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监狱长为什么被扣帽子 你知道末代皇帝里的那个监狱长是谁么

《末代皇帝》是小编本人非常喜爱的一部电影。第一次看《末代皇帝》的时候是小时候在江苏教育电视台上,当时还以为这是一部中国人拍的电影,只是奇怪为什么剧中人物都说英文,后来才知道这部电影原来是意大利导演作品。电影主要在欧美地区上映,上映后深受全球观众好评,并且该当年获荣项多项年度奥斯卡年度大奖。

末代皇帝监狱长为什么被扣帽子 你知道末代皇帝里的那个监狱长是谁么(1)

《末代皇帝》剧照

这部电影里有一个配角令人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劳教所金所长。这个金所长的现实人物原型是抚顺战犯管理所所长金源。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金源所长曾担任了这部电影的重要顾问,而且还在影片中出了一个镜头,就是影片结尾处一个操着浓重东北口音的男人在话筒前高声呼喊出溥仪的名字,并把清皇室姓氏叫作爱新觉(jiao3声)那个男人。

末代皇帝监狱长为什么被扣帽子 你知道末代皇帝里的那个监狱长是谁么(2)

金源所长出现在《末代皇帝》中

末代皇帝监狱长为什么被扣帽子 你知道末代皇帝里的那个监狱长是谁么(3)

英若诚在末代皇帝里的剧照

末代皇帝监狱长为什么被扣帽子 你知道末代皇帝里的那个监狱长是谁么(4)

《末代皇帝》剧照

而扮演这位金所长的演员名叫英若诚,如果你是因为看他面生而把他和别的普通演员一样混为一谈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这位英若诚背后大有来头,且英若诚本人的人身经历也极富传奇色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先来说一下英若诚的家族史。

英若诚的爷爷是英敛之是满族正红旗,英敛之当时在北京创办了辅仁大学(新中国建立后被北京师范大学所合并),与北大、清华、燕京被誉为民国四大名校,1960年,辅仁大学在台湾复校,如今已是台湾四大名校之一,也是少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承认的大学之一。

末代皇帝监狱长为什么被扣帽子 你知道末代皇帝里的那个监狱长是谁么(5)

英若诚爷爷:英敛之-(图片转自百度百科)

英敛之还创办了《大公报》,没错,就是那个在香港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大公报》当时是在天津创办,以“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的办报宗旨广泛受到知识分子欢迎。后又因多种原因,《大公报》在国内被陆续改名或停刊,最后《大公报》在香港延存至今。

另外,英敛之还创办了北京当时第一所女子中学——静宜中学,还让自己儿媳(也就是英若诚母亲)担任中学校长。

英敛之的妻子是爱新觉罗·淑仲,皇族后裔,两人育有独子英千里。

英敛之还和当时的民国第一才女吕碧城有一段佚事,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百度。

英若诚的父亲英千里,是抗日战争后民国政府北平教育局长及社会教育司司长,也是外国人公认的当时全中国英语最好的中国人。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投身抗日工作,曾秘密组织炎武学社,积极掩护优秀青年潜赴后方。1949年内战最后之际,他不得不远赴台湾,没想到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留在台湾的英千里并没有再娶妻生子,而是独自孤独终老,在台湾,所有的初中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的英文教科书,均出自英千里之手。顺便,他还在台湾还教了个大家都认识的学生:马英九。

末代皇帝监狱长为什么被扣帽子 你知道末代皇帝里的那个监狱长是谁么(6)

英若诚父亲:英千里-(图片转自百度百科)

英千里的妻子,也是英若诚的母亲是蔡葆真是晚清山东省巡抚(后改为山东省省长) 蔡儒楷之女,曾和邓颖超是同班同学,哥哥蔡凤都也和周恩来是同班同学。还曾受公公之托短暂的担任过静宜中学的校长。他和英千里隔海相望,丈夫去台湾后,她独自一人抚养7个子女,任凭生活困苦,她也不让孩子中断学业,而且,和丈夫一样,她自己也没有改嫁他人。

英若诚的的姑姑是英茵,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电影明星和抗日间谍,也是一名传奇人物,后被日本人在上海杀害。

末代皇帝监狱长为什么被扣帽子 你知道末代皇帝里的那个监狱长是谁么(7)

英若诚姑姑:英茵

英若诚的兄弟姐妹有9人之多(2人早逝),而且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他的妻子吴世良曾经是周恩来的翻译,还担任过是曹禺的秘书。同样也是个表演艺术家。两人在清华大学相知相识后相爱。育有一子一女,儿子英达是90年代中国情景喜剧第一人,曾执导过《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候车室的故事》等众人耳熟能详的情景喜剧,其中《候车室的故事》也有英壮做编剧和导演,而英壮也是英若诚的侄子。女儿英小乐自幼学画,是著名的旅美画家。

英家祖上三代都是名门望族,后代也成绩斐然。英若诚自己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它不仅是一名演员,还是一名翻译。他一生翻译了2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众多著作。

1947年,年仅18岁,还在念书的英若诚就将爱森斯坦写的《电影感》译成中文,其翻译水平之高得到了当时正在清华大学任教的著名外国文学专家王佐良教授的高度赞赏。同时他还参加了一个业余的“骆驼剧团”,并在里面担任一名业余戏剧演员,从此开启了他的戏剧之路。2年后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但英若诚的却永远失去了父亲。

1950年,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正式成立了,并且向社会招考演员,英若诚立刻报名参加,他被顺利录取成为了一名正式的话剧演员。在接触话剧的这段时间,英若诚和老舍、曹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0年老舍先生从国外回来,写出了《龙须沟》交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当年,英若诚看到这个剧本后,就深深地被剧中的故事和情节所吸引,成了“老舍迷”。此后,但凡老舍写的剧作,如《茶馆》、《女店员》等,他都力争在剧中担任角色。每一次演出,他都尽心尽力地投入,1958年老舍先生看了《茶馆》的第一次演出后,高兴地说:“英若诚演的那个刘麻子,比我剧本写的还形象十倍。

