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因之谜大揭秘(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不过54岁)

诸葛亮死因之谜大揭秘(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不过54岁)(1)

三国时期,季汉势力一直在磕磕绊绊中前进,直到先主刘备在荆州遇到了水镜先生,并由此得到了诸葛亮这样一位贤才,刘备这才在正确的战略指引下建立了基业。然而,由于刘备的意气用事,季汉还没起来便在陆逊的一把火下面临崩塌的风险。

幸好,受到刘备托孤之重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心竭力为季汉筹措、奔波,这才使季汉转危为安。而刘备死后,诸葛亮独撑大局,心力憔悴,最终在北伐中,与司马懿对峙于五丈原时不幸病逝。想必肯定有人会好奇,诸葛亮究竟是得的什么病这么严重?「链接」

三国,是继东汉末年的一个大乱世,各路诸侯角逐中原,最终魏蜀吴三国鼎力。古代战场厮杀,死伤是很常见的事情,特别是兵卒,在各类战争记录中都是数以千、万计的。而作为一方的大将或者主帅,相对而言,这种在战场上死于刀剑等冷兵器等伤害的可能性会低很多。

如果翻阅三国相关记录,除非战场意外或败局已定,你会发现很多将帅、谋士多是病逝的,像是周瑜、郭嘉、张辽、荀攸、法正、吕蒙等。(往期回顾:三国英雄人物之死,演义和正史有何不同?)

这是因为和如今的科技和医疗等条件相比,古代医疗条件一般,医学知识还比较有限,在治疗上就存在不少问题。更何况长期在战场奔波的这些将帅和谋士,由于战场条件的风险和距离等因素,医疗工具和药物又不像跌打损伤、皮外伤这种药那样及时匹配到位,这就更增加了疾病致死的概率。

诸葛亮在刘备托孤后,除了南征外,一直在为复兴汉室积极北伐。由于诸葛亮尽心竭力,事无大小都要亲自管理,自然十分劳累,从而给身体形成了巨大的负担,虽说这会对诸葛亮的健康造成恶劣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当时身体出了状况。

诸葛亮死因之谜大揭秘(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不过54岁)(2)

那究竟诸葛亮的身体出了什么状况,以至于五十四岁就垮掉了呢?《魏氏春秋》中记录了这样一段内容:

亮使至,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宣王曰:"亮将死矣。"

是讲诸葛亮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时,有一次派使者到司马懿营中。司马懿老奸巨猾,只字不提军事上的事情,却看似关心地询问起了诸葛亮的日常饮食和事务烦简的状况。

诸葛亮死因之谜大揭秘(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不过54岁)(3)

这位使者没想到还是个实诚人,有问必答地把诸葛亮繁忙的状况以精准的数据形式“报告”给了司马懿,并表示这样繁忙的情况下,诸葛亮每天吃的不过几升。他自以为把丞相能干和伟大讲得多么生动,却不想养生专家、老中医司马懿先生一眼看出了症结,并精准地判断了病情:诸葛亮这下活不了了。

东汉1升米约是现在的0.2升,换算成重量也就是1.2斤,也就是说诸葛亮一天吃的饭大概有两三斤的样子,考虑到古人的副食品比较有限,可以说诸葛亮一天的进食量就是这些。

诸葛亮在如此繁忙的情况下,一天就吃这么少,这可以看出这个状况应该和饮食有一定关系。

诸葛亮死因之谜大揭秘(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不过54岁)(4)

而且,据《魏书》相关记载,诸葛亮在病情晚期甚至出现了咳血的情况。也就是说,日常工作事务多,再加上北伐一直没有进展,粮草又无法保证供应的情况下导致压力大,而且,长期征战饮食自然不规律。由此,我们可以作个大胆的推论:诸葛亮很有可能是得了胃溃疡。

根据如今相关医学上的解释,胃溃疡是指发生在胃角、胃窦、贲门和裂孔疝[shàn]等部位的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这个病的发生群体多是中老年人、长期加班者、饮食无度者。这个病有一些并发症,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就是上消化道出血。但一般,这个症状是可以自行停止的,出血量较小的时候一般也就是便血,除非出血量较大,那就会出现呕血的状况,可见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峙期间胃溃疡已经非常严重了。

诸葛亮死因之谜大揭秘(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不过54岁)(5)

我国古代的中医疗法,讲究的是调理身体,休养身心。但诸葛亮长期操持北伐,为了战胜魏军各种操劳,是无法得到有效地休养的,特别是前几年,几乎是年年出兵,这更容易加剧病情的恶化。

所以,在最后对峙于五丈原时,哪怕用女装羞辱司马懿都无法激司马懿出战,东吴又被曹叡击败无法策应北伐的情况下,操劳、焦虑过度,导致胃溃疡复发并急剧恶化,当时的医疗条件又无法提供有效治疗,最终导致不治而亡。

当然,由于缺乏史料验证,这也是我们所作的一种推测,不一定是事实,对此,你怎么看呢?

欢迎点击 链接 发现和探讨更多榜单内容哦~

诸葛亮死因之谜大揭秘(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不过54岁)(6)


整编:大男孩寅申,本文资料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欢迎点击 链接 来 众推风云榜 畅聊风云变幻,共推精彩见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