后金所败,又骄纵不受节制,为袁崇焕所杀。孔、耿二人走投登州巡抚孙元化,孔有德任参将,耿仲明任游击。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率兵围大凌河城,孙元化派遣孔有德率兵3000渡海增援,在海中遭遇飓风,孔有德几乎丧命。

天聪八年,明朝广鹿岛副将尚可喜率数千名官兵和百姓叛明来归。尚可喜,辽东人。崇祯时为明东江总兵官(驻皮岛)黄龙部下。孔有德登州叛变后,黄龙提升他为广鹿岛副将。孔有德、耿仲明引后金兵攻旅顺,黄龙兵败自杀。明以沈世奎代黄龙为总兵,部校王廷瑞、袁安帮构陷尚可喜,尚可喜还据广鹿岛。尚与孔、耿都曾是毛文龙的部下,彼此交往很密切。不久他即效法孔、耿的行动,投降了皇太极。

皇太极建立大清(皇太极开启大清王朝宏图霸业)(6)

南面而王 皇太极乾纲独断

孔、耿、尚归附后,皇太极对三人极为优待,为他们营建府第,同时保持他们军队的编制,让他们继续统帅,旗下汉兵没有遭受满人歧视之感。崇德元年,皇太极接受尊号为皇帝,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将汉人组成的部队特许三人独立分管,使他们获得类同八旗旗主一样的权力。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相继叛明,明朝用以牵制后金的辽东沿海防线土崩瓦解,而且人心大乱,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影响。


【作者简介】

惜何昔,90后自由撰稿人,偏爱历史,希望可以在历史的往事中汲取精神食粮,借古鉴今交到更多知音朋友。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有多困难,都要坚强地抬头挺胸,告诉所有人,你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

【往期精彩】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文武兼备的创业之君——清太宗皇太极

→ 即位之初,皇太极对民族政策至今影响深远

→ 再遇袁崇焕,皇太极能否跨越这座大山

→ 招降猛将 虎视中原——皇太极恩威并施定乾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