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现的恐龙(在延吉发现的这些恐龙)

2016年在吉林省延吉龙山发现第一块恐龙化石以来,到目前为止发现了以蜥脚类恐龙为主的多种恐龙化石与鳄类、龟鳖类等伴生生物化石。

根据近期公开征集命名的结果与专家组讨论结果,最终研究决定以恐龙化石发现地为延吉蜥脚类恐龙命名,命名为“延吉龙”。

陕西发现的恐龙(在延吉发现的这些恐龙)(1)

延吉龙复原图(张宗达 绘)

经初步研究结果,延吉龙属于蜥脚类恐龙中的巨龙(泰坦龙)型类,体长约22.5米,高度可达三层楼高,生存于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早期。推测头部比较高及狭窄,牙齿呈铲状,属于比较原始的巨龙型类。细部特征介于腕龙类和盘足龙类之间。演化分析结果是亚洲最原始的巨龙型类,但出现的时间又明显很晚,因此可能是个生存很久的原始类群。初步推断栖息于河湖边湿地的森林,以植物为食,可能是以银杏或松柏等裸子植物为主食偶尔也吃被子植物。

在延吉发现的鳄鱼是一种新的新鳄类分支物种,是继松花江副鳄和农安皱褶鳄之后,在吉林省发现的第三种鳄鱼。经专家组讨论决定以鳄鱼化石标本发现地命名,命名为“延吉鳄”。

陕西发现的恐龙(在延吉发现的这些恐龙)(2)

延吉鳄复原图(张宗达 绘)

根据已发现的鳄鱼化石初步推测这只鳄鱼体长约两米,体重40-70公斤,是一种中大型半水生动物。其形态与现代鳄鱼相似,下颚有一对大型犬齿。延吉鳄是一种淡水鳄鱼,平时以鱼类为主要的食物,也有可能以小型恐龙为食。另外,根据发现的一些鳞片骨化石推测,这些鳄鱼鳞片不仅有保护功能,通过在岸边晒太阳能把热量转化为自身能量,而除了产卵及晒太阳时上岸之外,大部分时间在水中度过。

结合延吉地区发现的多种动物群研究推测,龙井组地层主要是以紫灰色、灰绿色、红棕色泥岩和砂岩交替组成的湖相沉积,是一个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河湖环境。延吉鳄与当时的恐龙共同栖息于这一片湖边湿地很长一段时时间,而当时的环境要比现在更加温热潮湿,地理位置上更接近赤道。

陕西发现的恐龙(在延吉发现的这些恐龙)(3)

延吉龙山白垩纪地质层龙井组

图片版权归延吉市古生物化石研究保护中心所有

来源:归延吉市古生物化石研究保护中心

编辑:董淑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