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在最好的时光遇见最美的自己(董卿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

董卿在《朗读者》里说过一句话: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着泪继续奔跑的人。”

董卿在最好的时光遇见最美的自己(董卿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1)

含着泪继续奔跑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这样说:

“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

其实不然,有伞的孩子,也是要努力奔跑的。

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哭给自己看,但哭了还是要继续奔跑,没有时间也没有资本去如林黛玉般“仔细忖度,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有伞的孩子,哭给别人看,但是任凭别人如何安慰照顾,还是要努力奔跑的,因为人生是自己的。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生活的真相是什么?

就是无论你是下雨有伞打,还是要顶风冒雨踽踽独行;

无论你是有专人打伞,还是要独自撑伞;

无论你的伞是防紫外线、抗风防沙的高级伞,还是伞骨摇晃、伞面还通了个洞的小破伞。

挫折都是要遇到的,困难都是要经历的,哭是肯定要哭的。

不同的人生各有各的喜乐,但是没有谁的人生能避免因为痛苦挫折而哭泣。

但是,日子还是要继续的。

受伤落泪并不意味着软弱。

只要我们愿意接受人生的磨练,在失忆中仍怀有一颗乐观向上的赤子之心。

我们就是战胜生活的勇敢英雄。

01 如果命运是世界上最烂的编剧,你就要争取做你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员

撒贝宁在《开讲啦》中讲过:

“如果命运是世界上最烂的编剧,你就要争取做你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员。”

命运这个编剧给了董卿一个不能随心所欲、放飞自我的童年。

董卿是独生女,父母都毕业于复旦大学,有着体面的工作。

这样的出身放在影视剧的一般脉络里,不算“金钥匙”,也是“银钥匙”,起码也是个“掌上明珠”吧。

可是董卿的人生剧本没这么写。

父亲是典型的“严父”,董卿从七岁开始,就被父亲用各种各样的规矩套住。

不准多照镜子,因为“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去读书。”

要做家务,洗碗、擦地、抹桌子一个都不能少。

不准做新衣服,女孩子成天就知道打扮有什么用。

把抄成语、抄古诗,朗读背诵各种名篇佳句当做家常便饭。

体育也不能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天空泛起鱼肚皮,董卿就被父亲从梦中揪起来跟阿甘似的去跑圈。

到了中学,规矩没少,要求增多。

寒暑假要出去“勤工俭学”。当董卿瘦小的身躯铺不动床铺时,父亲摸摸她的头,说:“坚持一下!”

寒暑假还要完成长长的名著书单阅读任务。

搞得董卿视读书为洗澡。

她说:“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直到大一,董卿才读懂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难得放假,一家三口下馆子。

吃着吃着,父亲突然举起酒杯:

“我敬你一杯吧。我跟你道个歉,我想了想,这么多年,我对你有很多方式不对,你别往心里去。”

那顿饭,董卿是眼泪就着白酒吃的。

董卿后来回忆说:

“我爸爸自己的经历,让他特别笃信一点,就是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就是这么一步步走来的,所以对我也有着这样的期望。”

董卿的父亲不是不爱女儿,而是爱狠了女儿。

他早已读懂“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的真谛。

谁也不知道父亲有没有因为女儿干了粗重的活儿而偷偷落泪。

谁也不明白父亲有没有因为女儿被繁重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而心疼不已。

我们能够知道的是,

董卿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从小就练就了坚强的翅膀。

能够在自己想要的人生舞台上尽情翱翔。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02 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他们人生当中的高光时刻

有一则叫做《人生时区》的小诗,实在是越读越有哲理。

“有人22岁就毕业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

却在50岁去世……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

你没有领先。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但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时区,都有属于自己的光,哪怕只是微光。

赵宝刚导演的《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有一句台词;

“蚂蚁也有蚂蚁的幸福。”

剧中的周晋、青楚属于金字塔上层的少数,有着高学历和高薪工作。

剧中的方宇、小样属于平凡的大多数,为工作发愁,为生活打拼,还一天稀里糊涂地犯低级错误。

但是他们乐观、自信、幽默、正义、有梦想、懂知足、不急功近利。

拥有自己的微光,和蚂蚁一样的小幸福。

正如康辉在《主持人》大赛中讲过;

“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他们人生当中的高光时刻。”

董卿从小就有个进入中央电视台当主持人的梦想。

但是,这个梦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曲线救国”地先进了上海台。

作为上海台的新人,她倒是接触到了央视。

不过,只能做北京、上海、陕西三地联办“春晚”的“剧组外联”,安排演员们吃饭和排练演出的行程。

散发着“微光”的董卿,就连发盒饭都比别人卖力,她多么想通过自己的得力表现调入中央电视台啊!

