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的制作方法及用量(百科小课堂之藏红花)

藏红花又称番红花、西红花,是一种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花卉,原产地在西班牙,希腊、小亚细亚、波斯等地,《本草纲目》记载:“藏红花即番红花,译名泊夫兰或撒法郎,产于天方国”,“天方国”即指波斯等国家。番红花是经印度传入西藏,由西藏再传入中国内地。所以,人们把由西藏运往内地的番红花,误认为西藏所产,称做“藏红花”。自古以来藏红花便比黄金更为昂贵,有红金之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昂贵的的香料。因此也被称为“香料皇后”,与鹅肝、黑松露、鱼子酱一同,并称食材界的“三王一后”。

藏红花的制作方法及用量(百科小课堂之藏红花)(1)

藏红花喜冷凉湿润和半阴环境,较耐寒,需要在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沙壤土。球茎夏季休眠,秋季发根、萌叶。10月下旬开花,花朵日开夜闭,花期只有15到20天,日照会使摘下的花蕊发蔫,颜色变浅,质量下降,所以一定要赶在日出前采摘收集。

娇贵的藏红花从采收、烘干到筛选等步骤全部以手工完成。

藏红花的制作方法及用量(百科小课堂之藏红花)(2)

藏红花有哪些功效?

1、美容保健功效。适合爱美人士。女性因为种种原因出现气血亏虚以及并发症,食用之则气血活,血气旺,精神充沛,面色红润。

2、预防保健作用。针对老年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剂量的藏红花煎剂对蟾蜍心脏有抑制其收缩作用;小剂量藏红色花使血压略升而后降,较大剂量使血压持久下降。其可明显预防和治疗脑血栓,脉管炎、心肌梗塞、神经衰弱等老年人易出现的种种症状。

3、增强体质、调节内分泌。适用各种人群。可促进巨噬功能,消除体内“垃圾”,增强细胞免疫力,提高人体抵抗力;能及时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的血氧供给,让人保持思维敏捷、心态平和,自信满满;可及时调节内分泌,消除因失调引发的色斑。

藏红花的制作方法及用量(百科小课堂之藏红花)(3)

4、排毒养颜功效。中医上,藏红花多用于泡茶,可以活血化淤、排毒养颜。相传武则天常把藏红花当茶饮用,以达到美肤养颜的效果。

5、降低胆固醇。藏红花还可降低胆固醇,促进脂肪代谢,经常服用藏红花还能够起到减肥瘦身的效果。 但是一次食用藏红花不宜过多,大概1~3克的量就可以达到效果了。

6、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本草纲目》曾记载,藏红花能“活血、主心气忧郁,又治惊悸”。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它对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等方面疗效确切,藏红花含有多种甙的成分。多种甙可明显增加大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故藏红花可调节血液循环、凉血解毒、养颜化瘀、抗疲劳、抗衰老。因其珍稀难求、价格极其昂贵,有“植物黄金”之美称,是藏医祛斑、美容最佳神秘药物之一。

藏红花的制作方法及用量(百科小课堂之藏红花)(4)

7、食品调味。《圣经?雅歌》第4章第14节中提到一些香草时包括番红花。带有强烈的独特香气和苦味。在地中海地区和东方菜肴以及英国、斯堪的那维亚和巴尔干的面包中作调色和调味佐料。也是法式菜浓味炖鱼的重要成分。

8、用作染料。古代印度蒸馏番红花柱头得到一种金色水溶性布匹染料。在释迦牟尼去世後,其弟子以番红花为他们法衣的正式颜色。在几种文化中,王室服装均用这种染料染色。在希腊和罗马,番红花作为香料撒在会堂、宫廷、剧场和浴室。番红花与古希腊的艺妓关系密切。尼禄回罗马时,街道上洒满番红花。

9、抗癌、抗肿瘤的功效。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藏红花的花蕊中含有的藏红花酸、藏红花、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等都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对于血癌细胞、乳头癌、扁平细胞瘤和软组织肉瘤等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藏红花素等抗癌活性物质将成为21世纪最理想的抗癌药物之一。

藏红花的制作方法及用量(百科小课堂之藏红花)(5)

女性朋友坚持长期喝藏红花可以活血化瘀、淡化色斑疤痕、治疗痛经以及妇科疾病、美容养颜、调理内分泌、解郁安神等。 痛经、例假不正常、气血不足、产后修复、体寒怕冷 、手脚冰凉、失眠 睡眠质量差、脸色暗淡无光、 脸部色斑明显等情况都可服用藏红花,顶级的藏红花对这些症状都有着极佳的疗效。

藏红花的制作方法及用量(百科小课堂之藏红花)(6)

藏红花不仅能解决女性朋友的多种问题,对男性朋友也具备非常好的保健功效。

男性平时工作压力大、应酬多、体内很容易积累有毒的垃圾。藏红花活血化瘀能帮助排除体内垃圾、辅助睡眠、调节肝肾功能、保护心脑血管,让男性精力充沛,活力十足!

藏红花的制作方法及用量(百科小课堂之藏红花)(7)

储存方法

保存藏红花要注意防潮、防光照。最好是将藏红花贮藏在干燥密封的瓶内,拧紧瓶盖并放于冰箱冷藏室保存,一般可储存2年。

食用禁忌

女性经期与孕期不能喝 、体内有流血症状的不能喝、 其他年满15岁以上的男女都可以喝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