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秦腔的独特魅力,年轻人不爱看秦腔

在短暂的转场间隙,老谭终于忍不住小声对我说:“翠云竟然是女主角!”翠云是戏中三小姐的丫鬟,在旦角里面戏份似乎是最重的。我知道他已经完全被剧情吸引住了。

最后我问他:“有电影好看吗?”老谭笑着说:“跟电影一样好看!”

1

6月18日,星期五,下班后约了老谭在南稍门聚餐。饭后一看时间,还不到六点钟,夏天昼长夜短,离天黑还早,于是老谭提议去看电影。

他熟练地打开某团app,查看一番后,放下手机,猛喝了一大口饮料,失望地说:“没啥好电影。”老谭是典型的工科男,西电硕士毕业后就职于高新一家互联网公司,看电影是他平时为数不多的文艺爱好之一。他说没有好电影,我是信的。

感受秦腔的独特魅力,年轻人不爱看秦腔(1)

▲秦腔《三滴血》剧照 图源网络

“要不去看秦腔?”,我笑着对他说。刚才翻手机,刚好看到省戏曲研究院公众号发布的演出预告,今晚七点半有演出,剧目是青春版的秦腔移植剧《五女拜寿》。省戏曲研究院在文艺北路,以前见过,离南稍门不远。

听到我的提议,老谭先是一愣,确定我没有开玩笑之后,他既没有问是什么秦腔剧目,也没有问演出的时间和地点,而是说:“秦腔有啥看的?我小时候就见过了,根本看不懂。”

老谭是甘肃庆阳人。从地图上看,庆阳就像一个大拳头砸在陕西的腰眼上,与陕西地域接近而文化相通,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秦腔“戏窝子”。他小时候曾跟着奶奶端着小板凳跑遍了四里八乡的庙会看秦腔,所以他对秦腔并不陌生,但也谈不上熟悉,“看不懂”竟成了他记忆中关于秦腔最深刻的印象。

感受秦腔的独特魅力,年轻人不爱看秦腔(2)

▲庆阳和陕西地图 图源网络

“这个你不用操心,剧场舞台两侧一般都有字幕”,对于他的疑问,我已经预料到了。老谭面无表情地看着我,不说话了,我知道我的回答并没有让他满意。“咱也可以先看看剧情简介,或者上网搜一下台词,提前准备嘛”,说着我把《五女拜寿》的演出链接发给了他。

“提前看剧情和台词,那都剧透了,再去看还有什么意思?”老谭没有点开链接,而是直接以看电影的经验抛出了第二个疑问。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我调动自己有限的知识储备,迅速组织语言,略作思索后从戏曲和电影艺术的区别开始谈起,最后总结说:“秦腔是舞台艺术,除了戏剧情节之外,更多的是身临其境地欣赏演员的唱腔、扮相、行头,感受舞美、灯光、音乐等等。那舞台可是相当漂亮的!”

虽然我对秦腔的理解远远谈不上深刻和专业,但是我认为这样的解释用来应付他的疑问已经足够了。

感受秦腔的独特魅力,年轻人不爱看秦腔(3)

▲2021年3月28日三意社在周至演出 图源三意社公众号

听完我一本正经的解释,老谭仍不死心:“戏台子也就那样吧,破破烂烂的,风一大都能吹倒,没觉得有多好看。”“你看的都是乡下庙会上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吧?”我并没有取笑他的意思。老谭咧嘴一笑,算是默认。“今晚的演出是在省戏曲研究院剧场,演员都是小梅花秦腔团的专业演员,这可不是一般的乡下剧团能比的。”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小梅花秦腔团,只是把演出预告上的信息重复了一遍。

“应该没有年轻人去看吧,到时候会不会很尴尬?”老谭终于说出了最后一个疑问。从他的语气可以判断,他已经基本同意去了。

这个问题也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我没法保证,只能笑着说:“咱俩就是年轻人啊。”

2

从南稍门顺着友谊东路,过天桥沿着文艺路往北走,不久就看到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大门。

感受秦腔的独特魅力,年轻人不爱看秦腔(4)