可是“春晚”走了,她留在了上海,主持《非常男女》节目。

就是这档节目,让她的“微光”逐渐放大,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并被央视刚开播的西部频道看重,力邀她加盟。

董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那年她已经29岁,或许可以停止脑子中的动荡不安,结个婚生个娃,开始一眼看得到头却平稳的人生。

然而,董卿深思熟虑后,去了她梦寐以求的央视。

初到央视,在上海台已然风光无限的董卿享受“一切归零”的待遇。

担任《魅力12》主持人之初,她连央视的大门都进不去。

几度想放弃,但仍然舍不得自己能够闪耀出的那一点微光。

那时作为“微光”的董卿来说,“被看到”已是奢侈。

一次, 到了节目录制现场,一位清洁工大姐就问了一句:

“你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吧?”

董卿的眼泪便忍不住涌了出来。

当天节目录制结束后,她打车回住处。

司机又问她:

“你叫董卿,是《魅力12》的主持人吧?我们都很喜欢你主持的节目。”

董卿的眼窝再次被泪水占满。

每一点微光的散发和积淀,使董卿厚积薄发,终于在央视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成名后的董卿,依然踏踏实实地做主持。

她承担着半年时间130台节目的工作量。

一年之中,有500个小时是在飞机、汽车上度过。

董卿认为,“cctv有多远?从涉足电视到跨入它的大门,我走了整整8年。曾被很多人问到我如何成功的秘诀,我总是以切身的体会回答,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永远不要动摇自己的信念,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打开成功大门的,往往就是最后那一把钥匙!”

百转千回之后,再回头看,生命中最动人的时刻,或许不是什么惊心动魄、气壮山河,而是那些虽然平凡普通,但却认真发光的岁月。

03 没有什么能信手拈来,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央视主持人、“国宝级段子手”朱广权说:

“没有什么能信手拈来,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董卿有多努力?

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时,她已经是“央视一姐”,功成名就。

但仍然力求每一次主持都要对得起节目、对得起观众。

在一次录制中,她不慎踩空摔下,磕在了铁架子上,当即疼得眼泪止不住地流。

她却依旧不松口,非要录完才走。

录制结束,她并未听劝马上去医院,而是担心医疗处理耽误工作,坚持把第二天节目的台本、题库带过去看。

就是如此“不忘初心”的努力,我们看到了这样“毫不费力”的救场。

2006年,录制《欢乐中国行》时,董卿不小心踩空摔伤,她说:“我真的是为大理的景色所‘倾倒',倒在了三塔寺下啊!”

2009年,春晚彩排,青年美声歌手不慎摔倒,她说:“能站在这里的都是最优秀的演员,大家都是摔倒了又爬起来才走到这里的!”

最华丽丽的那次“金色三分钟”,已被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奉为“教学蓝本”。

那是2007年《欢乐中国行元旦特别节目》。

节目进行到接近零点时分,余出了两分半钟的空档,总不可能临时安排一个节目吧,这时候只能主持人临场发挥救场。

这点任务,董卿当然不在话下,她落落大方地走上舞台,打好腹稿,正准备说。

耳麦却传来:“不是两分半钟,只有一分半钟了。”

一分半只够说个结束语。董卿迅速判断,准备说结束语。

不安分的耳麦又开始响起:“不是一分半,还是两分半!”

第一次叫作“不再话下”,一个如此重要的时间调整三次,只能叫作“临危不乱”了。

董卿不仅完美救场,还说出了“欢乐的笑”“感动的泪”“奔波的苦”等精彩排比,让观众悦耳愉心。

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说:

“生活本没有一纸蓝图,更没有标准答案。认真生活过的人才知道,他们通过努力换来的不是壮阔波澜,反倒是内心世界的安宁。”

当董卿以评委的身份坐在《主持人大赛》舞台上,点评跟她怀抱同一梦想的后生时,她端庄大方、沉稳平静,坐在那儿就是风景,一讲话便是艺术。

懂的人都懂,平静背后,是多少次的激流勇进,哪怕遍体鳞伤。

她在点评选手们最后一次演讲时语重心长:

“其实‘我是主持人’这五个字哪是两分钟三分钟就能讲清楚的,这是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的人要用一辈子去践行的职业信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什么说‘任重而道远’?是因为,弘毅之士,以仁为己任,什么是仁?博爱、担当、责任、格局、胸怀,特别是站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个舞台上,这一切已经不仅仅是基本功、是技巧、是经验能够决定的,还有价值观,它决定着我们最后到底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主持人……”

“一个纪念日的背后,往往是无数个日子的蓄势待发。”

这是董卿在《朗读者》里对人生的凝练概括。

“毕竟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

这是《乱世佳人》的郝思嘉站在一片废墟上渴望重建家园的纪念。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这是鲁迅写下的不能忘却的纪念。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拥有“含泪奔跑”的技能。

他们即便泪眼朦胧也看得清方向,他们即便声嘶力竭也不会失去继续前行的力量。

光鲜和荣耀很难不被看到,背后付出的艰辛和代价很难被看到。

哪个超级市场、免税商场也没有灰姑娘的水晶鞋卖。

哪个“高富帅”“钻石王老五”也不是白马王子转世。

倒是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真是历史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终身践行。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含泪奔跑的时光,会永远成为历史岁月最厚重的注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