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乡村往事知多少(乡村回忆系列之三)

镜头下的乡村往事知多少(乡村回忆系列之三)(1)

山村旧景 (西楼 摄)

坡 里 送 饭

村里生产队时,社员去坡里干活,一般不明天,就挑着粪上坡,这样一天就有两顿饭在坡里吃。

早饭和午饭,队长按排一位妇女在家常年烧汤。夏天往水里加点绿豆或是放点炒谷米,东西都是生产队的。早饭时间一般八点多钟,负责上坡送早饭的人,六点半就开始到上坡人的家里催饭,一般要求七点半以前必须把各家的饭送到熬汤人家里。到坡里半小时路程,八点准时吃到饭。

早饭一般都耽误不了,因为家庭主妇们,不明天就开始摊煎饼了,也有的烙菜煎饼。送的饭都是每家用自家人一看就知道的包袱包好,也不用再做标记。送饭人用筲(水桶)盛上汤,挑着担子,一头饭,一头汤。在坡里的人,已经干了两个多小时的活了 ,对早饭早已望眼欲穿。

吃饭后稍微休息,就趁凉快接着干。上午10点左右,队长就按排回村拿中午饭。送饭的一回村,马上把各家盛干粮的包袱发给大家,要求11点半准时送到。

中午饭花样多一些。那时我们家乡,常年吃渣豆腐(小豆腐)。家家都有豆子,春天用苦菜、霁菜,后用小白菜。小白菜是耩谷、耩秫黍时套种上的,谷、秫黍薅苗子时,一次把小白菜拔净,怕影响庄稼长。小白菜很多,搽渣豆腐非常好吃。搽渣豆腐只用一部分,剩下的用锅掠一下,挂在铁丝上晒干,留着冬天吃。秋天用羊夹叶,白箩卜红箩卜缨子等做。炒菜的很少有猪肉,一般用豆腐炒,家家都用豆子换豆腐。从我记事就是一斤豆子换二斤豆腐。豆腐炒韭菜,炒黄瓜。主要是照顾坡里干活的,家里其他人基本上以吃咸菜为主。

有一次我在坡里吃饭,打开包袱一看除了烙菜煎饼外,下面压着一个白面带褶子的蒸包。我一看就知道这是老母亲步行五里路去张庄饭店买的,我当时就没敢拿出来吃。等大家都吃完了饭,一般午饭后都到树下睡一觉再干活。我到没人处,偷偷地拿出蒸包,边吃边流泪。老母亲是缠小脚,来回走十里路,自己不舍得吃,弟弟们也没有,这是单独给我的。那时候去饭店买饭要用粮票,农民种粮食,交公粮,却没有粮票。我家是职工户有粮票,我哪敢在没有粮票的众人面前吃饭店的蒸包啊?!现在,想起来依然泪水盈眶。

中午饭有菜、有渣豆腐。大盆小碗,就需要两个人送饭。一个挑饭,一个挑汤。中午饭一般不齐,有利索的家庭主妇,准时送到,有的没有时间观念,赶集回不来,啦呱忘了做饭。耽误了凑齐饭菜的时间。送饭晚了以后,赶到坡里,干活的人怨声载道,骂骂咧咧。送饭的委屈,因为在家凑不齐饭,三番五次的催,跑的路越多。后来送饭的也不背黑锅了,直接点出谁家老婆耽误了送饭晚了,拖了后腿。第二天,这家送到送饭了家的成了最早的。

在坡里吃饭是有讲究的。早晨上坡前就拿个小包放上勺子、筷子。有的在包袱里放上一双筷子。大部分人啥也不放,有菜时在坡里折两根树枝、荆条当筷子。坡里吃饭,大家拿出来一看,一目了然,巧媳妇粗粮细作,摊的煎饼薄如纸,还能把棒子面蒸成包子。同样是白豆腐,用香椿芽一拌,就成了精美小菜。没练出手的媳妇,煎饼摊成糊瘩,其他就更不用说了。

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现在搞美丽乡村建设,村里道路全硬化,车能直接开到半山腰。我弟弟在老家还有房子,有时我回老家上坟祭祖。他们家存粮很多,通上了自来水,厕所改好了,做饭也用上了电饭煲。

山村,那像一道风景线的袅袅炊烟,如今已经看不到了。

镜头下的乡村往事知多少(乡村回忆系列之三)(2)

山村新姿 (西楼 摄)

镜头下的乡村往事知多少(乡村回忆系列之三)(3)

壹点号 西楼空间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镜头下的乡村往事知多少(乡村回忆系列之三)(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