▲省戏曲研究院大门 图源网络

售票窗口在大门的左侧,当天演出的票价分三个等级,VIP票100元/张,甲票50元/张,乙票30元/张。对我俩而言,第一次来这里看戏,买什么票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能进去就行了。这时候旁边一位秃顶的大叔用现金买了一张甲票,趁着他登记的间隙,我瞟了一眼他放在窗台上的票,票面显示座位在第7排。

“要不咱也买甲票吧”,我建议说。然而老谭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可能进去坐一会就出来了,甲票的位置太靠前,到时候出来不方便,还浪费钱。买乙票,便宜!”我无言以对,如果他进去没多久就当逃兵跑了出来,30块钱的乙票确实比50块钱甲票的损失要小一些。

买完票一看,两张连在一起的乙票分别是15排1号和3号,果然比甲票靠后很多。

感受秦腔的独特魅力,年轻人不爱看秦腔(5)

▲戏票

3

七点左右,剧场外已经聚集了不少人,绝大多数都上了年纪。站在他们中间,我和老谭感觉自己格外引人注目,好像所有人都在看着我们。老谭环顾四周,低着头在我耳边悄声说:“你看,一个年轻人都没有!”我知道他有些不好意思,我自己也感到别扭,于是说:“用口罩把脸遮全,你再把帽檐压低一些,咱去旁边看看介绍。”剧场入口两边各有一张大红色的宣传海报,包括今晚即将上演的《五女拜寿》。

感受秦腔的独特魅力,年轻人不爱看秦腔(6)

▲《五女拜寿》宣传海报 图源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官网

排队,扫码,测温,检票,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终于进入了剧场。进去后才发现,我俩的座位在倒数第二排中间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整个剧场都在我们的视野范围之内,远远望去,隐约可见正前方被暗红色幕布遮盖的中央舞台,几乎和两侧的墙壁融为一体。

七点三十分,伴随着一阵欢快急速、豪迈激昂的开场音乐,大幕缓缓拉开,灯光逐渐由昏暗变得明亮,一个庄重典雅、光彩夺目的舞台远远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当以五个小生、五个花旦为代表的二三十位演员悉数登场亮相后,精致的扮相,崭新的服饰,靓丽的舞美,五光十色的景象震撼人心,紧接着高亢激昂、沧桑厚重的秦声秦韵开始响彻整个剧院。

《五女拜寿》这部戏并不是秦腔的原创剧目,而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根据同名越剧移植改编的新创剧目。讲的是尚书杨继康做寿,五个女儿女婿奉厚礼前来拜寿,因养女三春和女婿邹应龙贫贱,杨夫人心中不悦将他们赶出杨府,后来杨继康被削职抄家,诸女皆不能依靠,唯三春将其收留侍奉,后来邹应龙高中状元,扳倒严嵩,杨家沉冤昭雪,诸女又来拜寿。一番沉浮,杨夫人方知人间冷暖。

感受秦腔的独特魅力,年轻人不爱看秦腔(7)

▲《五女拜寿》剧照 图源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官网

今晚的演出的是“青春版”的《五女拜寿》,以青年秦腔演员为主,同时在舞美、唱腔、音乐、灯光等方面创新性地融入了更多现代的元素,使整部戏充满了青春的气息。青年演员们的唱腔委婉灵动,干练清丽,角色演绎的活灵活现,有血有肉,让观众从戏中五个女儿的不不同表现和心态变化中,体会到人情的冷暖和世态的炎凉。

在整个看戏的过程中,我最担心的是坐在旁边的老谭突然中途离场。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从音乐响起大幕拉开的那一刻,一直低着头玩斗地主的老谭放下手机,目光直视正前方的舞台,虽然口罩遮挡着他的面部表情,但是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到意外、惊喜和震撼。在之后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老谭的目光就几乎没有离开过舞台,他腰板挺直,双手放在前面的座椅背上,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和两侧的字幕,完全被紧凑曲折的情节和演员爆发力十足的表演吸引住了,全程都处于一种紧张和亢奋的状态。