而且,英若诚不但致力于老舍先生名著的演出,而且还把老舍先生写的《龙须沟》、《茶馆》等名作翻译成英文,介绍到世界许多国家,为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1979年,他把老舍的名著《茶馆》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为《茶馆》成功地访问西欧做了准备。

末代皇帝监狱长为什么被扣帽子 你知道末代皇帝里的那个监狱长是谁么(8)

1958年《茶馆》,英若诚(右)饰刘麻子

末代皇帝监狱长为什么被扣帽子 你知道末代皇帝里的那个监狱长是谁么(9)

1983年《推销员之死》,英若诚(左)饰威利.罗曼

他不但能演,还能编,能翻,并且能导。是话剧界的全能型人才,他在话剧界的地位就相当于戏曲界的梅兰芳,但这里我们暂且忽略掉英若诚的话剧生涯,因为.....太多了!我们去看看他在影视领域的表现

其实,在《末代皇帝》之前,英若诚在影视领域的涉及并不多。

1965年,在电影《白求恩》里,英若诚在片中饰演一个翻译兼秘书。

1981年,在电影《知音》里,英若诚在片中饰演大总统袁世凯。

1982年,在电影《茶馆》里,英若诚在片中饰演刘麻子

电影《白求恩》1965年完成拍摄,1977年才正式上映,原因?你懂的!

在那个特殊年代,由于是英若诚父亲的关系,母亲蔡葆真又会说法语,再加上对丈夫忠贞不二,所以很快蔡葆真就受到了迫害,丧失人性的反动派将蔡葆真关押在一个仅有7平方的房间里,而英若诚因为外文好,曾为北京市长彭真负责收集外文资料,也被受到迫害,入狱三年。

末代皇帝监狱长为什么被扣帽子 你知道末代皇帝里的那个监狱长是谁么(10)

英若诚和他的母亲蔡葆真(摄于1982年)

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些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下他的自传书:《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

1982年,中国和意大利曾合拍过一部电视剧《马可 波罗》,故事讲述的是马可波罗来到元朝中国的故事,英若诚在这部剧中饰元朝大汗忽必烈。这部剧后来被美国NBC电视公司买下,并获得了美国最佳电视剧奖——“艾美奖”。也正是这部剧让英若诚声名大噪。他的表演受到意美两国观众的一致好评。甚至在1983年,意大利《微笑与歌声》杂志,经过读者投票,一致同意把那个年度最佳男演员奖——“银猫奖”,给了扮演忽必烈的英若诚。

末代皇帝监狱长为什么被扣帽子 你知道末代皇帝里的那个监狱长是谁么(11)

英若诚在《马可·波罗》里扮演忽必烈

1986年,英若诚突然接到任命,从演员直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同时就任文化部长的是作家王蒙。此前英若诚几乎从未担任过行政职务,曾经的人艺资料室主任、创作组组长,也不过相当于“股”级干部。

1987年,《末代皇帝》正再故宫内如火如荼的拍摄,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英若诚正好在故宫探访《末代皇帝》祖居。而早就通过《马可·波罗》认识英若诚的贝托鲁奇对他赞赏有加,英若诚有着丰富的演戏经验,又有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还亲身经历过那个动荡岁月,再加上他本身就是国家干部,还有谁能比他更适合演劳改所所长那个角色?因此贝托鲁奇”抓住”英若诚,希望英若诚来给他演电影。但英若诚急忙婉拒,他公务繁忙,怎么可能过来拍戏?但是,剧组为这事不停奔波,很快英若诚就接到了国家领导人的特批准许,让他请假参演《末代皇帝》有了部长的参与,自然,这部戏的拍摄过程也非常顺利。

相信这是唯一一部在任中国高级官员能请假去拍戏的电影了。

末代皇帝监狱长为什么被扣帽子 你知道末代皇帝里的那个监狱长是谁么(12)

英若诚旧照

英若诚的部长当得十分有个性,曾有外国记者当众提问英若诚,如何看待演员当官?对此敏感问题,英若诚从容作答:“我想演员要当官就应做大官,比如里根!”其不卑不亢、睿智机敏令人赞叹。1988年,北京人艺《茶馆》等五台大戏赴上海演出,人艺请回了很多已经退休的原班人马,唯独顾虑到请英若诚这样的部级领导出演“刘麻子”实在不成“体统”。谁知英若诚不但欣然同意参演,而且一演就是18场,成为上海市民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以现任高官身份在公开演出中出演丑角,中外政坛可能仅此英若诚一人!

末代皇帝监狱长为什么被扣帽子 你知道末代皇帝里的那个监狱长是谁么(13)

英若诚旧照

部长卸任后他又回到舞台。1990年,英若诚在电视剧《围城》中饰演了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一角。不料,在他导演的萧伯纳剧作《芭芭拉上校》演出后台,他鼻子突然大量喷血。夜间,又喷一次,急诊送进协和医院。自此身体时好时坏3年,1994年虎背熊腰的英若诚彻底病倒了,开始了与病床相伴的日日夜夜。就这样,他还翻译了一组剧本,英文译中文的有《推销员之死》《哗变》《请君入瓮》《巴巴拉上校》,中文译英文的有《茶馆》《家》《狗儿爷涅槃》。、

2003年12月27日凌晨1时35分,英若诚因患肝病导致的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在协和医院辞世,时年74岁。如今,斯人已去,英若诚带着辉煌走了,但我想,我们会永远怀念他!怀念那个告诉我们撒尿要沿着马桶边缘尿尿的“金所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