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一起来看流星雨(东八区的先生们)

豆瓣2.4开画,刷新了国产剧新低。

第二部一起来看流星雨(东八区的先生们)(1)

在“烂剧”标签全网皆知之前,普通剧粉的一星差评便已刷屏。

第二部一起来看流星雨(东八区的先生们)(2)

张翰新剧《东八区的先生们》,正式终结了2022暑期档佳作频出的战绩,给国产烂剧疯狂上分,也凭借超低口碑吸引了不少观众的好奇心。

比如,催着七话追剧的朋友们……

第二部一起来看流星雨(东八区的先生们)(3)

带着对“烂剧新纪录”的好奇点开了《东八区的先生们》,体验的确很微妙,客观来说,这部剧与过往很多2 分作品相比,烂的方式比较特别。

演员演技、台词基本都是OK的,服化审美各方面看起来也不错,画面拍得很有时装剧质感,能看出来制作方有在花钱做剧,不是那种完全敷衍的作品。

但剧本永远是作品的灵魂,再好的外壳安了一个不适合的芯,都不会有完美结果,《东八区的先生们》的“烂”,从故事基调开始就跑偏了。

剧情定位是四个处于中年危机中的男人在坎坷中寻求突破,迎来事业爱情双丰收,听起来很有男版《三十而已》的味道,呈现的却是杰克苏偶像剧的灵魂。

让观众望而生畏的“装、油、浮”含量极高。

装X,无处不在。

最初看到制片人是张翰时,并不觉得是多么劝退的存在,毕竟,明星当制片人,有时候反而可以因为他们对质感的追求而给作品加点分数。

但万万没想到,张翰把自己的特色也代入进了故事,开局便是《一起来看流星雨》的焦雷装X味,4个“刺头”的兄弟情义,刚好也与大龄版F4对上了。

学生向中年人转换后的飞机西装秀,也让观众秒回F4带着BGM的出场镜头,乍看还以为是富二代们人到中年再聚会,处处都在呐喊:我是BKING。

能理解编剧是想营造主角装X被拆穿后的反差笑点,类似设计适当呈现是讨喜的,甚至是后续剧情里这是这一块剧情难得会让观众觉得轻松搞笑。

可惜装X元素堆积的太多了,多到很多情节观感并不是用来承接反转,更像是在努力渲染男主们的生活与情趣多么“高大上”,便莫名让人想脚趾抠地。

油腻,冒犯不断。

近年来中年男演员经常与“油”挂钩,导致很多中年男演员都快得了油腻PTSD,不少在在努力通过瘦身、改变言谈风格“去油”,让自己看起来清爽一些。

可惜,油腻在以中年男性群像为核心的《东八区的先生们》里,被发挥地淋漓尽致,从外形的油,到内里的腻,皆疯狂上分,实在观众忽视不了。

被骂上热搜的“扯内衣带”剧情便是典型代表。

第二部一起来看流星雨(东八区的先生们)(4)

这一桥段被指模仿了李钟硕电影《热血青春》,原版两个角色是水平站位,男主想拉女生结果扯中了对方的内衣带,造成了非常社死的尴尬场面。

第二部一起来看流星雨(东八区的先生们)(5)

少年人对异性的好感与无意闯祸后不知所措,共同营造了属于青春期的无厘头笑点,但换到《东八区》里面,效果却是猥琐远远大于搞笑。

两个角色当时处于垂直位置,男主伸手拖住滑到后仰的女主,这个角度既用不着扯衣服,对异性非常熟悉的中年男人,也清楚应该避开哪些敏感点。

人物身份与站位换一换,同样的梗便是不同的效果,摄影师在给男主扯内衣带特写镜头的时候都不会觉得奇怪吗?多么明显的故意找肩带去扯啊。

然而,这并不是《东八区》最油的地方。

作品第一集的猥琐指数更高,主角团当伴郎全员搭配外国伴娘,这些伴娘在爬梯上都不约而同都拜倒在了伴郎们的“魅力”之下……

网上被诟病多年的普男YY居然被拍了出来,且不是以讽刺形式拍出的,散场时那句相互激励的“为国争光”,更让人生理性不适。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男女主的第一次碰面,男主在酒店走错房进了女主的房间(女主房间因有物品掉落没自动锁上),来了场同床而眠。

大半夜发现自己床上多了一个异性,男主第一反应是观察女主身材,女主第一反应是查看“变态”的身高长相,这两人怕不是有大病?

男生会不会产生此类脑补不好说,可以确定的是,即使床上多了一个刘德华,正常女生面对这种场面,都不会有心情观察对方是帅哥还是侏儒。

这部剧的男性角色都有一个普遍问题,冒犯而不自知,或者说,他们把冒犯当成了有趣,将敏感的过界行为,当成了男女之间的暧昧拉扯,淡化了劣根性。

浮夸,内核悬空。

如果说装X、油腻都是戏剧化先扬后抑的处理手法,把主角们的问题完全暴露出来,再通过其他角色的抨击促使期改变、成长,似乎还有可行性。

但《东八区》显然不是,剧中的确有独立性颇强的女性角色不断怼四位男主的问题制造反差感,却并没有真正击中痛点,反而是带着点怜惜色彩。

四个人住着高级公寓,日常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呈现着高品味生活的惬意,却硬要堆一个中年危机的痛点,他们的痛点是什么呢?

有钱有才的智能工程师项目不赶紧完工就要被撤了,人见人爱的奢侈品柜哥嘴了大客户(老板)被投诉,大学老师和厨师苦恼于爱情在哪里……

这就是他们的“中年危机”?相信现实生活中很多中年男性都很乐于享受这样的中年危机吧,严格来说, 这更像是四个单身男的生活小坎坷。

用这个的“痛点”让普通观众共情,实在太难了,它有的,是“男人至死是少年”的自我怜惜,中年自恋男、软饭男们的“成长”,让人大受震撼。

如果编剧干脆将这个故事写成时尚舞台的抓马故事,可能还会因为戏剧张力让观众认可,可惜,编剧找了一个悬浮的论点,却想要做有感染力的共鸣。

内核悬空,华而不实。

故事想表达的东西有点像我们青春时代钟爱的疼痛文学,长大后会发现会曾经的呻吟那么天真、矫情,而《东八区》却让中年人继续无病呻吟。

不知张翰与其他主创在打造这部剧时似乎有受《绅士的品格》的影响,这部剧拥有《绅士的品格》华丽的外型,却忽略了人设与立意的厚度支撑。

主角可以不完美,他们可以是软饭男、自恋男甚至花心男,但想要观众喜欢,需要更客观地讨论他们的问题,并适应挖掘人物可爱赤诚的的一面,中和整体观感。

由角色故事所表达的东西,可以有着时尚装的精致悬浮外表,却也要保持直击人心的正向情绪共鸣,痛点接上地气,立意有思考价值。

如果仅仅是向观众证明原来那些低俗YY与冒犯,矫情的呻吟与杰克苏才是基本盘,那对观众来说,或许还不如直接搞个完全浮夸版的“中年F4的花样人生”有营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