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头一般都朝太阳的方向吗(生活冷知识船头的秘密)

东南沿海各省包括台湾,一些港口、江河、湖泊有时会停靠一种小船,细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这种小船船头涂有眼睛,这些眼睛或大或小,眼珠朝前或下,表现得炯炯有神。为什么要画这些眼睛,是信仰抑或美观?传统还是艺术创作?

船头一般都朝太阳的方向吗(生活冷知识船头的秘密)(1)

台湾淡水,图自网络

为了解开这些谜,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这是什么船?

这些长着眼睛的小船,通常叫舢舨,也有人叫三舨或三板,英文是Sampan。三舨是一种平底木板船,最早起源于中国南方,大概范围是长江出海口到珠江三角洲一带,后来随着汉文化的辐射,东亚琉球群岛也流行起来,当地称之为“鱶xiǎng舟”。

船头一般都朝太阳的方向吗(生活冷知识船头的秘密)(2)

传统舢舨船,图自维基

传统的舢舨只是由几块木板构成的简单船只,以至于人们打趣叫它三板,事实上,古代舢舨一般有五块主要木板,船舷两侧各一块,这两块叫“上樯”,船底一块,俗称“水底板”,上樯与船底之间,还有两块,通常叫“斜脚板”。不难看出,这种船只适合在河川或近海航行,广府地区有句讽刺人的话,叫“舢舨充炮艇”,便是用这种船来形容某些不自量力。

船头一般都朝太阳的方向吗(生活冷知识船头的秘密)(3)

舢舨船构造大概示意图,图自网络

有的地方还会把舢舨涂满各种颜色,以红、白、蓝、绿为主,形成“绣面”,绣面并没有统一样式。

显然,这种船在近海捕鱼也是很危险的。

在大海中讨生活,永远充满不安,特别是技术不发达的古代,沿海先民只能求上天多予照顾、保佑,而对各种工具的绝对依赖,也让他们形成泛神灵信仰,因此,在船头画上或刻上眼睛,无疑是想赋予灵性,借以敬拜神灵。

这种眼睛,也叫龙目,在不同用途的船上,也会有不同的意涵与祈福:

  • 渔船:鱼眼向下——代表鱼虾满载,洞察暗礁水流,平安航驶。
  • 商船:鱼眼向前或略朝上——代表眼观财路,生意兴隆。
  • 兵舰:鱼眼向前——寓意紧盯敌踪,不惧对方。

船头一般都朝太阳的方向吗(生活冷知识船头的秘密)(4)

不同用途的船,图自维基

以前的舢舨用楫(也叫摇橹)驱动前行,电影《龙争虎斗》便有这种情景,但随着造船技术的进步,这种传统水上运输交通工具也早已失去光辉,慢慢被淘汰,而那些历史文化意涵也跟着逐渐消失,着实令人伤感。

——什么历史文化?

在古代,造船是一件很隆重的事,特别是最后一道工序——给船头两侧画上眼睛。一些讲究的地方,甚至会请风水大师按五行金木水火土给眼睛钉上五色彩条,再盖红布,待到良辰吉时,新船下海,才行“启眼”,揭开红布,褪去彩条。这样隆重,就是为了敬天地、敬大海,以求神灵保佑,收获满满,平安归来。

这种文化逐渐形成传统,以至于不管小船、大船,舢舨还是风帆,古人都会自觉效仿。

船头一般都朝太阳的方向吗(生活冷知识船头的秘密)(5)

台湾成功号的龙目

在船上装饰眼睛的风俗也并非中国文化所特有,世界上不少滨海地区都有这种传统,例如地中海岛国马耳他(Malta),一种传统渔船Luzzu,至今仍然流行刻上一对眼睛!不过,和中国有所不同的是,Luzzu的眼睛往往是立体的,甚至带有眼线。

船头一般都朝太阳的方向吗(生活冷知识船头的秘密)(6)

马耳他传统渔船

马耳他会有这种传统,其实是古代腓尼基航海文化的影响,我们知道,古代腓尼基人航海技术非常发达,他们的后代——迦太基人,甚至能在海上与古罗马人抗衡。腓尼基人之所以航海技术特别发达,除了因为世代与海打交道,还因为对海的崇敬,他们甚至把神的眼睛刻在船上。

船头一般都朝太阳的方向吗(生活冷知识船头的秘密)(7)

古代腓尼基的航运

这对眼睛便是鼎鼎有名的“荷鲁斯之眼”(Eye of Horus)。

荷鲁斯之眼又叫真知之眼。荷鲁斯本是古埃及法老的守护神,也被视作王权的象征,古希腊、古罗马也都视其为神,特别是靠近古埃及的腓尼基城邦,他的形象是鹰头人身。传说,荷鲁斯的右眼象征完整无缺的太阳,有远离痛苦、战胜邪恶的力量;左眼则象征阴晴或缺的月亮,具有分辨善恶、捍卫健康与幸福的作用,甚至具有复活死者的力量。

船头一般都朝太阳的方向吗(生活冷知识船头的秘密)(8)

荷鲁斯之眼,古埃及守护神

把荷鲁斯之眼刻在船头上,便是希望荷鲁斯在天之灵,保佑渔民战胜危险,捍卫幸福。


现在,也许我们不再害怕鬼神,以前那种代代相传,对天地万物保持敬畏的文化,也越来越难流传下去……

但是不要忘记,沿海先民都是舢舨船喂养长大的。

船头一般都朝太阳的方向吗(生活冷知识船头的秘密)(9)

舢舨船上的一家人,图自维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