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

文丨知识解析所

编辑丨知识解析所

美国又遇到大麻烦了!

美国以前的物种泛滥问题还没得到解决,如今又有一种生物在美国泛滥成灾。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1)

这种生物在我国不仅被称为“千年人参”,还受到广大国人的喜爱;而在美国却被当做“绿色恶魔”,甚至每年要花费数亿美元进行清除。

这种生物就是让美国人焦头烂额的葛根!

在美国泛滥的物种

在以前,美国就曾遭遇过多次物种泛滥,我们不妨先来看看都有哪些泛滥的物种。

非洲牛蛙是一种体型巨大的蛙类,体重可达到两公斤,体长可达到20厘米以上,主要生活在安哥拉、博茨瓦纳肯尼亚等地区。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2)

非洲牛蛙

非洲牛蛙以昆虫、鸟类、小型锯齿动物、两栖动物为食,可以说这种蛙类是见啥吃啥,只要是能吃的它都不放过,甚至连同类它都能吃。

进入美国后,由于当地缺乏相应的天敌,加上自身繁殖能力强,牛蛙便在美国泛滥成灾了。

蛇头鱼又叫乌鳗,因其嘴巴扁平,身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从外表看,非常像蛇,因此才有了“蛇头鱼”这样的称谓。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3)

蛇头鱼

蛇头鱼主要生活在印度地区,因其性情凶猛,以小型鱼类为食,繁殖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可称得上是水域霸主。

进入美国后,许多湖泊和池塘的鱼类数量大幅度减少,严重威胁到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因此,也成了一件让美国人头疼的一件事。

亚洲鲤鱼也叫亚洲鲤子,主要原产自亚洲,由于繁殖能力强缺乏天敌,加上良好的生活环境,后来便在美国泛滥成灾了。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4)

要说的是,亚洲鲤鱼并非单单指鲤鱼,美国人所指的亚洲鲤鱼是对生活在亚洲鱼类的统称,如鲤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等鱼统称为亚洲鲤鱼。

不过和其它入侵物种不同的是,亚洲鲤鱼并不算是入侵美国的,而是被美国人请来的,结果请神容易送神难,亚洲鲤鱼自此便在美国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除了以上物种以外,在美国泛滥的物种还有很多,如鲶鱼、火蚁、风滚草、筛豆龟蝽、超级野猪、柑橘木虱等等。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5)

火蚁

不过要说的是,以上这些泛滥的物种,的确没有太多利用的价值,但接下来要说的这种生物,在我国被当做至宝,在美国却被视为恶魔。这就是让美国人头疼不已的葛根

葛根的传说

谈及“葛根”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古代的一处深山密林里,住着一个以挖药为生的老人。有一天突然从山下,来了一位十五岁的男孩,男孩慌里慌张地向老人跑来求救。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6)

在老人的询问下得知,原来这位男孩是山外葛员外的儿子,葛员外一家遭到奸臣的诬陷,被满门抄斩,而眼前这个孩子是葛家唯一的独苗,为了给葛家延续最后的香火,葛员外才秘密将孩子逃了出来。

老人心想,葛家世代忠良,理应救下这个孩子,于是便收留了这个孩子,在日后的生活里,还教着这个孩子上山采药。

这位老人常常采一种带有块根的草药,并用其治好了许多病人。于是孩子也学会了老人的本事,专门采这种草药为人治病。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7)

后来有人问这种草叫什么名字,因为这种草一直没名字,孩子想到自己的身世,于是就给它起了“葛根”的名字。

葛根

葛根又名葛条、粉葛、甘葛等,是一种草质藤本植物,粗壮藤本,长度可达10米,全体被黄色长硬毛,茎基部为木质,有粗厚的块状根。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8)

葛根

葛根主要生长于日本、朝鲜等地,在我国也有大量分布,如广东、湖北、江苏、江西、河南等地,均有分布。

之所以分布如此广泛,一方面是由于葛根的适应能力强,葛根不仅耐寒耐旱、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而且对土壤要求也不高,除了新疆、青海、西藏以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9)

其次是葛根全身都是宝,葛根的根、茎、叶、花都可入药,而且它还是我国卫生部批准的药食同源植物,既有药用价值,又能够当做食物进行食用。

在中医中,葛根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葛根,性凉、气平、味甘,具有清热、降火、排毒等功效。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10)

此外,葛根茎纤维可以用来织布或造纸,葛根块茎可以制成葛根粉,葛根种子则可用来榨油,就连葛根叶子也可以食用。

这也是葛根在我国被当做至宝的原因,甚至还有“千年人参”的美誉。可想而知,其价格自然也不一般,尤其是野生葛根,在我国市场上,每斤能卖到60-90元

然而在我国备受推崇的葛根,到了美国却成了烂大街的存在,这种植物在当地不仅长得到处都是,而且对整个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11)

那么,作为一种外来物种,它是如何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呢?

