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牛的盈利能力(降研发换盈利途牛)

途牛的盈利能力(降研发换盈利途牛)(1)

文:赵正

ID:BMR2004

持续亏损多年的途牛终于盈利了。

途牛旅游网发布的第三季度业绩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途牛实现净利润2800万元,而2107年同期则是亏损2700万元,显然,这是途牛三季报最大的亮点。但在盈利的同时,途牛三季度的营收下降5.3%,达到7.631亿元。途牛营收的下滑主要受制于旅游主业以外的其他收入的明显下滑,主要是金融服务和保险公司的服务费的收入,这部分收入为1.304亿元,比2017年同期下滑35.5%。

而第一次盈利的利好也并没有换来消费者的买账。近期,中消协通报了重点服务领域部分企业服务热线体验式调查结果。其中显示在交通出行方面,途牛在各因素中的表现都低于其他品牌。此外,途牛在捆绑销售、服务体验方面也不尽如人意,时不时被媒体曝光。

对于2018年前三季度途牛营收持续放缓的情况下却一步一步实现盈利,《商学院》记者联系到途牛公关部,截止发稿前没有收到途牛的回复。

为实现盈利 大幅度降低成本

2018年以来,途牛的战略进行了调整,执行成本削减策略,进行精细化运营,管理层积极地向盈利的方向靠拢。酒店专家华美集团首席顾问赵焕焱认为,途牛三季度的盈利主要依靠降低成本实现扭亏为盈。

具体来看,在营收下降的同时,营业费用为3.951亿元,同比下降22.1%,研究和产品开发费用为7830万元,同比下降36.9%,营销费用为2.096亿元,同比下降6.8%,管理费用为1.229亿元,同比下降25.9%。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研究员杨彦锋向《商学院》记者表示,途牛能够实现盈利主要是在多个方面削减了成本,例如削减了管理成本和营销成本,大幅度削减品牌广告的投放,在渠道端走自营门店的模式,布局速度比较合理,做到了开一家店赚钱一家。此外,途牛还加大了目的地产品的直采比例,例如很多热门目的地的都实现了直采直销,进一步压缩了上下游的成本。

降低成本背后的隐患

从数据上看,2018年三个季度以来削减成本的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这种依靠降低成本换取短期盈利的做法,能否持久形成盈利,就比较有挑战性了。

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和研发成本,从2017年底,途牛就开始了持续的裁员,例如近期有媒体报道为了降低研发的投入,就裁减了400名研发技术人员,而普通员工也进行了降薪,直接的结果就是大幅度地降低了研发和管理成本。

然而在品牌专家、禾生品牌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刚看来,这种依靠短期削减广告开支和研发投入的方式获得的盈利是非常“脆弱的”,因为降低了广告投入,意味着营销乏力,市场曝光度不足,很容易失去消费者的品牌记忆和品牌消费,而研发的削减意味着创新投入的下降,从长远看,都是釜底抽薪的战术。

市场份额不保 盈利前景堪忧

根据比达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包括去哪儿和艺龙在内的携程系占据OTA市场份额的43.6%,途牛为22.7%,飞猪为13.4%,同程占比为11.1%,途牛还占据着第二的位置。随着同程和艺龙的合并,2017年,同程艺龙营收达到52.2亿元,净利润6.85亿元,实现了规模化的盈利。而途牛2017年营收为22亿元,亏损7.7亿元,业绩被同程艺龙远远的甩开,市场份额也下降为第三。

2018年前三季度途牛的营收为17.691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则为17.22亿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可以说是停滞不前,这也是途牛削减成本战略带来的副作用。

赵焕炎认为,尽管短期内同程艺龙上市和途牛扭亏为赢对OTA市场的竞争大局影响不大,但是飞猪和美团的快速崛起,对途牛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在2018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结构中,机票交易仍然以57%的份额占据头筹,其次为酒店,占比19.5%,度假占比19.3%。而美团和飞猪在酒店预订和机票预订市场的快速崛起,必须会对主要在度假市场耕耘的途牛造成巨大的压力。如果途牛只是借助削减成本实现短期的盈利,未来的盈利前景依然并不乐观。

屡遭投诉 捆绑销售何时休?

为了尽快实现盈利,途牛频频采用捆绑销售。此前,《商学院》记者曾经在途牛网上预订了一张10月17日从北京开往上海的高铁车票,页面显示二等车票为553元,点击预订后,在添加了乘客信息之后,并没有看到什么附加的项目,只有一个“退票无忧”的27.7元是自选的项目,然而,再看最终的价格已经变成了603元。

原来进入到付款页面后,在页面的最下方有一个不起眼的“出行保障”的内容,并没有标出具体价格,也没有打钩的框,这是很多用户很容易忽略的地方。只有点开这个“出行保障”,才发现其实里边有很多不同的选择,而途牛已经自动帮用户选择了20元每个人的交通意外险。另外30元则是在预定页面就已经存在一个“接送站优惠”的一个30元的项目,而这个项目很容易被忽略,也需要特别操作才可以取消。

可见,对于用户而言,即便只是预定一张火车票,途牛在预定页面上就已经设定了层层的“关卡”,让不明就里的消费者掉入“陷阱”,轻松赚取这50元的附加收费项目。

“对于在线旅游网站而言,捆绑搭售是最直接的创收来源,甚至比票务本身的利润还高,如今标务的佣金已经越来越低,而搭售本身对业绩的贡献立竿见影。因此,捆绑搭售之所以屡禁不止,就好比吸毒一样,由于诱惑极大,只要不吸就难受。”劲旅咨询创始人魏长仁如是说。

(本文来自《商学院》杂志2019年1月刊)

途牛的盈利能力(降研发换盈利途牛)(2)

途牛的盈利能力(降研发换盈利途牛)(3)

(版权声明:“商学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15210618901,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5210618901。)

获取商界新鲜资讯、聆听大佬领导“心经”

揭秘大公司里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学院校

这是一座开在你身边的《商学院》

《商学院》已经入驻以下平台

途牛的盈利能力(降研发换盈利途牛)(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