演到最精彩的部分时,老谭会跟着其它观众一起鼓掌叫好,一向不善于表达的他这一次毫不吝惜地宣泄着自己的情绪。有好几次他想跟我交流,但因为场内声音太大,又怕影响其他观众而作罢。在短暂的转场间隙,老谭终于忍不住小声对我说:“翠云竟然是女主角!”翠云是戏中三小姐的丫鬟,在旦角里面戏份似乎是最重的。我知道他已经完全被剧情吸引住了。

4

十点整,演员谢幕,我们走出剧院。两个半小时的视听盛宴,经过深度声音浸润后的耳膜仍然在共振,脑海里依旧回响着秦腔那黄钟大吕般震撼人心的旋律,突然感觉到周围出奇的安静,夏夜的凉风轻轻地吹在身上,整个人从身体到心理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舒服和满足。

从剧院出来后,老谭一直没说话,而是忙着回复消息,刚才他给很多朋友分享了现场照片和视频。“怎么样?还不错吧?”我问道。“很棒啊!跟我小时候看过的秦腔完全不一样,以前真的是错怪秦腔了,总觉得是爷爷奶奶那一辈上了年纪的人才看的东西,又土又老还看不懂,今天这场专业演出刷新了我对秦腔的认知,没想到秦腔竟然这么美!”老谭极力压制着因为激动而略微颤抖的语气。

我说:“能值回票价吧?”

“肯定值,还赚了!一张电影票也要三十多呢。早知道买甲票,或者VIP票,这样效果更好一些。”老谭有点惋惜地说。

我说买了甲票,你再中途跑出来,那损失就更大了。老谭知道我在揶揄他,哈哈一笑:“从开始就被吸引住了,怎么舍得走啊。不过中途确实想上厕所,硬是憋了一个多小时”。

“你不觉得声音太大了,有点吵吗?”说实话,我的耳膜还在震动。“我觉得还好。没想到现在秦腔的声乐体系竟然这么丰富,连大提琴、管弦乐和电声乐器都用上了!”老谭赞不绝口。

“那剧情呢?”我问道。“剧情确实有些老套,毕竟是传统戏嘛。不过节奏很棒,整体上还是很吸引人的。”老谭说。

感受秦腔的独特魅力,年轻人不爱看秦腔(8)

▲央视热播剧《装台》中也有刁顺子拉人看秦腔的桥段,后来这秦腔让人越看越上头

我们边走边聊,从演员的唱腔、化妆、服装一直聊到舞台的设计、灯光、伴奏。虽然我们两个门外汉对于秦腔的认识和理解可能连皮毛都算不上,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确实被震撼到了。

最后我问他:“有电影好看吗?”老谭笑着说:“跟电影一样好看!”

“跟电影一样好看”,秦腔能得到这样的评价,我觉得今天不虚此行了。

5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进剧场看秦腔。

好几年前曾陪着一位酷爱京剧的湖北籍同学去过易俗大剧院看过一次。当时订的票是《周仁回府》,由于担心看不懂,所以提前上网打印了这部戏的全本台词,我俩人手一份,认真读过几遍。最后不知道什么环节出了问题,进入剧场后演出的却是《金沙滩》。刚开演没多久,台下观众发现被骗,有人大喊“退票”!也有人拿着票直接去找工作人员……演出并没有停止,我俩和绝大部分观众一起看完了这部戏。

当时我俩具体聊了什么,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他说过一句话:“我以后可能要放弃京剧,改学秦腔了。”

……

时代大潮的冲击之下,秦腔这一古老而悠远的艺术正在从年轻人身边逐渐淡去。年轻人和秦腔就像两条直线,可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大多数是小时候)有个交点,之后便渐行渐远,以后再也不会有交集。

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年轻人没有机会看过真正专业的秦腔表演。和老谭一样,他们对于秦腔的印象仍然停留在过去,仍旧没有摆脱“土、老、看不懂”的固有认知。在一场多了时代气息而少了传统的老迈和迟暮的专业秦腔演出面前,所有这些对于秦腔的误解,将不攻自破。

作者:滕根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感受秦腔的独特魅力,年轻人不爱看秦腔(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