葛根入侵美国

这件事还要从1876年说起,我们之前说过,葛根除了在中国有分布外,在日本也有广泛分布,而日本的葛根其实也是从中国引进的。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12)

1876年,美国举办了一场世界博览会,参会人员高达1000万人,参会国家高达35个,这其中就有日本。

为了装饰自己的展品,日本第一次将葛根带入了美国,绿色的藤蔓长满了紫色的小花,许多美国的园丁都被葛根靓丽的外表吸引了。

一些美国人员还听说葛根中的蛋白质含量特别高,而且这种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耐寒耐旱,适应能力强,再加上葛根有这么高的颜值,美国人看后觉得挺不错的。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13)

刚好当时的美国农业不景气,许多土地都被闲置了,从而导致大量的农田荒废,一些农田如果长期不进行耕种,便会导致水土流失。

于是美国人便看上了葛根这种植物,甚至还鼓励农民进行种植,平均每英亩的葛根可以获得八美元的补贴。

这些葛根来到美国后,由于美国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当地的气候十分适宜葛根的生长,而且一年四季都可生长。于是葛根便开始大量繁殖起来。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14)

到了1940年,仅仅德克萨斯州种植的葛根就高达50万英亩,然而让美国人没想到的是,自己因此也埋下了一个隐患。

葛根这种外来物种,在美国并没有什么天敌,其次是葛根的繁殖速度非常惊人,再次就是美国的环境非常适宜葛根的生长,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便导致了葛根的大量爆发。

这些大量生长的葛根每年以300万公顷的速度向周围蔓延,迅速生长的藤蔓会覆盖其它植物,茂密的叶子则会遮挡住阳光。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15)

要知道,植物一旦缺乏了阳光便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许多被葛根缠绕的树木便会死亡,森林也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此外,葛根还会蔓延至农田,造成了农作物减产,甚至牧场也惨遭疏弃。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葛根遍布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州。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16)

葛根的泛滥给美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被美国列为危害最严重的入侵物种之一,还被联邦列为危害植物禁止引种,更被美国人称为“绿色恶魔”

为了防治葛根带来的危害,美国试图通过化学防治或人工防治的方式治理这些葛根,结果却是收效甚微,葛根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0亿美元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17)

后来,美国又想到了通过生物防治的方式,防治葛根的进一步扩散,通过利用疣孢漆斑菌来遏制葛根的繁殖,不过这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面对葛根的泛滥,美国也是使尽了手段,那么问题来了,美国人为什么不用“吃”来解决呢?

美国人为什么不吃葛根?

我们都知道,葛根在我国的饮食文化里,那是药食同源的植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18)

葛根炖鸡

考古学家发现,早在我国尧舜时期,当时的人们就开始食用葛根了,当时由于食物稀缺,许多人们会上山采葛根充饥。就像红薯一样,因为葛根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可以为我们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再到后来,葛根的药用价值也被发现,渐渐地葛根便成为了家常美食。葛根的花和叶子可以做菜,如凉拌葛花等菜肴,葛根的块茎可以切片,葛根片则可以用来泡茶。

葛根除了切片,还可以磨粉,葛根粉加入热水和白糖,即可做成葛根糊食用,此外,葛根粉还能做成美食,如葛根糕、葛根饼、葛粉汤等美食。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19)

但在美国,却很少有人会吃葛根,主要原因还和饮食文化有关。

在美国的饮食文化中,不是很注重食物的精细,吃饭追求快捷方便,一日三餐比较随便,所以他们几乎不会花功夫去研究葛根的菜品。

其次是美国人所吃的食物,主要以牛肉、鸡肉、鱼肉、面包、土豆、玉米等为主,当然也有蔬菜。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20)

不过要说的是,相对于肉类而言,美国人并不怎么喜欢吃蔬菜,即使吃也只是在汉堡里面夹几片生菜、番茄等。所以像葛根这种食物,根本不在美国的食谱中。

除此之外,或许还和葛根在美国人心中的形象有关,毕竟已经被当成了恶魔般的存在,那么美国人自然更不会吃了。

但面对葛根的泛滥,恐怕美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得不说,本想着物尽其用,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百年野生大葛根(葛根在美国泛滥成灾)(21)

这也提醒了大家,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新奇,而从他国随意引进物种,否则一旦泛滥,后果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

面对美国葛根泛滥,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