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男性和女性平均寿命(单身与结婚相比)

还有人记得“11·11”本来的意义吗,这个原本定位于孤独抱团的单身节日摇身一变成了全民狂欢购物节,真的没有人为单身狗发声吗?

然而,单身人士们表示还真的不需要——

“智者不入爱河”

“不婚不育保平安”

“不谈恋爱,屁事没有”

……

在恋爱结婚这件事上,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摆烂”。提及婚姻,大家更是充斥着疲惫、沮丧和毫无期待。

全球范围内,结婚率和过去几十年相比日趋下降,“不婚主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虽然结婚与否是个人选择,但是长期的单身或许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01

单身与结婚相比,寿命更短?

今年5月,日本国家癌症中心Manami Inoue团队在JAMA Network Open发表题为“Association of Marital Status With Tota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Asi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来自亚洲队列联盟 (ACC) ,包含中国、日本、韩国及新加坡在内的62.3万样本数据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以确定婚姻状况与特定原因死亡率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显示,与已婚人群相比,包括单身、离婚等在内的未婚者的冠心病死亡率会升高20%、癌症死亡率升高6%。未婚个体的总死亡率风险增加15%。这一现象在男性和65岁以下人群中尤为明显。

日本男性和女性平均寿命(单身与结婚相比)(1)

(图源:JAMA Network Open网站)

其实也不难理解,相比于单身状态人群,婚姻伴侣会帮忙照顾生病的另一方,督促对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一段稳定的婚姻关系还能带来更多的情感支持、财力支撑,提升抗压能力,死亡率较低也在情理之中。

刊登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的一项涉及70多万癌症患者的研究显示,相比于独身者(未婚、离异、分居、丧偶),已婚者更倾向于尽早诊治,因此死于癌症的风险降低了20%。不仅如此,实际上,单身的癌症患者可能会遇到“不公正”的治疗。比如,有些医生会因为患者单身、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而拒绝给患者采取副作用高的药物治疗(害怕出现严重副作用后无人照顾)。

日本男性和女性平均寿命(单身与结婚相比)(2)

此外,还有研究显示,未婚人士的皮质醇(Cortisol)水平较高。皮质醇是肾上腺分泌的一种荷尔蒙。当人体处于高压状态的时,肾上腺为应对紧张情绪而分泌皮质醇。当皮质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时容易引起高血糖,高血压,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并且还会增加肥胖的几率。而良好的陪伴关系有利于纾解压力和焦躁情绪,降低皮质醇水平,从而提升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02

婚姻对女性健康的增益不如男性

当然,不是说结婚一定会比单身的健康受益更高,也并非给家里长辈提供一个催婚的新理由。一段可以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婚姻,自然可以因为对方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的健康和幸福,这点毋庸置疑。然而,就如同《安娜-卡列尼娜》里提到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婚姻在某种意义上是带着牺牲性质的赌博,在感情方面,错误的选择可能会招致灾难性的后果。

一段糟糕不幸的婚姻除了能看到的家暴、出轨这些极端行为。还有看不到的“隐性”危险,长久日复一日的争吵、消耗同样会令昔日爱人变得面目可憎、满身怨气。

日本男性和女性平均寿命(单身与结婚相比)(3)

这是否就印证了低质量的婚姻不如高质量的单身?那么对于健康的收益是否大打折扣?

然而研究显示,即使处在不理想的婚姻状态下 , 已婚男性的健康状况仍优于未婚男性 。不过,对于女性却恰恰相反。婚姻状况不佳的女性出现健康问题的可能性要比未婚女性高出五个百分点 。对于这一结论,研究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在家庭分工中,已婚女性通常需要承担更多家务和抚育子女的工作,这点可能会中和掉部分因婚姻带来的健康益处。

根据2020年第四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显示,尽管近十年来夫妻家庭地位更加平等,但女性仍旧承担着照料家庭的主要责任,已婚女性平均用于照料家人的时间为136分钟,平均每天家务劳动时间为120分钟。西方学者的研究也发现,家务劳动性别分工在最近几十年并未显著变化。尽管女性在经济、教育上的地位有所提升,但并未显著改善其家务劳动的分担。

长期过度的家务劳作除了会令女性出现腰肌劳损、骨关节不适等情况,还有可能会对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在一项研究针对日本妇女的研究中,家务劳作对其抑郁症的诱发几率比职场压力更甚,不能确定的家务工作量将女性发生抑郁障碍的风险增加4.077倍。

03

爱与自由,究竟如何抉择?

婚姻是座围城,吸引着人们签订厮守一生的契约。然而,昼夜囿于柴米油盐的生活也让一些城外的人顿步不前,思虑着作为个体的自由与付出。

在不断变幻的历史潮流推动下,包括女性地位的提升,节育措施的出现,“彩虹族”群体的发声,财富的不断积累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以及通讯工具和社交网络的更迭——选择独自生活的人群比历史上任何时段都多。全世界由一人组成的家庭数量到2020年已经增至3.34亿人,个人,而不是夫妻、家族正在迅速成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

一直以来,核心家庭模式(由夫妻双方及其未成年子女组成)不仅是一段浪漫爱旅的终点,同时因为稳定、集体感强而被视作社会的凝聚力量。也因此,我们对单身群体总是抱有离群索居的刻板印象,他们孤独、缺爱,是排斥社会的主力军。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美国的社会科学家的研究给出了不一样的结论。独居浪潮并没有令大多数的单身人士疏离社交,相反单身人士们更常外出就餐、约见朋友、积极参加社区或者公益活动。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带、扩大和发展社交网络上,他们往往比已婚人士更加的热情和投入。

日本男性和女性平均寿命(单身与结婚相比)(4)

总而言之,作为人际关系中的个体,我们拥有设计自己理想生活中的社群的权利和自由。关于结婚or单身孰优孰劣,科学给出的解答是——结婚比单身在健康方面获益更大,尤其是男性群体。

但在人生的选择上,并没有标准答案。

参考文献:

[1] Leung CY, Huang H, Abe SK, et al. Association of Marital Status With Tota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Asia. JAMA Netw Open. 2022;5(5):e2214181.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14181

[2] Aizer A A, Chen M H, McCarthy E P, et al. Marital status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3, 31(31): 386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