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间孤独文案(细读呐喊一)

大家好,我是神经蛙。

今天我决定开始和大家分享《呐喊》,《呐喊》是一本怎样的书?我相信不需要我过多的来赘述,它是鲁迅先生的不朽经典!

鲁迅先生仿佛是在一片黑夜中摇旗呐喊的骑士,用他一声声撕裂喉咙的呐喊,叫醒了精神麻木的国人。

鲁迅先生的思想极其深邃,我们在学生时代,从课本中学习的一些鲁迅的文章,只是让我们浅显的了解些鲁迅的品格。但要详细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内核,是非阅读他的小说不可的,而我认为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大成之名篇大多存于《呐喊》。

那我们就从鲁迅先生的《自序》开始一起进入中国社会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起跟随鲁迅先生放声呐喊吧!

一瞬间孤独文案(细读呐喊一)(1)

《呐喊》的《自序》第一段,鲁迅先生就为我们讲述了《呐喊》这个这本小说集的由来。他说他时常回忆过去的事情,有些回忆是使人欢欣的,而有些回忆是不免使人寂寞的。他苦于不能忘记那些寂寞的回忆,也想不明白那些寂寞的回忆意味着什么,于是就将这些回忆记录了下来,也就成了《呐喊》。

接下来鲁迅先生便开始回忆起他儿时的那些寂寞的回忆。

他告诉我们,幼年时期,父亲便得了重病,导致家道中落。于是,鲁迅经常要拿着家里的东西前往典当行典当,然后换了钱再去药店买药,再回家给父亲煎药吃。

我们都知道这么一个典故,鲁迅为了不让自己上课迟到,所以他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最近总是在网上看到某些人调侃鲁迅,因为鲁迅的家到三味书屋的距离非常非常近,几分钟便可以走到,于是就有很多人玩笑般的讥讽说:“鲁迅就凭你,也配刻个早字!”

但是他们却从来未去深扒过鲁迅先生学生时代,到底经历了什么?面对病重的父亲,鲁迅必须每天早上很早便起床,在为父亲煎药服下之后才能去三味书屋上学。

虽然鲁迅日复一日悉心地照顾父亲,但父亲还是去世了,从当地的名门望族,家道中落成为落魄少爷,鲁迅在他生命中还未成熟的那几年,就遭遇了世上罕有的心灵创伤。

虽然家道中落令鲁迅先生一家生活困难,但是鲁迅先生却说,这些事情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古代是一个人情的社会,人情的社会,又是靠人他所处的社会地位的高低而维系的。鲁迅先生本是官宦家庭,却在他父辈的那年迅速衰败,家中包括乡里面的那些亲戚朋友,却也对他们立刻视而不见,仿佛多年以来的人情全部烟消云散了。这也让年纪轻轻的鲁迅看透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面对这样的处境,鲁迅决定做出改变,于是他决定去学洋务。这令他母亲伤心不已,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在那个年代学习洋务就相当于是把灵魂卖给了外国人,成为了假洋鬼子。这令本来就被乡里白眼的鲁迅家族,不免受到加倍的奚落和嘲讽。

但是鲁迅还是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学习洋务的道路,在学习外国知识的过程中,鲁迅不光接触到了物理、数学、外语,更是了解到了西方医学的奥妙。而且鲁迅又经历过父亲早亡的童年阴影,于是她决定学医去拯救那些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中国人。

可是,当鲁迅前往日本仙台医学专业学院学习医学时,却发生了一件改变他一生的事。

在课堂上老师,日本的教师们经常会给他们放一些画片,类似于早期的电影。而播放的主要内容多为中俄战争,跟鲁迅先生同行的那些中国学生,大多会跟着日本学生一起鼓掌喝彩。

有一回,在这些画片当中却出现了中国人的画面。他看到了画片中中国人麻木的神情和健壮的体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面对同胞被处死的情景的时候,围观的中国人却依然可以跟日本人一起发出喝彩与鼓掌声,这对鲁迅的心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鲁迅在仙台学习了一年医学之后,就离开了仙台,回到了东京。因为他认为国人的身体无论怎样治愈、再怎样健康,如果精神依然是麻木的话,根本与行尸走肉无异。要改变中国就要改变国人的精神,想要改变国民的精神,就需要从文学入手。因此鲁迅以及他的好友们决定创办一本杂志叫做《新生》,许诺给国民带来新的生命!

可是这个杂志并未办成,因为当时的投资者以及很多共同创办者,都由于一些个人的原因纷纷离这本杂志而去,独留下几人苦苦坚守也毫无意义。

这本杂志的夭折成为了鲁迅先生的心病,因为他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能够振臂一呼拯救中国的英雄。他越是这么想,内心越觉得悲哀,越觉得寂寥,所以只好去寻求新的慰藉来麻痹自己。因此有一有很长一段时间,鲁迅一直天天躲在家里抄古碑,直到那个男人的到来。

那个人便是钱玄同,钱玄同的到来仿佛为鲁迅带来了全新的希望,从而引发了以下这句这段极为经典的铁屋子的对话(直接引用的原文,有些错别字也是原文中的):

“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

“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于是,钱玄同彻底点燃了鲁迅先生的斗志,让鲁迅先生加入了《新青年》杂志,与他们一起浩浩荡荡地开展了新文化运动。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也在这样的背景下正式诞生,这本小说的诞生也揭开了鲁迅先生与旧文化阵营战斗的大幕。

鲁迅先生以笔为枪,怒声呐喊,为唤起国民麻木的精神,奋斗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经典。在阅读《自序》的过程中,我也不禁热血沸腾,这才是中国青年该拥有的模样!

阅读完这篇《自序》,我久久不能平静。自认为未能秉承先辈的嘱托,未能将我们先辈的战斗精神流传下去。

如今与大家分享《呐喊》希望可以重新燃起这一种精神!

明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呐喊》的开篇之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谢谢大家,我是神经蛙。有什么说得不对的地方可以在评论区纠正,欢迎大家的批评。喜欢的话,可以点个关注哦[来看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