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崩塌而面不改色的成语(草木皆兵的成语出于此山)

相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个成语大部分人都听过,说得是历史上的淝水之战。这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在我国公元4世纪。

泰山崩塌而面不改色的成语(草木皆兵的成语出于此山)(1)

那时东晋与前秦形成南北对峙状态,前秦国王苻坚为他统治全国的梦想,于383年率百万大军南侵,攻破寿阳后又急攻洛涧。当时东晋由谢按统率的八万精兵开赴前线拒敌,他们采用夜袭洛涧的策略大败秦军,在八公山下扎营安寨。

泰山崩塌而面不改色的成语(草木皆兵的成语出于此山)(2)

秦军逃跑时,听见夜间风的响动,鹤的叫声,也以为是晋兵追来,惊慌万分,由此留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

泰山崩塌而面不改色的成语(草木皆兵的成语出于此山)(3)

八公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淮南市,是著名的文化胜地,汉文化重镇。同时这里也是汉代淮南王刘安的主要活动地,这儿曾集中了大量当时国内的一流知识分子,博大精深的《淮南子》也是在这里诞生的。

泰山崩塌而面不改色的成语(草木皆兵的成语出于此山)(4)

泰山崩塌而面不改色的成语(草木皆兵的成语出于此山)(5)

为纪念淮南王刘安,八公山修建了汉淮南王宫。刘安治理淮南国时,体恤百姓,善汉淮南王宫于用人,因地制宜,鼓励生产,使国内出现国泰民安的景象。刘安又是集楚文化精华之大成者,在自然科学、哲学和文学上都有突出贡献。他继承西汉初年道家思想的衣钵,融百家学说于一炉,写出了不朽著作《淮南子》,这部书综合先秦至汉初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和科学技术成果内容渊博,集中体现了道家思想。

泰山崩塌而面不改色的成语(草木皆兵的成语出于此山)(6)

泰山崩塌而面不改色的成语(草木皆兵的成语出于此山)(7)

八公山历史上有淮山、楚山、淝陵、北山、寿春山之称。其山势绵延,一脉四十峰,处处景致迷人。被誉为"八公仙境"、"峻极之山"。古人赞道:"八公草木晚离离,仿佛成人似设奇。老气逼云含雾雨,空青拔地镇淮夷"。

泰山崩塌而面不改色的成语(草木皆兵的成语出于此山)(8)

泰山崩塌而面不改色的成语(草木皆兵的成语出于此山)(9)

八公山"蓄圣表仙",瑰丽神奇,不愧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

泰山崩塌而面不改色的成语(草木皆兵的成语出于此山)(10)

也有称八公山为紫金山的,这里由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128平方公里,峰峦叠翠,清泉密布,景色优美,历史文内涵深厚,由152种树木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是皖北大地上一颗绿色明珠,春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秋踏漫山红叶,如火如荼。

泰山崩塌而面不改色的成语(草木皆兵的成语出于此山)(11)

泰山崩塌而面不改色的成语(草木皆兵的成语出于此山)(12)

其实除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因西汉淮南王刘安与八公在此学道成仙的神话)等成语典故也出自于此,这座文化名山,还是很值得一游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