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关于君子与小人有两条判断(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关于君子与小人有两条判断(君子上达小人下达)(1)

本文要讨论《宪问篇》中的这句: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关于“上达下达”有各种解释:一、上达于仁义,下达于财利;二、上达于道,下达于器(即农工商各业);三、上达是长进向上,下达是沉沦向下。

目前被多数人认同的解释是第一种: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从文字对应的角度来看,“仁义”和“财利”明显是注疏者的脑补。如果说对古代经典著作的解读是以谁的读后感更“正能量”、更“高大上”来作为标准译法,那么这种解释倒也配得上。可惜对于读后感级别的解析,我向来嗤之以鼻。老规矩,看上下文:

1.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2.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3.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我在上一篇“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孔子这句话是泛指还是特指?一文中讲过,第二段中“勿欺也,而犯之”这句话正好是上一段“孔子告哀公,求其讨伐齐国陈恒”事件的对照。但这并不代表第三段的“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与第二段就没有关联。恰恰相反,针对的就是“子路问事君”,即在“事君”这件事情上,“君子上达”而“小人下达”!我们先来看相关证据:

子曰:“事君不下达,不尚辞,非其人弗自。小雅曰:‘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女。’”——《礼记•表记》。东汉学者郑玄注:不下达,不以私事自通于君也。

以上证据是不是足够说明“君子事君不下达”所以应该“上达”了?只有小人事君才会“下达”,按郑玄的解读,就是“不在君主面前讲自己的私事”。那么他的解读到底对不对呢?

如果“小人下达”是“小人在君主面前谈私事”;那么“君子上达”就是“君子在君主面前谈公事”了。从上下文来看,无疑要比“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这种解释靠谱,唯一的缺点在于“下达”是“以私事通君”的依据不足。

不妨先研究一下孔子随后引用《诗经•小雅》里的这句: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女。整首诗的题目叫《小明》,篇幅较长。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两句排比句: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我把关键的红色文字解释一下:“嗟尔君子”无疑说的是“君子”,“靖共尔位”就是“君子在其位谋其政”的意思。“正直是与”和“好是正直”自然是说“君子为人正直”。

再看孔子在《礼记•表记》中接下去的详细阐述:

子曰:“事君远而谏,则谄也;近而不谏,则尸利也。”子曰:“迩臣守和,宰正百官,大臣虑四方。”子曰:“事君欲谏不欲陈。《诗》云:‘心乎爱矣,瑕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意思如下:孔子说:“事奉国君,如果是偏远地方的臣子跑来进谏,那就有谄媚之嫌;如果是国君身边的大臣而不进谏,那就是尸位素餐。”孔子说:“近臣要行协和之职,太宰负责端正百官,大臣负责考虑四方事务。”孔子说:“事奉国君,对国君的过失要进谏,但不要四处宣扬。《诗经》上说:‘心里爱着他,就不要说他的缺点,隐藏在心中,何尝有一天忘掉?’”

我们再来看“上达”和“下达”的各种解释:

论语关于君子与小人有两条判断(君子上达小人下达)(2)

论语关于君子与小人有两条判断(君子上达小人下达)(3)

除了之前提到的那些注疏,与“事君”相关的解释就是“下情达于君上”,再结合孔子在《礼记•表记》中“事君欲谏不欲陈”的表述,“君子对国君的过失直接进谏”不就是“君子上达(向上传达)”吗?与之相反,“小人将国君的过失四处宣扬”可不就是“小人下达(向下传达)”吗?

再回到“子路问事君”的前一段: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在听闻陈恒(陈成子)杀死了齐简公之后,作为“君子”的孔子直接去见“君主”鲁哀公要求讨伐,这就是“直言进谏(君子上达)”!因此,郑玄的解释还差了那么一点点意思。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应当解释为:君主有过失时,君子直接进谏君主,小人则四处宣扬。

《论语》里没有单独金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