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最经典的一句话(人生剧本一般般)

继《活着》之后,我又读完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总体感觉是,如果说《活着》是一出悲剧,那么《许三观》就算得上悲喜剧了。

小说从解放初一直写到邓小平时代,故事里的人们经历了大跃进时的饥荒,以及文革十年的动荡,主题不能说不沉重。但余华选择了诙谐幽默的笔法,让人读着轻松了许多,有时还会哑然失笑。

许三观卖血记最经典的一句话(人生剧本一般般)(1)

许三观是丝厂的工人,对他来说,人生第一次精彩演出是从卖血开始的。

在当地,身体结实的人往往都会去卖血,因为卖一次挣的钱能顶在地里干半年,男人娶亲、盖房子都要靠卖血的钱。

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是跟着别人去的,有点误打误撞,因为他似乎还没有需要花钱的大事。

但是,卖完血后,他很快就找到了这样的大事,那就是找个女人结婚,并很快确定了意中人--小吃店的服务员、人称“油条西施”的许玉兰。

许玉兰已经有男朋友了,而且男友何小勇还颇得她父亲的欣赏。

但许三观并没有知难而退,除了说明自己比何小勇条件更好,他还向许父陈述利害:许玉兰要是嫁给他,因为都姓许,许家的香火就接上了;但要是嫁给何小勇,许家就断后了。

凭着这一点,他一举说服了许父,如愿抱得美人归,并在婚后五年里有了三个儿子。

从那时起,在后来几十年的时间里,每当家里遇上灾祸,许三观都是靠卖血度过去的。

儿子把别人的头砸破了,为了赔偿人家的医药费,他去卖了血。

自然灾害那年,家里人连续喝了五十七天玉米粥,为了让他们吃上点好的,他去卖了血。

儿子下乡插队时得了严重的肝炎,为了筹钱送儿子去上海治病,他隔三差五就卖一次血,还差点搭上自己的命。

许三观卖血记最经典的一句话(人生剧本一般般)(2)

许三观是怎样一个人呢?

余华一语道破了他的性格:在别人面前有些自卑,在妻儿面前却信心十足,所以经常会在家里骂骂咧咧。

没错,这种骂几乎贯穿了整部小说,但这种骂是“打是亲骂是爱”的那种骂,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那种骂。

因为这种骂,这个角色反而更给人一种亲切感。

合上书,我眼前浮现出黄渤扮演过的角色的形象,没错,这就是我心目中许三观的样子。

许三观早年丧父,母亲丢下他又重新嫁人,他是在爷爷和叔叔的照顾下长大的。可以说,他的人生剧本并不理想。

他也有种种毛病,比如,当“半个仇人”何小勇遭遇车祸时,他也曾幸灾乐祸过。但总的说,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在人生这出戏中,他在尽力演好自己的角色。

从他身上,我们或许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哪怕人生剧本是带有悲剧性质的,如果用乐观的心态去演,没准也能演成结局圆满的悲喜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